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思考

时间:2022-10-23 02:29:10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思考

【摘 要】我国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许多客观和主观的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就个人在农村初中任教多年的实际情况比较详细的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个人见解。

【关键词】学生基础差异;实验资源;实验前准备;自主探究

作为一名农村物理教师,通过几年的物理教学让我体会到,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可是农村初中物理试验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基础差异大

对于普九进入初中的学生教师们都不难发现,学生在基础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样的差距给实验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因实验教学本身强调的就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产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正是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所达到的发展状态。在几年的教学中我经常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就更明显,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在教学时间内完成所需要探究的问题,但有部分学生却一点没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就像一个看客,因为这部分学生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无法理解所要做的实验内容,因此,当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该课程所假设的前期基础存在较大的差距时,就会引起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使教师无法兼顾,如果照顾基础差的学生,教学内容就不能在所给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如果照顾基础好的学生,又会导致跟基础差的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的这种基础差距就为实验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实验资源匮乏

农村中学实验室资源相对匮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分组探究性实验改为演示实验,部分演示实验改为看课本插图。比如,学习“电磁波”时,观察波形图,农村初级中学没有示波器,只能用语言告诉学生,失去了实验带来的生动现象的效果。

3.实验前准备不足

准备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学生分组实验大多为探究性或验证性实验,实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已基本掌握,所以,部分同学自认为有把握而产生轻视心理。课前预习不充分,导致实验目的和操作程序不明确,仪器使用及操作方法不规范等。

4.缺乏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某一现象发生或重演,促进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消化和扩展,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怕出错、怕麻烦,总是看旁边同学做的,自己不去做,或敷衍一下,到实验结束时,抄袭别人的实验数据和结论。特别是两人合作时,有极少数学生只看不动手,也不留心实验观察,不记录相关数据,更谈不上去思考。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引导他们突破思维定势,不利于他们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更不利于他们智能的开展。

二、解决分析

1.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完成实验教学

农村学生往往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学习兴趣不高,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为此,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运用好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认真开展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课后小实验,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2.自制与改进实验器材,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实验员和实验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不仅能缓解实验设备不足,还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自于生活。如用乒乓球解决“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难题。将软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固定在乒乓球上,线的另一端固定在一个去了底的矿泉水瓶口(口用瓶塞塞好),往矿泉水瓶中灌水,乒乓球浮在水中,此时系着乒乓球的线是竖直的,说明乒乓球受到水的浮力是竖直向上的。将矿泉水瓶倾斜,系乒乓球的线仍然是竖直的,说明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仍是竖直向上的。向不同方向倾斜矿泉水瓶,会看到线总是竖直向上的,所以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如通过搓手发热来感受摩擦生热,即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用盛满水的玻璃瓶来代替凸透镜进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或光的色散实验。这样为学生使用身边的物品、廉价易得的材料进行实验起到了指导的作用。

3.扎实有效地改进实验教学

定向探究实验的做法是:教师提供具体教学事例和程序,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探究,也包括教师给定要学的概念或原理,由学生自己发现它与具体事例联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教师不是直接施教,而是尊重学生自己的判断和创建,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愉悦,避免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对于学生所提出的意义不大的问题或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不要简单的否定,应该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指出其中正确合理的成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和信心。为此,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把物理实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堂延伸到生活,挖掘生活素材,拓展探究性实验的时空,营造一种科学探究的氛围。物理知识本来就起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得来的,特别是对农村中学的学生,会接触更多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器具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坛坛罐罐”当仪器,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上一篇: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下一篇:微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