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生物解题能力的对策探讨

时间:2022-10-23 04:20:05

提高高中生物解题能力的对策探讨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经典例题的研究,对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解题能力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解题能力 培养对策

高中生物在高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十分繁杂,并且许多知识在理解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在学习和解题中都存在许多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研究,在如何提高学生对生物试题的解答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策略。

一、夯实基础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在高中生物学习与解题中基础知识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想要提高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解题能力,先决条件就是掌握好基础知识。

二、完善知识结构,奠定基础

学习是一个理解参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基于学生原有知识认知结构,然后通过对新知识的融合、思考,然后达到理解消化,最后才可以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所以在构建新的知识认知结构之前,必然深入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一道题翻来覆去地讲但学生还是一错再错,没有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错误找出来。所以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将其中错误的认知检索出来加以纠正,最后将新的知识融入其中,逐渐构架起新的知识结构。

三、提高高中生生物解题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个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培养获取的,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生物解题能力,必然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研究总结,笔者得出以下可行策略。

(一)避免思维定势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时常会遇见一些反复操练过的相似题型。抑或某些习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都是教材中一些较基础的知识点,但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出题者往往会做出一定的改动,这样的习题考查的即是学生的观察力和细心程度。除此之外,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警惕意识和创新意识,否则面临这类型题目时,容易由于粗心大意在审题上出现纰漏,或者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凭经验办事。这样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二)理清知识脉络避免含混不清

高中生物知识在理解过程中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许多试题就是利用生物知识中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为题干中的信息,如果学生稍有马虎大意,就会陷入出题者设计的陷阱而弄错解题方向,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对试题做出正确的解答。鉴于此,避免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混淆,首先应该培养起学生排除试题中混淆概念的意识,此外还应该要求学生解题时足够细心,注意发现易混淆的概念。

例:人类一个受精卵中的DNA分子数是多少( )

A.23个

B.23-26个

C.大于46个

D.46个

这是一道典型的容易混淆概念的题目,生物试题中这样类型的题目不胜枚举。此题的解答,首先就要落脚于DNA与染色体的区别,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就有可能导致试题的解答出现错误。很多学生面对这样的试题,通常会选择D答案,但是通过深入分析,答案显然不是D。这是由于学生将DNA与染色体的概念混淆了,人类一个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的确是46个,但是DNA除了依附在染色体上携带遗传基因的分子,还同时在线粒体上存在。由此可见,概念的混淆为学生的解题过程平添了许多麻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尽可能避免这样的窘况。

(三)排除迷惑条件

在许多试题中,题干中的条件对解题并没有什么用处,相反却是一种误导学生的错误信息,这显然对学生解题是不利的。但是从出题者的角度来看,出这样的题目其目的只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审题能力而已,由此来说在出题过程中设定一些陷阱也是无可厚非的。在解答这样题型的时候,就要求学生保持细心,找出并排除那些对解题不利的迷惑条件。

例:学校组织的生物实验活动中,为了检验胚芽鞘的向光性,于是就找来了一份燕麦胚芽鞘,实验小组将其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并放在暗室中从左侧光照,胚芽鞘将( )

A.向左侧弯曲

B.不弯曲

C.向右侧弯曲

D.无规律弯曲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这道题中设有一个较明显的迷惑条件。这个条件即是提干中的“在暗室从左侧光照”,这就误导学生从向光性的角度解答这道题目。但这明显是多此一举的,因此我们从最后问题入手看,只要学生基础较好基本可以不假思索地得出答案,因为胚芽鞘是不会向光弯曲的,也就是说这样类型的题目在题干中往往会有一些与解题无关,甚至是误导解题的条件,学生在解题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避免被误导信息迷惑。

(四)找出隐藏条件

所谓的隐藏条件指的是与题干中条件相关联的一些需要学生深入挖掘的条件,这样的条件通常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在找出隐藏条件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排除上文所述的迷惑条件的干扰,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具备完善的知识网络,可以更具题干中已知条件,通过联想在脑海中检索出有利于解题的相关知识。

例:人类的一个卵细胞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一个红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在该题目中的题干信息中,显然开头的信息是无用的甚至是具有迷惑性的。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人具有染色体的细胞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具有遗传因子的物质。由此可见,此题中关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这个信息是为了混淆视听。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解答就会得到错误的答案,因为根据生物细胞基础知识我们知道,人类的红细胞中是不存在细胞核的,换言之也就没有所谓的染色体了。通过对例题的分析,不难发现许多生物试题中,出题者会刻意隐藏一些对解题有用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在解题中善于挖掘题中的隐藏条件。

(五)找到关键词、词组

通过对生物一些典型例题的研究,不难发现许多试题的题干或者供选答案中使用的词语并非是生物学中的专业术语。但是如果在解题中不能精准地从一大堆贫乏的词汇中找出与解题相关的关键词语,那么在解题中也很难找到相匹配的正确答案。

例: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能量直接来源是( )

A.葡萄糖的分解

B.脂肪的分解

C.肌糖原的分解

D.ATP的水解

通过分析可以找出此题的关键词是“直接来源”,诚然它的确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根据分析所供选择的答案可以看出,它们都有可以作为人类活动的来源。那么解题的关键就落在关键词“直接来源”上,正是有它作为题目的约束条件,那么才有相对正确的答案。

参考文献:

[1]刘玉东.强化规范答题意识提高主观题的解题能力――从生物高考评卷角度谈答题规范和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

[2]张嵩.谈高中生物理解题能力提升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4.

上一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