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

时间:2022-10-23 12:31:4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把课堂内容还原到生活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这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本文从以下四方面展开阐述。

1.立足生活背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各种数学知识布满我们的生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心观察这方面的材料,通过积累学生所熟悉的各种生活现象,并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这种生活化的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必能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在讲到坐标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生活中有哪些对应关系,有的同学想起了各种目录结构,有的同学想起了地图,有的同学想起了考试时按号入座。在举出这种种生活实例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并在最后指出它们都与坐标这门知识有关,相信学生在了解了生活中各种有关坐标的知识以及坐标的好处之后,一定会这门知识大感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再比如,讲到比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比例问题,例如马屁股与美国的火箭的比例、人体结构的比例、以及各种工业制成品的外观比例,在看到这些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物所富含的各种丰富的数学知识之后,相信学生一定会对数学知识越来越感兴趣。自然不光是在引入教学内容时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采取生活化的情境。

2.立足教材信息,灵活整合教材信息中的生活意义

根据生活背景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创造性来源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合理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设置适当的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探索。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学习途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数轴》时,可以通过从生活实际背景材料中学习。

问题1: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用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问题2: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设计的目的是: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现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教学过程突出了情境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立足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更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地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立足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学生的作业中体现生活化

初中数学的生活化不只停留在将所生活化的内容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更体现在学生作业、练习的生活化,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通过课堂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但是课堂时间毕竟短暂,不过由于数学知识是一门看得见、摸的着、用得上的知识,因此,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作业,以延伸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广阔的创新天地。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经验中体会学好数学的重要作用,进而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印证、巩固和补充自己所学知识,对所学数学知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对于学生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数学知识的技能有较大帮助。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已经成为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真实的感觉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进而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外,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也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拉近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通过让学生记录下自己脑海中的知识脉络,回想心中闪过的每一个美丽火花,梳理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并不断反思、归纳、总结,进而进行创新,给予自己内心深处更多的数学学习的美好回忆。

参考文献:

[1]朱瑞龙.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尝试[J].现代阅读,2012,(10).

上一篇: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及改善 下一篇:如何做专业型的高中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