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收藏开始降温

时间:2022-10-23 05:15:56

红酒收藏开始降温

自2010年秋季陈年茅台酒在我国拍卖市场上掀起“轰动效应”后,各种不同年份的红酒(葡萄酒)的拍卖价格也水涨船高,并推动了红酒的收藏热潮。

然而,凡是泡沫都会破灭,变了味的红酒收藏也难逃这一法则。

红酒收藏出现降温

某类物品的收藏市场是升温还是降温,最直接的风向标便是拍卖市场。据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包括苏富比、佳士得在内的五大名酒拍卖行的佳酿成交额仅1.6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2亿美元,预计今年全年的佳酿拍卖额更将低于去年创下的4.05亿美元的最高记录。其中,“拉菲”继续领跌市场,2000年、2005年等年份“拉菲”相比去年中期高点价格将猛跌25%。

再从红酒销售市场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红酒平均零售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6%。尤其是一些价格昂贵的年份红酒,平均下降幅度更是高达30%。

尽管红酒拍卖与红酒消费市场价格双双下跌,但有关红酒收藏一夜暴富的“故事”依然层出不穷,耸人听闻。红酒市场上倍数级暴利依然十分严重,假冒伪劣、鱼目混珠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因此,今年红酒收藏出现的降温,仅仅是个开始,说明红酒收藏已经进入到泡沫逐渐破灭的过程,而这种价格回归的“挤泡沫”过程则会相当漫长。爆炒之后必然降温

面对年份红酒“身价”下跌,虽然仍有一些投资者在“逢低吸纳”,但有更多的收藏者纷纷“出货”。

如今年7月,朱先生“出清”了原先收藏的所有年份红酒。朱先生说:“我觉得年份红酒作为一个投资新品种还不够稳定,风险较大。”他认为:“红酒从灌装起始到品质的颠峰期一般都不超过5年,而颠峰期过后的红酒存放时间越长品质下降越明显,并且红酒的保质期基本上都是10年,也就是说,红酒的收藏期限最多只有10年,过了保质期,收藏就没有意义了。”

投资收藏类似于股票交易,有涨必有跌,尤其在爆炒之后“身价”必跌,因为凡是泡沫都会有破灭的那一天,年份红酒当然也不例外。

近年来,“炒作”之风甚嚣尘上,楼盘、墓穴、金银、邮币卡、艺术品、钻石、茶叶、大蒜、绿豆……似乎什么都可拿来“炒”。这似乎已成游资炒家“无往而不胜”的“经验之谈”。而这种类似于“击鼓传花”的“炒作”过程,最终被“套牢”的往往是一些盲目跟风的普通投资者。例如去年,一些游资炒家突发奇想,想到了爆炒陈年中成药,“陈药”的价格随即出现十倍、百倍,甚至数千倍的飙升,1972年生产的安宫牛黄丸被爆炒到每粒5万元,上世纪八十年代生产的也被炒到每粒1万元。结果令盲目跟进接住“最后一棒”的投资者十分胸闷,因为安宫牛黄丸的保质期仅5年,已过了保质期的“陈药”不过是一堆废物。

陈年白酒与年份红酒之所以出现“轮流炒”,是因为被各种各样的“某人靠收藏陈年白酒或年份红酒几个月市值就翻了一番”的“故事”吸引。久而久之,在人们意识中逐渐形成了“投资陈年白酒或年份红酒必然会增值”的概念。而这种概念一旦形成,很少有人会思考“故事”的真实性,“跟风炒作”便随之形成,“套牢”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投资切忌变成投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全民投资热”的出现,整天幻想着“快速致富”的投机之风也呈蔓延之势。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听到“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各种提醒,但真正能够把握理性投资与投机之间界限的少之又少。如以年份红酒收藏而言,投资者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红酒是食品,不是古玩,而食品都有保质限,红酒的保质期也就10年,过了保质期的年份红酒,绝对不可能“越陈越值钱”,更成不了“古玩”。

这里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投资者应保持理性投资的心态,尤其是对那些“看不透”甚至有些稀奇古怪的投资品种,千万不要“赌一把”,因为投机的最终结果往往是被“套牢”。

上一篇: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同步技术及其在气象行业中的... 下一篇: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