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水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3 02:18:22

浅谈清水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对策研究

摘要:清水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绿色混凝土,它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工程造价,而且可以大大增强主体结构工程的整体观感效果,但由于其成型质量要求高,尤其对色差、表面气泡、观感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因此施工难度比较大,且极易形成质量缺陷。本文结合一定的工程实践,总结了清水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 质量 缺陷 对策

1、概述

清水混凝土具有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的特点。因此不同于普通混凝土,其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只是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保护剂。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清水混凝土作为新型绿色环保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桥梁、道路、机场、厂房以及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但是,由于我国引进清水混凝土技术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相关的技术标准和严格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可遵循,限于国内施工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清水混凝土施工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比一般混凝土施工要求严格,因此极易出现质量问题。

2、清水混凝土施工中在的质量通病及其原因分析

2.1 清水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存在气泡、孔洞、蜂窝、麻面;混凝土表面颜色不一致,无光泽;缺棱掉角;模板接缝明显与混凝土错台;对拉螺栓孔周围漏浆,起砂;柱根部漏浆、烂根;柱、梁线角不顺直,漏浆、起砂。

2.2 清水混凝土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1)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其成因主要是模板支撑松动或者是支撑在比较松软的土层上,导致新浇筑的混凝土在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表面不平整;混凝土浇筑后,没有按规定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挂线,并用铁抹子找平压光,而用肉眼观察找平,从而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由于清水混凝土对模板的要求较高,模板湿润性差、模板排水、透气性差等, 都会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气泡孔洞。混凝土制作时PVC板接缝处、木线条上要用胶带粘贴,若粘贴不当胶带的起皱,从而造成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

(3)模板处理不到位、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外加剂的使用(品种、质量、数量)、混凝土的振捣时间、拆模的时间等都是导致混凝土表面颜色不一致,无光泽的成因。此外,模板未经充分湿润或钢模板未涂隔离剂、拆模过早或拆模后未保护好结构构件,都会导致混凝土缺棱掉角。

(4)模板的接缝不合理,厚度不一致,或加固用的槽钢箍或钢管挠曲、变形,导致模板接缝明显与混凝土错台;模板上穿PVC管的孔洞过大,对拉螺栓孔周围漏浆,导致混凝土起砂。

(5)安装预埋件的方法不当,造成其在施工过程中内陷或变形;对预埋件进行固定时往往需要焊接,由于焊接时的温度应力而造成预埋件变形,导致预埋件不平、歪斜或内陷;柱根部留设的排水、清扫孔洞未封堵牢固、柱模板底部缝隙过大、柱与柱交接处缝隙漏浆等导致柱根部漏浆、烂根。木线条的规格不一致导致柱、梁线角不顺直,漏浆、起砂。

3、防治清水混凝土施工中质量通病的对策

3.1 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蜂窝、孔洞等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为增加胶带的黏结力,可在木线条上适当涂刷万能胶;贴胶带时,要尽可能做到一次到位,避免重贴,特殊情况需要重贴时,必须用新的胶带纸,且在粘贴时要采用从一边往另一边赶贴的方法。 此外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在浇筑时,还需待第1层混凝土振捣密实,表面产生气泡且无明显下沉时再浇筑第2层混凝土,同时,为消除上下混凝土之间的接缝,上层混凝土一般要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进行浇筑;混凝土振捣时插点应均匀,快插慢拔,插点的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过短不利于捣实和气泡排出,过长则可能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现象;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应与模板保持150~200mm左右的距离,以利于气泡排出;适当增大坍落度、增加混凝土搅拌时间且选用合理的外加剂,减少混凝土气泡的产生。

3.2 模板接缝明显与混凝土错台的防治措施

合理设置接缝,模板组合拼装时,模板缝、PVC内贴板缝与方木接合缝三缝均要错开,大组合模板接头处应将模板边缘用手工刨推平,然后贴上双面胶带,保证对齐后再进行拼接,方木加固要与模板拼缝垂直设置,PVC内贴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后粘贴2cm宽透明胶带纸;选用规格、厚度一致的木胶合板、PVC内贴板与方木;加固用槽钢箍或钢管箍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严禁挠曲或变形。

3.3 对拉螺栓孔周围漏浆与起砂的防治措施

尽量不采用对拉螺栓而采用其它加固方式,比如对柱和单梁构件可采用槽钢加固法,从而避免出现螺栓孔;如果确实需要采用对拉螺栓,比如对板墙等构件,可在构件模板两侧的相应位置钻取比PVC管大1mm的圆孔,对拉螺栓从 PVC 管穿过,PVC管与模板周围结合处用胶带纸粘牢,这样既可以避免螺栓孔周围漏浆起砂,抽出的对拉螺栓还可以重复利用。

3.4 预埋件不平及歪斜与内陷的防治措施

在出厂前对预埋件进行逐个检查,对于变形的预埋件要用千斤顶顶压进行矫正,以保证预埋件本身不变形;采用适宜的方法安装出厂合格的预埋件,目前普遍采用的安装方法和步骤是,首先在配好的模板上标出铁件位置,再在铁件和模件的相同位置上钻孔,为防止预埋件与模板之间夹浆应在二者之间加垫2mm厚海绵条,用直径4mm的螺栓将预埋件紧固于模板表面。拆模时,先拆外螺帽,模板拆除后,切除螺栓,并用砂轮机将切口磨平即可。以上预埋件制作与安装方法可确保施工出的预埋件表面平整,与混凝土面平齐,观感良好。

3.5 柱根部漏浆、烂根的防治措施

柱模板支设前,用1:2水泥砂浆对柱根部模板支设处进行找平;在柱根部留设排水孔,方便排出模板冲洗水;在柱与柱接头处粘贴一定厚度的海绵胶带,保证支设加固模板时模板底部与柱面挤压紧密;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接浆处理。

3.6 柱梁线角漏浆及起砂与不顺直的防治措施

确保木线条规格一致,线条顺畅,由专业人员负责在木线条上刷胶及粘贴胶带纸,确保施工正确,线条顺直;往模板上钉时,必须拉出木线条边线,并确保把同规格的木线条钉在同一构件上,木线条一般固定在小面模板上,钉子间距为200-500mm,以保证木线条在支设大面模板时不变形,木线条上的钉帽处顺直贴整条窄胶带。

4、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们对工艺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精品质量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工程将不再进行二次装饰装修,清水混凝土今后将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等领域不断发展,人们也将对追求其至善至美的效果,因此质量通病的有效防治与消除和工程细部处理的好坏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施工企业对清水混凝土工艺掌握运用和施工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和内容。本文粗谈了几点认识和看法,今后还需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对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继续研究探讨,不断推动清水混凝土工艺水平的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昌利.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2] 林健.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福建建材,2006(7).

[3] 张艳.清水混凝土建筑设计初探[D].上海:同济大学,2007.

[4] 李毅.清水混凝土施工实践[J].建材与装饰,2007(04).

上一篇:对我国企业融资的风险评估分析 下一篇:对公益捐赠企业所得税处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