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教学漫谈

时间:2022-10-23 04:12:51

音乐欣赏课教学漫谈

[摘要]音乐欣赏,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上好欣赏课,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的乐感和提高音乐修养,而且将会对他们一生中的爱好、情操,审美观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音乐 欣赏 兴趣

欣赏,广义的来说,除了听他人的演唱、演奏外,也包括儿童自己的唱歌。学生们唱一首歌,同时也在欣赏这首歌曲的美。但由于儿童受唱歌技能、生理条件、理解能力等限制,这种“欣赏”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指的“欣赏”是“狭义”的欣赏,即能常所说的听他人演唱比他们自己唱歌技能高、难度大、节奏复杂的歌曲,以及演奏自己不能演奏的器乐曲。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声乐、器乐优秀作品,凡是适合于中小学生听的都可供欣赏。

兴趣的培养是上好欣赏教学的第一步。有经验的音乐教师在指导儿童欣赏时,往往借助于画面的形象来启发和诱导学生。比如问学生:“你们听了这段音乐好象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使学生的思维随着音调的起伏引起联想。学生凭借各人的所见所闻,会说出许多|“我好象看到……”的感想。课堂教学的气氛也随之活跃。教师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想象,另一方面要用生动的音乐基本形象语汇加以归纳小结,这样使学生们感觉到音乐并不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而是有趣味的“活动图画”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又有且于对音乐理解能力的提高。让儿童听一些直接模拟的音响,如描绘自然界的鸟鸣、马蹄、流水、风吼等的乐音模拟声;听一些形象鲜明的音乐,尤其是活泼、轻快的旋律。这些形象都比较接近儿童的性格,便于他们接受。别外,还可以将两种不同形象的作品对比起来欣赏,如雄壮的曲调与抒情的旋律的对比;庄严的与诙谐的对比;欢乐的与悲哀的对比等等,使学生对这些基本音乐形象的音响有较深刻的感觉。

在儿童对音乐产生一定兴趣后,接着可按声乐、器乐的不同题材、体裁、形式、风格一一介绍给他们,以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根据教学实践的经验,在欣赏过程中,一般说来先声乐再器乐;先民族再外国音乐;先独唱独奏再合唱合奏;先音乐小品再较大型体裁的名作。当然,这些仅供选材时参考,不作刻板的规定,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交叉进行的,要按不同对象的接受能力而定。如我们可先安排听一些有特色的民歌,象陕北的信天游、湖南的花鼓调、江苏的田歌小调等,再听一些用民歌改编的、形象比较鲜明的器乐曲,象笛子独奏《今昔》,二胡独奏《奔驰在千里草原》等。在这基础上再介绍一些名曲,象《百鸟朝凤》、《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等。这样由浅入深、由近到远的接触一些我国的民族音乐,仅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并为今后学习与继承民族民间音乐打一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有目地让学生欣赏中外名歌名曲的同时,有意识地教他们哼唱并背诵其中主题旋律是很有必要的。久而久之,学生们不但积累了很多音乐语汇、熟悉了不同作家的音乐风格,而且在这些优美音调的熏陶下,音乐修养自然地会有很大提高,随之精神上也会有一个飞跃,“高尚情操”将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了。另外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还可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器乐作品还可简单介绍一下乐器的构造与性能,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运用“多通道参与模式” 进行音乐欣赏活动。以《挪威舞曲》的欣赏教学活动为例,根据乐曲的性质、内容和欣赏目的采用以下教学过程;

一、首先,向学生介绍作者和乐曲的内容。

让学生懂得这首舞曲是挪威作曲家里格由原来的四手联弹钢琴曲改编的管弦乐合奏曲,乐曲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初步了解该伤口的创作者、创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内容。

二、给喾生提供完整的乐曲听觉形象、让其初步的感受乐曲及乐曲中不同力度所造成的不同音乐效果。

1.初听全曲。让学生讨论全曲的总体印象(即速度较快、强弱变化较明显)。

2.再听全曲。使学生对全曲的结构层次有初步的印象,并让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对乐曲的不同力度感受。根把所听的分析乐曲结构。

三、继续提供完整的听觉形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1.拍掌。(用轻、重、快、慢等方法拍出乐曲的节奏。)

2.形体动作。

3.模仿动物。

这一环节学生由静逐渐进入到动。特别是模仿动物这一环节,学生更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一会儿做兔子跳;一会儿学鸟飞;一会儿是老虎;一会儿变狗熊……学和跟着音乐反复用动作描述,进一步体验乐曲强弱的变化,更加深了对乐曲初步感受的印象。

四、提供部分听觉形象,使学生精细地再感知和了解乐曲的其它特征。

1.老师用钢琴分段弹奏,让学生分片断欣赏音乐作品,要求学生根据音乐中所表现的不同情绪、节奏和力度变化,创作出具有一定想象和情趣的儿童画。

2.中小学音乐教师负有指导欣赏的重任,势力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鉴赏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了。教师除了有系统的进修外,还可利用一切条件进行自修,在网上收集一些关于美育及音乐方面的文章;欣赏一些音乐名曲;观摩音乐会;看有关中外音乐史的书籍,熟悉各个历史时期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及其名作等等。总之,要首先提高自己这方面的修养,使自己具备必要的指导音乐欣赏的能力。

我们有责任从少年儿童时期起,就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教养,有文明行为的新一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儿童的心灵里播下美的种子,将来必有好的收获。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文化小学)

上一篇:基于web自学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计算机机房维护与管理方向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