从信息产权出发审视我国数据库法律保护

时间:2022-10-23 07:36:15

从信息产权出发审视我国数据库法律保护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产权的范围开始向信息产权扩充,数据库的保护也受到影响。文章从信息产权理论入手,分析了传统版的数据库版权保护,介绍了国际上的数据库特殊权利保护,并对信息时代我国的数据库保护提出建议。

关键词:信息产权;数据库;法律保护

信息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已成为与物质、能源并行的三大主要资源之一,许多新兴的信息资源,如集成电路、数据库、生物工程等要求法律加以确认和保护,用一种更符合信息时代智力产品特点的权利来保护知识创造活动,而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对此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知识产权开始向一个较新的领域发展,其范围有向“信息产权”扩充的趋势。

一、关于信息产权

“信息产权”理论于1984年由澳大利亚学者彭德尔顿教授(Michael Pendleton)在其专著《香港工业产权和知识产权法》(The Law of Industrial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Hong Kong)一书中作了初步阐述。20世纪80年代由郑成思教授首先在国内提出。这一理论是对传统知识产权的延伸,通过设定产权解决信息产品的投资回报问题来鼓励有效投资和使用。与传统知识产权相比,信息产权的外延更为广泛,包括:一是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所保护的知识信息;二是非专有领域的公共信息;三是未公开披露而通过保密实现其价值的商业信息。后两者是传统知识产权法并未明确加以保护的。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剧,这一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和研究。信息产权及信息产权法保护了凝聚更多科技含量和脑力劳动的产品,信息产权理论的提出,“既有利于维持现有知识产权法和相关国际条约的现状和稳定性,又能适应实践需要将一切新出现的专有信息资源纳入法律调整和保护之中,符合信息时展的需要。”信息产权法将包含与传统的知识产权法不同的、新的内容,虽与传统知识产权有关,但又具有完全不同的受保护主体或客体、完全不同保护方式的法律。“知识产权本身被包括进一个更广的区域――当然,也可以说知识产权在扩展。”

二、评析传统知识产权下的数据库版权保护

1996年3月欧盟通过的《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令》中对数据库的概念有较为权威和完整的界定:“数据库是指经系统或有序排列,可以通过电子手段或其他方法单独读取的作品、数据或其他独立材料的汇编。”数据库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工具,在为合法用户提供便利和价值的同时,也使非法使用者有机可乘。其经济价值巨大、可访问性、侵权的简便等特征更是要求法律给予强有力的保护。

传统的版权保护模式有其优势所在。首先,数据库是信息和材料的汇集,一部分数据库本身就是汇编作品,完全属于版权保护的客体。其次,这也是世界范围内通行的做法,伯尔尼公约、TRIPS协议等都有类似的规定。再次,现有的版权法一方面授予版权人专有权利以激发财富的创造,另一方面又规定版权限制以保障作品的广泛传播利用,使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得以平衡。但是,从信息产权视角审视数据库版权保护,传统知识产权并不加以保护的原先处于公有领域内的信息一旦加以重组,其价值和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暴露了传统法律上的不足。

(一)版权保护要求的“独创性问题”无法适用于数据库保护

版权法上的独创性要求是获得版权保护的起码条件,但究竟什么是选择和编排的独创性,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的版权法或国际知识产权公约有明确规定。但对于那些单纯事实搜集类等不具有“独创性”的数据库,如电话号码本、电视节目表等,虽然在开发、材料收集、组织等各个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权益却得不到法律保障,其数据库所包含的信息可以被任意拷贝或重组,这将挫伤数据库开发者的热情,导致没有人愿意从事原始的信息采集工作。

(二)数据库的信息内容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

版权保护的只是作为一个汇编作品的该数据库整体,而数据库中所包含的大量事实数据和信息是不享有版权的。这就会导致在数字记录技术发达的条件下,可以很容易地拷贝数据库全部数据内容并加以重新编排,进而产生一个内容相同的数据库,却不会侵犯版权法意义上原有数据库的权利。

(三)著作权的归属问题

从汇编作品的角度来考虑,数据库创作行为由投资者、信息收集和选择者、设计者等各部分组成,这就牵涉到著作权归属问题。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对此并没有加以明确规定,事实上这一问题也无法在版权范围内具体规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更有自动生成的数据库出现,没有特定作者或不是由人主动创作,这时著作权归属更是无从考证。

