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农纪年的思考和建议

时间:2022-10-23 06:49:17

关于神农纪年的思考和建议

摘要:神农纪年蕴涵着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同时使用神农纪年和公元纪年,既能与世界沟通,又能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既不崇洋,也不故步自封。我们要通过使用神农纪年来学习、继承、传播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公元纪年;神农纪年

德国语言学家雅克布・格林说过:“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传统文化,它是区别于这一民族与另一民族的永恒标志,是支撑这个民族脊梁的精神。”人类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身份的象征,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一、接纳西方文明更需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国人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着西方文化的熏陶,有的人甚至在这种熏陶下迷失了自我。当国人在商家的炒作下热火朝天地过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时,却对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节日持一种冷漠的态度。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受到了冷落,我们对自己传统节日自身的文化内涵已知之甚少。笔者认为,在放眼世界、吸纳世界文明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传统文化,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传承和积淀,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根和本。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灿烂的民族文化。那么,应该通过什么形式来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呢?面对悠久的文明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现代人应通过什么载体去继承它,继承什么,继承多少,我们又将给后代留下什么呢?这些问题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二、使用具有连续性的纪年方式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不同的国家或民族采用不同的历法记录着其发展历程。历法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明符号之一,是这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明是否久远的判断标准之一,而纪年则是历法的基石。如果问今年是哪一年,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是公元2010年。其实,这不是真正的中国纪年法。我们知道,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时,中国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夏历,现被称为“古历”。后来,我们又采用了干支纪年、皇帝年号纪年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一直在使用干支纪年,以农历记月日。在现代社会中,农历在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还很高。比如,一直以来,中国老百姓记录生日使用的也大多是农历,过中国传统节日也使用农历,有些人的居民身份证、学籍、人事档案等的出生日期也以农历显示。再比如,我国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一些地方的庙会等依然使用的是农历。由此可以看出,农历仍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情感基础,寄予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被广大人民所认可和接受,在民间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我们却缺乏一个连续性的纪年方式。

三、只使用单一的公元纪年不能显示中华民族历史的连续性

目前,我们使用的公元纪年法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采用的是西方基督教的纪年方式。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文化都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亡,唯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而流传至今。因此,笔者认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大国,应该有自己的纪年方法。

现在,我们只使用西方的公元纪年法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为地把中国的历史割裂开来,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一说到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就是公元前多少年。我们把已经过去的叫做前、未来的叫做后,时间上有前天、今天、后天之分,方向上也有前、后的区别;我们习惯说“团结一致向前看”,都知道向未来看就是向前看。可是公元纪元把过去的叫做前,造成人们方向上、时间顺序上的混乱,使得人们对中华文化前、后不分。二是仅仅使用公元纪年法使得我们在记录自己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没有自己的时间作为参照系。比如说,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也就是说孔子是在耶稣出生551年前出生的;又比如说,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纸,也就是说蔡伦是在耶稣诞辰105年时发明纸的。用西方公元纪年法记录中国的历史和未来,淡化了中华文明的自身成就,不能全面展现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以及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三是仅仅使用公元纪年法容易让我们的年轻一代忘记自己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多和农历纪年联系在一起,使用公元纪年以后,我们一般只记得今天是公历几月几号,而很少记得是农历哪一天。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确实有被淡化和被遗忘的现象。

四、同时使用具有连续性的神农纪年方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纪年法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年历,体现了其政治性、文化性和民族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位百岁老人时,心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敬意,因为他见证着一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而对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干支纪年、皇帝年号纪年在我们的大脑中却只是个模糊的概念,使我们缺乏敬意和自豪感,也不能体现中华文明史发展的连续性。众所周知,神农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他创耕耘、植五谷、驯禽兽、尝百草、疗民疾、烧陶制耒,开启了我国史前农耕文化,实现了人类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业的伟大转变,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我们为什么不能从中华民族的始祖神农炎帝开始,使用统一的具有长期性和不间断性的神农纪年方式呢?

使用公元纪年的同时使用神农纪年,可以增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根据考古学的最新发现和证实,作为中国农耕文明开创者的炎帝神农氏应该生活在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距今五千年左右。我们不妨采用二元纪年法,即神农纪年和公元纪年同时使用,把公元前3000年作为“神农纪年”的起点。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年表》,根据这份年表,我国的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也就是神农930年;周朝始于公元前1046年,也就是神农1954年。以此类推,秦始皇统一中国应该是神农2779年(公元前221年),唐朝始于神农3618年(公元6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神农4949年(公元1949年),今年就应是神农5010年(公元2010年)。

五、建议同时使用公元纪年和神农纪年

使用公元纪年的同时使用“神农纪年”,有以下五点好处:一是可以直接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发展历程,显示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一脉相承和中华历史的源远流长;二是有助于中华儿女对华夏民族文化根源的追溯和承继,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三是有助于加强全球华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认同,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四是让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都联系在统一的民族情结之上,有利于增强全球华人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五是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增进和维护中国领土疆域和人心的统一。

我们使用神农纪年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字的变更,它跨越了五千年的历史时空,展现了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不断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取精神。神农纪年蕴涵着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我们要通过使用神农纪年来学习、继承、传播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使用公元纪年和神农纪年,二者之间并不矛盾。现代的西方文明也是先进的文明,采用公元纪年有利于加强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促进中西文化的传播与融合,增进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认识和世界人民对中华文明的了解,从而为中国走向世界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继承,使用神农纪年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笔者建议同时使用神农纪年与公元纪年。这样,既能与世界沟通,又能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既不崇洋,也不故步自封。

责编:晓岚

上一篇:国外语言政策特点的比较性研究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