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会计业务能力

时间:2022-10-23 03:07:43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会计业务能力

摘 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单位要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等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揩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基础工作在单位会计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业务能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148-02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指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主要包括:(1)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传递、保管;(2)会计账簿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账;(3)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设计、编制和审核要求,报送期限;(4)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5)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软件要求,数据安全、资料保管;(6)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7)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求,会计人员配置和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和职责分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立和执行;(8)会计工作的交接程序以及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等。

二、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大多单位已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水平不断提高,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会计基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未根据单位类型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岗位责任制度不明确,账务处理程序不科学,内部管理松弛,内部牵制制度不合理,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不健全,计量验收制度不严格,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执行不严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2.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配置不合理。一些单位会计人员存在无会计从业资格上岗,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也不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未完全按照“互不相容职务”的原理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没有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3.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的核算不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不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如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基本要素不齐全,购买大宗物品,没有清单,没有验收证明,支付款项没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据;记账凭证内容不完整,不能说明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不符合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相关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企业的成本数据和盈余状况;还有的企业没有完整正规的报表报送系统,各表间没有完整严密的勾稽关系;电算化会计知识缺乏或老化,对本企业电算化会计的软件、硬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的组成内容不甚清楚等等。

4.一些重要会计政策不明晰,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能遵循一贯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电算会计资料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严重,导致会计档案不完整和不安全。

5.内部监督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有的形同虚设,使得工作难以按章办事,工作随意性大,使财务管理与监督作用大打折扣。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1.企业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及其他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薄弱。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即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有些企业资产负债管理无序,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不重视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增固定资产不记账,减少固定资产不冲账等问题相当普遍。

2.相关法制不够完善与健全,现有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制环境。尽管《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现金管理条例》、《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规对弄虚作假和会计核算不规范行为作了许多规定与限制,但有不少制度法规范围和标准滞后于新的经济形势,远远不能够满足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给会计核算中不规范行为提供了温床。

3.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陈旧、内部监督不力。在对会计人员管理观念陈旧,会计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不够民主,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抑制了会计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另外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一个人身兼数职,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上述问题不仅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四、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各级领导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是为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明确财务职能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内容庞杂,要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核算更加明确、简化,业务流程更加优化,运行效率更加提高。在实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更应加强职责划分,将不同功能工作分由几个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完成,以防止一个部门和人员可以操纵整个财务处理过程,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同时还应当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行、债权债务的管理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管理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财会人员的积极性,使财务工作能够稳步有序地进行。

3.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其有效的运行,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保证。因此,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科学设置会计岗位,合理配置财务人员,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与制度化,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可以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企业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的经济有效性进行再审核,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5.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养。各级财会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熟悉并能正确执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切实贯彻财务会计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核算细则,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法制与职业道德警示教育,强化财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总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量大的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广泛开展,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利用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契机,努力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促进单位内部制约机制不断完善,全面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水法.对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三点建议[J].卫生经济研究,1998,(3).

[2] 郑丽杰,张宏伟.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工业技术经济,2002,(6).

上一篇:分散小农户视角下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优化分析 下一篇:金融业支持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