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无范画教学”之路

时间:2022-10-23 02:56:13

探索“无范画教学”之路

一节美术课后,小朋友们都兴奋地拿着自己的画向来接自己的家长展示,有一个小女孩却迅速卷起自己的画,使劲儿地把爸爸向门外推。爸爸一边争分夺秒地观察别的孩子的画,一边着急地对女儿说:“我们聊聊再走!”女孩更用力都推着爸爸说:“我们边走边说吧!”爸爸无奈,极不情愿地走了。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起今天在评画时,那个女孩就非常不自信,一直不愿意拿出自己的画,后来在我的一再鼓励下,她才肯把画展示出来。我有点纳闷:在十几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一直都是鼓励、欣赏孩子们的画,很少用负面的语言去评价,因为我知道,美术作品是孩子们表达思想的方式,没有对错,更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保护好他们的绘画热情。既然没被老师打击,为什么她会这样害怕呢?我的脑海中突然又出现一个画面――上节课结束后,女孩的爸爸一直拿着她的画和别人的画作对比,嘴里还不停地说:“你看看,这里画得不像,那里没有谁画得流畅……”

家长急功近利的“需求”迎合了美术教学中的“范画”教学,让“画”画得好不好的标准停留在“像不像”中,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而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很多教育界人士逐渐认识到无范画教学的重要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指出,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至此,美术教育的春天才姗姗到来,很多老师开始意识到无范画教学的重要性,真正关注起儿童绘画与美工活动中的主体――幼儿。

一、范画无法造就艺术家

(一)从绘画的艺术及教育功能来说

绘画归根结底是一种心灵的抒发,是心灵世界外在的表达方式之一。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是天马行空的,更多的是依靠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绘画。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对外在世界的感受与体验是不一样的,绘画表达自然也不同。

应引领儿童利用绘画形式尽享想象和创造,鼓励儿童进行个性化表达。而个性化培养,正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老师应该把儿童的绘画作为读懂孩子的最佳媒介,并倾听孩子的心声,更好地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如果简单给予一张范画,把儿童绘画作为成人化的艺术来约束孩子,势必束缚住孩子的天性,限制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扼杀孩子无穷的创造力,这远远背离了孩子的发展规律,还如何谈对儿童发展的尊重呢?

(二)从范画明显的“教有痕”来说

人们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不需要也不必要告诉孩子,“我”在教你绘画,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让艺术的氛围逐步浸润孩子的心田,如此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最高境界。而范画,是在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教孩子,告诉孩子:你们可以照我这样画,一定要照我这样画!最后,孩子仅仅学会了临摹,机械地接受复制,艺术修养的培养被范画克隆成无趣的技能训练。这样可以培养出无数的“画匠”,却培养不出一位艺术家。

二、没有范画的教学方法

这是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已经习惯了范画教学的我们该怎样改变教育观念,重新设计出适合幼儿的教学目标呢?

(一)了解幼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达到目标,必须要了解幼儿。幼儿的绘画,有着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幼儿在绘画的某些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天分。只有了解各个不同时期及不同幼儿的特点,才能为我们指导学生绘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儿童绘画亦然。只有见到了,感受到了,才能变着方法去表达。只有看见竹子,观察竹子,对竹子十分熟悉,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所以在绘画前一定要带孩子回归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以丰富的生活作为创作的底蕴,然后再引导孩子去加以提炼、提升。如此,小孩子也不会纠结:我画什么呢,我不会画啊……

这幅《爱上网的爸爸》是一个四岁的小女生的画,她首先是见过蜘蛛网,知道网是什么样的,然后进行升华,联想到生活中爱上网的爸爸,最终表达出孩子对爸爸的观察和印象。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可以鼓励幼儿突破原有的生活积累,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为什么鱼儿不可以飞?为什么天空一定是蓝色的?只要你敢想,西瓜可以是方的,天空也可以是黑的,在孩子的笔下,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艺术原本就是不讲道理的。毕加索、梵高他们用毕生去追寻自己的感受,用画笔去表达不可能的可能,他们的艺术才能在今天依然为世人所赞叹。

