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给学派角度分析中国经济现状

时间:2022-10-23 03:34:09

从供给学派角度分析中国经济现状

[摘 要]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理论和实践都是比较成功的。当前,我国面临着税收过重、负担不公、经济效益低下、政府开支过大、第三部门发育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借鉴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当前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税收和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的干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供给学派 我国经济现状 有益启示

一、供给学派

1.供给学派的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奉行以凯恩斯强调需求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它对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过度强调消费,导致美国出现经济滞胀。这一问题是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并予以解决的。此时,供给学派应运而生,他们重拾萨伊定律,认为供给能够自行创造需求,强调供给在供需关系中的首要地位。供给学派认为应将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重点从消费转向供给,他们认为:要素供给是前提,供给效率是枢纽和关键,而商品和劳务的供给是结果。

2.供给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

供给学派主要的经济政策主张是:第一,大幅度地、持续地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刺激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储蓄和投资的吸引力。第二,采取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同长期的经济增长潜力相适应,从而恢复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第三,供给学派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特别是要改变国家干预的方向和内容,主张更多地通过减税实行供给管理,更多地依靠市场的力量自动调节经济。第四,缩小政府开支,大规模削减福利开支,提高私人的投资能力。这其中,减税是供给学派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

二、当前我国需要借鉴供给学派理论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较快的时期。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经济总量很大,但是经济质量较差,我国国民储蓄多,但投资少

当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二位,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主要的工业产品均供过于求,但是,供过于求的多是低附加值产品,而大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有效供给却显得不足。一个相对突出的问题是众多的产品质量低劣,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表现为假冒伪劣多、消费者投诉多、事故多等现象。据统计,我国城乡居民储蓄总额已经超过20万亿元,但投资却不足。私人企业投资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扩大投资的热情,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2.我国税收过重、负担不公、监管较松

现今税费率过高已为各方(包括税务部门)公认,普遍的看法是,如果完全依法纳税,中国企业大部分将陷入亏损。另外,我国还存在着税收监管不力,处罚太轻的现象,对于偷、漏税上千万的也没有给予严厉的惩罚,不少富人都没有按照规定交税。

3.政府干预过多,缺位、越位、不到位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制约

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政府是一个建设型政府。政府首长忙着搞项目,争投资,下任务。但对于政府应该做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却积极性不高。政府手中的权力不愿意下放,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4.我国经济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依靠耗费大量资源来加快经济发展,经济总量虽然在不断扩大,但经济效益并不理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目前资源利用率低20%~30%,单位产品耗能高40%。

三、供给学派理论对我国的有益启示

我们不难看出,税收过重、负担不均、经济效益差、劳动者积极性不高、政府开支过大等问题在威胁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有必要采取减税等措施,具体来说是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税收,刺激投资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企业所得税的改革,要统一税法,公平税负。对企业所得税的课税要素进行全面规定,以期为所有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公平和透明的税收环境。此外,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我国应把政府和企业的“时间税”、“行贿税”降到最低。国外有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家改革时,把政府强行占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时间的干预方式称为“时间税”,另外把企业向公共部门官员行贿以获取直接的私人收益的行为称为“行贿税”。如果把行贿税在企业平均销售利润中的比例作为参数,企业利润中行贿税的比例从10%到30%不等。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把两者降到最低,以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

2.减少政府干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过去我们只注重政府投资对刺激经济的作用,政府要作为投资主体把投资搞上去,以此完成GDP的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财政政策,还是在多搞一些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但是我们要注意,政府的财政政策对一些竞争性行业的投资,包括对企业技术改造的项目的投入,不应该由政府自己做,而是要由企业自己投入。投资主体一定要改变,要由政府投资置换到企业,不断改革政府投融资体制,使得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资金的支持。

3.减少政府开支,降低行政成本

我国行政成本过高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事实,必须降低成本。我们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节制政府能耗,不只是为了节约经济成本,更是为了体恤民力尤其是体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为了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方针政策。在具体措施落实过程中,必须强化人大对一切公共部门的监督和制约,首要的是财政上的监督和制约。另外,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公共部门的职能范围、公共部门的定价、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这些都应该列入人大的职权范畴。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人大权威,尤其是人大决定公共服务价格的权威,是建立节约型政府在体制上的主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金鑫,徐晓萍.中国问题报告(第三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马琳琳.供给学派与中国经济现状研究.东南大学学报

上一篇:网络品牌的政府保护 下一篇:“环境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