(四)合理使用数据库的问题

合理使用数据库的行为是合法行为,包括为教学、科研等目的进行少量合理的复制、引用及翻译。但对于数据库而言,合理与侵权之间两者如何界定并不那么清晰。数据库合理使用表现在“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即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开发者如何合理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以及对已建立数据库的合理使用,而这些在传统版权意义下都无法确定。由此可见,传统版权法的范围和标准对于数据库保护而言略显狭窄,但如果为了数据库的保护放宽版权法的要求,将造成法律上的混淆,也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版权法的理论基础。对此,国际上提出了特殊权利保护。

三、特殊权利保护

(一)欧盟指令和美国HR3531法案

1996年3月,欧盟通过了《欧盟数据库保护指令》(The European Directive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Database),该指令采取双重保护机制,“对在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上体现出独创性的数据库,给予版权保护;对进行了实质性投资的数据库,不管有无独创性,都给予特殊权利保护。”且权利人对此享有摘录权和再利用权。

较之欧盟指令而言,美国《1996年数据库投资及知识产权反盗版法的法案》(HR3531法案)更为具体和深入,如法案第4条对三种未经数据库所有人许可而以与正常利用相冲突的方式再利用数据库内容的行为进行禁止。它扩大了特殊权利的范围,采取仅对禁止行为加以排除的方法确定实际权利。

(二)对特殊权利保护的评析

值得赞赏的是,数据库特殊权利保护进一步弥补了版权保护的不足,虽然借用了版权法的保护方法,但是其保护的是数据库的信息内容,与版权法的保护对象截然不同,它并不在意数据库的材料选择和编排是否具有独创性,保护数据库的内容对于制作者和合法使用者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相对于只保护独创性表达形式的版权来说,特殊权利保护了思想内容;而相对于保护思想内容的专利来说,它对思想内容没有独占权,并不禁止同样内容数据库的制作和利用。同时,特殊权利保护正是对信息赋予产权的有力体现,符合了信息社会的要求,将数据库制作者的投资成果作为财产赋予产权的方式加以充分保护。但也有学者指出这一保护模式的缺点。虽然在特殊权利保护下,数据库的制作者对数据库中的某些信息内容不享有专有权,但却与他人对数据库内容所享有的权利存在一定冲突(如相关作品的版权),这种冲突则会构成对他人权利的障碍和减损。另外,特殊权利保护在保护标准上只要求在收集、选择、制作数据库时付出实质性的人力、物力就能够获得法律保护,这与版权保护的“独创性原则”相比较犹如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而可能造成过度保护,打破数据库制作者等权利人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

四、对我国在信息时代完善信息产权、保护数据库的建议

我国并没有针对数据库的专门法律条款,修改前的《著作权法》第14条仅对编辑作品有所规定。《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5条:“编辑指根据特定要求选择若干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断汇集编排成为一部作品”。因此在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只能是“作品”或“作品片断”组成的数据库,显然将由原始信息组成的数据库排除在外,不但不符合国际规定,而且此种法律缺陷的受害者只能是我国的数据库制作者,却不会危及进入我国市场的外国数据库。根据新《著作权法》第14条关于汇编作品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一是保护原创性的数据库,二是采取版权保护方法。很显然,我国版权法不保护由非版权信息组成的或是无独创性的数据库。随着知识产权向信息产权的扩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国际上数据库保护的立法情况,结合国情深入研究我国数据库法律保护的对策,以便能够及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并在条件成熟时,建立我国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保护制度。同时注意平衡数据库制作者与其他市场竞争者、数据库制作者与数据库所有者、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此外,在我国应当建立数据库的独立保护法,统一授予数据库制作者以特殊权利,以避免和著作权法冲突,同时吸纳著作权法中有关汇编作品的规定。最终形成以专门法、版权法为核心的由专门法、版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商业秘密法、隐私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行政法和刑法等组成的关于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的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郑成思.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J].法律适用,2004(7).

2、阳东辉.创设信息产权概念构建信息法体系[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

3、郑成思.计算机、软件与数据库的保护[M].法律出版社,1987.

4、王源扩.欧盟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新动向――欧盟议会和部长理事会1996年第9号指令述评[J].科技与法律,1996 (3).

5、张广荣,邹汴译.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关于数据库保护的指令[J].著作权,1996(4).

6、周文洋.我国数据库的法律保护问题探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上一篇:农村特殊群体享受村民待遇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下一篇:以“村企合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