这幅《一个长上天的大苹果》表现了孩子对超现实的描述,画面中,苹果树高到云霄,苹果很大很大,需要架上梯子爬到云朵上,才能摘到苹果……

(三)作品欣赏――开阔幼儿的艺术视野

不提倡“范画”教学,是指无需教师亲自去画一幅画让孩子临摹,并不是在一节美术课上什么都不给孩子提供,教师什么都不做,就让孩子“瞎画”。有目的地引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而停顿时,我们可以给孩子欣赏一些名画,欣赏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教师也可以把一组同主题的艺术作品拿来给孩子欣赏,在众多的作品欣赏中,让孩子通过比较去发现自己的最爱,找到自己创作的兴趣点,激发孩子创作的灵感。

(四)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如果一节课是充满笑声的,相信没有孩子会拒绝画画。有趣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不符合情理的画面……每个人都是自己画的主人,都可以自由地创设自己的画面。比如《青蛙和鱼》一课中说:小鱼和青蛙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从来都没有离开过那个小水塘,突然有一天,青蛙想到外面去看看,回来后它对小鱼说,它看见了人、鸟、和奶牛等,于是小鱼便对青蛙描述的人、鸟、牛进行了想象,所有的形态都在鱼的基本形体上进行变化,结果孩子们画出的画千奇百怪,特别有想象力。

案例一《长满书的大树》

以主题创作法教学,主题是“一棵长满书的大树”。如果树上结出的果实不是水果,而是充满智慧的书会是怎样的呢?我先抛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大胆的想象创作画面。首先画面要有一棵树,没有范画,孩子的树就是各种各样的,书也没有统一的形式,所发生的故事情节也千奇百怪。在小朋友的画里,人是自由的,可以在房子上、树下躺着,可以荡秋千,可以把书当成蹦蹦床,可以爬着梯子去采摘书的果实……这样的美术课自由而启迪心智,孩子一定会产生好奇心和极大的兴趣,积极参与进来。很多时候,该下课了,孩子们还不愿意下课,说还没有画完。

案例二《一根鱼刺引发的……》

这节课是由小猫爱吃鱼的故事引发的,题目是一根鱼刺引发的故事,孩子们肯定会想到猫,在画面中我看到鱼刺成了有生命的鱼,和猫成了好朋友,有的猫让鱼重生,有的鱼会飞并背着小猫一起环游,有的猫在海底,而鱼在陆地……

案例三《表情》

这是一组年龄较大的孩子的创意线描组合,利用点线面进行拼接创意,形式不限,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切割再创造,自由组合。

我相信孩子的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没有范画的约束,孩子更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以不合逻辑的思维,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世界。关键是你要给孩子胆量,让孩子有信心下笔。很多受过范画教育的孩子,一旦没了范画,就常常皱着眉头不敢下笔,因为失去了“标准”,他也就失去了方向和信心,觉得自己画不出,被动地等待老师给他现成的图来参考。久而久之,孩子的想象力就没有了,更别说创造力了。

(五)同伴学习

同一主题,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想象和创造。我相信,每个孩子的绘画作品都会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在讲评阶段,完全可以让孩子成为主角,讲讲自己画了什么,怎么画的,为什么这样画。如此,一个班几十个孩子,一下子就学到了几十种表达手段,难道不比教师一个人的表达手段更加丰富、有趣,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吗?所以,同伴学习,“兵教兵”,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方式。老师只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启发和引导,而不是代替孩子观察和思考。

范画在教学中固化了孩子的思维,忽视了儿童的心灵感悟,抹杀了儿童的绘画个性。而全面采用无范画教学,可以让灵动的笔痕画出属于儿童的味道,自然流露出孩子的内心情绪和感觉,让孩子依照直觉思考,不以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一个好的老师不会揣摩迎合家长的喜好,他宁可让家长误以为老师没有教“画像”的本事,也不会把影响孩子一生的错误思维方式教给孩子。因为,真正的艺术,来源于心灵的自由。

上一篇:让员工的牢骚成为管理智慧 下一篇:基于功率控制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