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时间:2022-10-23 01:28:53

浅谈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与学生谈话,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做学生思想转换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交谈,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其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如何把握好这个度,需要讲究沟通的艺术:

一、目的明确,心态健康

与学生谈话,目的是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而且要将教育寓于引导之中。明确谈话目的,是做好谈话工作的根本,同时教师自身的健康心态,是做好谈话工作的保障。如果企图借谈话整治学生,或企图通过谈话使学生敬畏,甚至借谈话发泄自己的某些怒气,这样的谈话必然失败,也是不可取的。

二、合理激励,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合理激励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必要,有如下可行的激励方法:

1.目标激励

目标是一面号召和指引千军万马的旗帜,在进行目标激励时,注意把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结合起来,宣传班级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班级目标中包含着学生的个人目标,学生只有在完成班级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其个人目标。

2.兴趣激励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钻研程度、创新精神的影响很大,往往与求知、求美和自我实现密切相联。在沟通环节中重视兴趣因素会取得很好的激励效果。这样在展开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动力十足;另一方面又易于接受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3.感情激励

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是人有思想有感情。感情因素对人的行为积极性有重大影响。感情激励就是加强与学生的感情沟通,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亲切的感情,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班级的温暖,从而激发出主人翁责任感和爱班如家的精神。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感情上的细微波动,能够适时时地、及时地、细致的、耐心的做好学生的工作,其中还要利用好集体的温情力量。

三、循序渐进,分段进行

个别谈话,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导入阶段。从双方共同语言较多的话题谈起,消除彼此的隔阂,建立亲近感。②转接阶段。谈一些不直接涉及正题但又与正题有关的话,实现话题的转移和接近。③正题阶段。涉及到谈话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思想交流逐渐达到认识上的统一。④结束阶段。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和认识程度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或给予热情地鼓励,使谈话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语言亲切,态度诚恳

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语气和态度很重要。语气冷漠,容易使学生失望;语气傲慢,容易让学生反感;语气粗野,容易使学生畏怯。只有语气亲切,和蔼诚恳,才能使学生动情动心,产生信任感,才能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活跃谈话气氛。切记以教育者身份自居,居高临下,应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把谈话变成对话,把谈话变成谈心。

五、循循善诱,把握最佳时机

当学生不听课,违犯纪律或犯了错误时,教师在批评学生前能够指出学生的优点、长处,而且在指出学生毛病的同时,又指出努力的方向,不仅可以使谈话融洽,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意见、接受教育,肯定成绩。同时又指出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启发他自爱、自重、保持已经取得的成绩,这会使学生戒骄戒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差生通过努力,稍具长进,教师要善于发现他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有分寸的表扬与鼓励,师生会渐渐相互认同,情感也会日益相融。这样老师提出的希望、要求较易被差生接受,成为他进步的动力;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当涉及到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发生时,要教育学生顾大局,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利益等。

六、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与学生谈话要坚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了解真实情况,才能澄清事实,才能克服主观性、片面性,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接受教育。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允许学生申辩,允许学生把话说完,说明白,做到客观公正、有分寸,不要以偏概全或者全盘否定,更不能夸大其词,甚至捕风捉影。否则只会加深师生间的对立情绪造成谈话的破裂、失败。

七、体察情绪,针对特点,采用不同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善于体察学生的情绪,根据对方不同的表情及性格特点采用不同方式,方能获得好的效果。如果学生很高兴并非常愿意与你交谈时,可多涉及一些内容,多解决一些问题。如果对方心情激动时,则要控制自己,耐心听完其意见,并及时肯定意见中合理的成分,使学生平静下来。若对方感到不耐烦,而估计一时又不能转过弯来时,最好巧借原因结束谈话,另找机会。此外,有时还要针对对方的性格特点,如外向还是内向性格、喜欢什么、反感什么、忌讳什么以及对什么敏感来确定谈话内容和方式,以打开对方心扉,引起共鸣。

总之,教师与学生谈话是一门学问,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始终铭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让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国家民族的需要。(作者单位:华药技工学校)

上一篇:浅议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