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紫砂壶赏析

时间:2022-10-23 05:54:01

【前言】清代紫砂壶赏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朱泥束竹壶 高度9厘米长 度10厘米 清康熙朱泥制成,壶呈椭圆形,紫泥细密而坚致,以十五根竹竿并拢为筒身,束腰,竹形三弯流上翘,双竹相绕做柄,嵌盖上一曲竹枝钮,制作看似随意而法度严谨,技艺高超,为清早期束竹壶精品。 紫泥合菱合欢壶 高度10厘米 长度13厘米 清...

四海壶具博物馆是由著名壶具收藏家、紫砂陶艺家许四海先生创立,1987年创立于在幽静的愚园路,成为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早的私人博物馆,以茶待客、以壶会友。1991年,许四海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心下,在上海长宁区兴国路,兴建了规模与建制都在上海名列前茅的四海壶具博物馆,展出了从新石器到现代的各类壶具共三百余件,构成了一部脉络清晰的中国壶具发展史,为中国文化发展史提供了极有说明力的实证。同时,他为推广中国的茶文化,不计报酬地四处办讲座、做宣传,并向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和上海市嘉定区博物馆各捐赠一批古陶瓷及紫砂古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许四海就孜孜不倦地收藏和研究各类饮茶壶具,1992年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自筹资金设立了上海市首家私人博物馆

四海壶具博物馆,落户江桥镇(现为真新街道),并开辟了百佛园。博物馆就位于曹安路外环线内的百佛园。2004年百佛园内的四海壶具博物馆被评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之一,馆藏品镇馆之宝大亨掇只壶流传有序,在紫砂圈内早已成为公认的紫砂壶王,被央视四套《国宝档案》拍摄专辑――寻找紫砂壶王(上,下集)播出。

龙首贴花方壶 高度11.5厘米 长度13厘米

清康熙嘴为三弯,此壶制作精细,泥饰花纹细腻,壶嘴壶把是用石模拓印所致。贴花技艺早见于西晋青瓷器,在明末清初时才为紫砂壶所引用。当时外销欧洲的宜兴紫砂壶。趋向商品化,开始大量制造,壶上装饰几乎全部吸收瓷器的手法,因器思变,层出不穷,并将几种方法巧妙地结合在壶上,达到和谐统一。

朱泥束竹壶 高度9厘米长 度10厘米

清康熙朱泥制成,壶呈椭圆形,紫泥细密而坚致,以十五根竹竿并拢为筒身,束腰,竹形三弯流上翘,双竹相绕做柄,嵌盖上一曲竹枝钮,制作看似随意而法度严谨,技艺高超,为清早期束竹壶精品。

紫泥合菱合欢壶 高度10厘米 长度13厘米

清乾隆合菱是一种传统的筋纹器造型,是传统壶型中较为难制者。壶身扁圆形,壶以菱花为造型,盖、口、肩、腹及圈足均作菱花纹,全器如上下两朵菱花相合之状,壶盖上置一莲钮。口、盖花瓣对合严密,不失毫厘。

风卷葵壶 高度8厘米 长度12厘米

清乾隆作风卷葵花之势。壶身巧用夸张变形之法,台葵花之巨大花托,形成台欢之体,妙不可言。其上图案规则生动,线条回旋,流转绵延,并饰以葵叶,乃取风势,偃仰翻转,更增灵动之势,尽显劲逸,以葵叶包转为壶流,自然且巧妙,壶把筋纹毕露,骨力舒展,手感极佳。

紫泥玲珑透竹壶 高度12厘米 长度11厘米

清康熙此壶以竹竿并拢为筒身,仿束竹节造型,每一瓣竹节皆饰镂空状,为开光式竹纹,嵌盖呈六方角鼓起,亦作镂空状,盖面中竖三根高低不一的竹节并拢而成,工艺精致,柄与流亦做成竹枝干,挺劲有力。全器最具特色的是通身采用镂空工艺,而壶身分为双层,成套壶构造,既美观又实用,令人赞叹能工巧匠之工艺精妙。

包金汲直壶 高度16厘米 长度12厘米

底款“耕山监制”此壶器型端庄沉稳,选材细腻,做工极佳,包浆温润如玉,壶嘴弯曲如美人玉腿,边沿包金,更显富丽。

八方描金灵芝贴花壶 高度26厘米 长度21厘米

清初壶成八方壶纽为灵芝型。贴花是清早期宜兴外销茶壶的装饰技法之一,以适应欧洲市场的审美需求,工艺颇费良工,制作精美者不为多见,配以繁缛的贴花、精细的印花,以及华丽的描金,集多种技法于一身,实为难得之精品。

狮钮贴花壶 高度12厘米 长度13厘米

清初整器装饰为典型清初风格,以段泥贴花为点缀,紫泥胎质细致掺砂隐现。壶肩环饰海涛纹,壶身模印螭龙夔凤纹,中心纹饰尤为别致,壶盖以昂首坐狮为钮,脚踩活动滚玉球,四面对称贴如意云纹,线条流畅细腻。长弯流,耳把,壶底内圈。此壶形制典雅,厚重不失`巧。

朱泥筠石居款贴园林纹圆直简壶 高度16厘米 长度13厘米

清康熙壶身为高圆筒形,原装应为三弯流,耳形錾,中腹微鼓,溜肩高颈,盖上饰珠钮,双层盖墙。流口已断且旧配银制直流,壶柄配木质把。壶身通体装饰浅浮雕山水、人物、亭台、楼阁,以示富丽华贵。壶底钤有阳文篆书“筠石居”印款,应属订制款。据瓷器专家耿宝昌考证,“筠石居”乃雍正时期画家曹宜之画斋号,而红学专家有过论证,认为曹宜或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善书画,故用印水准优于一般工匠。筠石居此印款符合曹宜的用印条件,故推测此壶成于清康熙至雍正年间。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有类似茗壶。

六方朱泥贴花壶 高度8厘米 长度11厘米

清初贴花器,小巧六方,对器型的掌握,老练,简洁,可见怍者功力非凡。壶身贴有花蕊,取其高洁雅韵。

束柴三友壶 高度13厘米 长度15厘米

清康熙所谓“束柴三友”,乃集松、竹、梅三干而成,亦称“岁寒三友”,意指寒冬腊月,独近自然之精神。壶身仿似松、竹、梅三树段束于一体,松段的松鳞、松针,梅段的杆枝、花卉,以及竹段的竹节、竹叶,都刻划仔细,自然夹置,于繁复中见规整条理。壶把状若虬屈的松枝,壶流有如横生的梅枝,盖纽又巧塑成一段竹节,更为绝妙的是,在树干小洞中,还塑有两只小松鼠。全器浑若天成,成为绝妙名壶。壶底镌刻“陈鸣远”三字楷书款。赏鉴壶品,观其是否有松之坚、竹之虚、梅之贞,此乃文士之品。而此壶构思脱俗,技艺精绝,文化品味极高,显然是一件完美的传器。陈鸣远出身紫砂世家,制陶得家传,其父陈子畦亦是制陶名手,鸣远后来更青出于蓝,其巧思、技法及名声皆远超其父。他上承明代精粹,下开清代格局,在壶艺风格上,鸣远仍保留许多明代制壶手法,即如在壶底刻楷款。但另一方面,开始在壶盖内用印,这都是清代制壶的特色,这些可作为赏鉴明清名壶的依据。香港中文大学藏有类似茗壶。

上一篇:石墨烯的十种应用研究 下一篇:人文社科类图书的大众化新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