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23 02:20:32

农村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新课程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目前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农村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以前提前的趋势。本文就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有些人沦为学困生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化 原因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但是,目前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农村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以前提前的趋势,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两极分化?本文结合近几年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粗浅的探析。

二、原因分析

1 缺乏学习兴趣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心理因素。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上课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课,当然不会有好的成绩。

2 意志薄弱和缺乏自信心是造成分化的性格因素。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教师教学方法没有跟上新课改,仍然是穿着新鞋走老路,只传授知识而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4 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也是造成分化因素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家长,平时的空余时间有参与小赌的行为,家庭教育薄弱,加上自身的知识结构不高,学生遇到数学学习困难时,无法给以解决。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鼓励学生。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就要及时的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最后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而,实施情感教育是预防提早出现两极分化的有效措施。

2 倡导分层教学,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数学。“让人人学习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分层教学恰恰能起到特殊功效。如,课堂上,一组题练完后,总会有几个学生有错误。若“集体讲解”将浪费大多数人的时间;但若“舍小家为大家,继续开进”,那没弄懂的学生势必会“破罐子破摔”。此时,我们不妨采用分层教学,为几位暂未弄懂的学生“开小灶”,同时让其他的学生完成另外的习题。小小的“二重唱”,“学困生”得到了及时的补偿,“优生”也获得了有效的锻炼。

3 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教会学生学会“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好奇心和想象力。其次教会学生学会“参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除了困惑,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最后教会学生学会“感悟”。

4 改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绝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在教学活动中,要保证学习时空,提供学生独立思考、内化反思的充足时空。

新课程的改革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认真总结经验,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

上一篇:自主互助、优质高效的政治讲评课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篇:论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