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知识型组织的人才积聚战略研究

时间:2022-10-22 11:57:26

河南省知识型组织的人才积聚战略研究

【摘要】高等学校是知识型组织的一种重要形态,是吸引人才积聚的重要平台,研究河南省高等学校的人才积聚战略,不仅对河南省高等学校本身的发展,而且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明确界定知识型组织和人才的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高等学校的数量规模和人才积聚的现状,提出了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省知识型组织的人才积聚战略。

【关键词】河南省;知识型组织;人才积聚;战略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的拉开,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体,对人才,特别是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和更高质量的人才以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知识型组织及其人才积聚战略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省情,以高等学校为例对河南知识型组织的人才积聚战略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人才积聚战略。

一、知识型组织及人才的涵义

知识型组织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元素,也是目前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因而无论是学界、政界还是企业界都对知识型组织给与了高度关注。学术界自1986年瑞典企业家卡尔.埃瑞克.斯威比博士最早提出知识型组织(Knowledge—based Organization)一词以来,对知识型组织呈现出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认为知识型组织是生产和销售知识的企业,即知识型组织就是知识型企业(Knowledge—based business),这种企业把知识视为企业的生产要素,把产品创新视为企业的产出,如上述卡尔.埃瑞克.斯威比博士对知识型组织的理解;广义的理解不仅指知识型企业,也指企业内部的某些部门(如企业研发部门)和非企业组织(如学校、医院和科研院所)。但无论是狭义的理解还是广义的理解,都强调拥有知识型员工或人才,因为员工或人才是知识的载体,只有拥有一定密度的知识型员工或人才,知识型组织或企业才能把知识作为一种产品生产出来或把知识销售给为顾客提品和服务的公司,不过,从完整性角度来看,广义的理解更符合对实际的描述。本文所指知识型组织主要是指广义的知识型组织。

人才的界定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国家政策的层面看,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社会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从企业操作的层面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胜任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企业具有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是企业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员工,包括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等;从人事统计的层面看,人事部门往往将人才确定为中专及以上学历者和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两类。应该说上述三种关于人才的界定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但从现有统计资料的可获得性和方便性出发,本文所指的人才是指从人事统计层面界定的人才。

二、河南省知识型组织及人才资源状况及分析

根据上述广义知识型组织的的定义,河南省知识型组织应该包括河南省境内的各类高科技企业、企业的研发部门、医院、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五类组织,这些组织将成为人才积聚的重要平台。鉴于资料收集的方便性,下面以河南省高等学校为例对河南省知识型组织及人才资源状况进行分析。

(一)河南省高等学校数量与质量

本文所指高等学校是指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学校,包括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独立学院和分校办学点等四类。根据2012年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各类高等学校2492所,按照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计算,平均每个省(市区)拥有各类高等学校80.39所。河南省实际拥有各类高等学校125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9所,占31.2%,高职(专科)73所,占58.4%,独立学院8所,占6.4%,分校办学点5所,占4%。在各类高等学校分布中,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占全国总数4.62%,在中部地区仅次于湖北,高职(专科)占全国总数的5.67%,居中部地区之首,仅次于江苏、安徽、山东和广东,独立学院占全国总数的2.68%,在中部地区与山西同为最少,分校办学点占全国总数的8.06%,在中部地区仅次于河北省(6所)。因此,从绝对数量上看,河南省高等学校的规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等学校层级普遍偏低,普通本科院校只占全部学校的31.2%,现阶段主要以高职高专层级的高等学校为主。此外,如果按人均拥有高等学校数量来计算,河南省高等学校的相对规模则更低。

除了高等学校人均规模以及学校层级不高以外,河南省高等学校的另一个特征是整体办学质量不高。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重大教育工程名单,河南省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没有一所“985工程”大学,仅有郑州大学一所属“211工程”大学,与人口大省的高等教育需求极不相称。在各类大学排行版中,也只有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能跻身百强之列。因此,不断壮大办学规模、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已成为河南省各高校和全省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二)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才资源数量与质量

由于国家及河南省相关部门均没有针对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专门统计,同时限于篇幅,本课题组仅对河南省39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进行了详细统计。参照前述人事统计部门对才人的界定,本文统计的人才资源包括普通本科院校师资总数、副高以上职称人数和在校生人数等三类指标,统计依据是各高校官网正式公布的资料。根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河南省39所普通本科院校共有师资60102人,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总师资的3.88%,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才19981人,占河南省39所普通本科院校全部师资总人数的33.24%。平均每所学校拥有师资1541人,平均拥有副高以上职称师资512。在校生总数为94.76万人,平均每所学校拥有在校生2.43万,师生比为1:15.77。根据统计结果,不难看出,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才资源的数量无论是在师资数量方面,还是在校学生数量方面都偏低。

除了人才资源数量偏低外,人才资源质量偏低问题也较为突出。一是全省普通本科院校中拥有副高以上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偏低,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只占全部师资比例的33.24%,专任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有36.21%;二是对照河南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厅下发的《关于建立省高层次人才信息管理系统的通知》(豫组通[2003]24)中关于高层次人才入库范围的规定,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中在豫两院院士及经省政府批准上报的作为两院院士人选的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第一二层次专家、中组部直接联系的专家、人事部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科技功臣、省委和省政府命名的省优秀专家、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重点学科学术、技术和艺术门类带头人,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岗的博士生导师、在岗的省市级拔尖人才和省直系统内命名的优秀专家非常匮乏,特别是两院院士和省级特聘教授不足百人。

三、河南省知识型组织的人才积聚战略

上述对河南省高等学校及其人才资源状况的分析表明,河南省知识型组织及其人才资源的数量偏低、质量不高的现象非常明显,因此急需采取一定战略加快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向河南知识型组织积聚,进一步突出知识型组织对河南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作用。

第一,转变思想,切实实施“科教兴豫”战略,从战略高度重视河南省各类高等学校、特别是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各类高等学校是实现人才积聚的重要平台,要快速实现各类人才向高等学校积聚,首先必须增大投入,加快建设河南省高等学校这个人才积聚的平台。目前,河南省各类高等学校的绝对数量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均高等学校数量不高,招生规模偏少,没有起到很好的人才积聚效应。因此,各级政府及民间资本必须从战略上重视对各类高校的发展,明确制度,加大投入,高瞻远瞩,谋划思路,快速壮大河南高等学校的数量和招生规模。

第二,努力营造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发展的舒适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就是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就是对人才环境的开发,因此良好舒适的环境是实现人才积聚的重要因素。人才发展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主要体现在物质利益方面,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活居住方面。目前,河南省在这两方面都不尽理想,河南省各高校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办法,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适合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发展的环境。只要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又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人才的快速积聚自然不是问题。

第三,加大科研投入,组建各类科研平台。如果说各类高等学校是实现人才积聚的平台,那么科研则是支撑这一平台的关键要素。知识型组织的人才一般具有自主性、创造性、流动性强以及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复杂性的特点,知识型组织人才的自身价值在于不断创新,而创新需要一定的平台。因此,如果科研投入不足,科研平台短缺,特别重视自身价值实现的人才资源就会流失。目前河南省大部分高校科研投入仍显不足,适合各类人才发展的科研平台仍然不够,因此各高等学校和政府必须加大对高校的科研投入,组建各类科研平台,以实现的人才的快速积聚。

第四,进一步淡化学术的行政壁垒,加强学术的民主化管理。知识型组织的人才除了具有自主性、创造性、流动性强以及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复杂性的特点以外,还具有成就动机强和蔑视权威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高度行政化的学术管理非常不利于知识型组织人才的发展,相反,民主化的学术环境则非常适合知识型组织人才自足性和成就动机强的特征。目前河南省各高校对学术的行政干预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如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平台建设等。因此,只有进一步谈化对学术的行政干预,不断加强对学术的民主化管理,才能加快人才向各高等学校等知识型组织的积聚进程。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萨维奇.第五代管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2]宁烨,樊治平.知识型组织涵义评析及再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3:89-9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

[4]朱金生,刘丽辉.中部崛起与湖北人才积聚战略[J].当代经济,2006.6(下):47-48.

[5]孙丽丽,陈学中.高层次人才集聚模式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6,341(9):131-133.

[6]赵付民,沈玉春,等.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积聚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9:102-104.

[7]刘巧,段杨.知识型组织的员工流失风险及管理[J].情报探索,2011,4:52-53.

[8]李晓东.知识型组织的员工忠诚度测量和提高[J].企业经济,2011,6:68-7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项目“知识型组织的人才积聚战略研究”(项目编号:092400410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海军,现供职于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我国三大都市圈城镇体系演进比较探究 下一篇:企业组织网络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