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07 02:24:02

河南省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摘 要】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境内外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对涉外导游的需求也在增加,但目前涉外导游的紧缺和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我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瓶颈。鉴于此,只有改革当前高校培养模式、完善旅游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对涉外导游的考核和培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涉外导游人才。

【关键词】河南旅游业;涉外导游;问题;培养策略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全国重要的旅游大省。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2012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0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4%和22.1%。其中,入境游客168.29万人次,增长14.61%。因此,河南对涉外导游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涉外导游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目前,国内关于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是从高校角度来讨论。但是,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涉外导游服务质量、旅行社发展及旅游相关部门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以找出更好的方法来促进河南国际旅游市场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涉外导游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1.涉外导游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河南在职的涉外导游, 主要来自中专和高职高专的旅游管理和外语专业毕业生、一些较大的宾馆饭店从事涉外接待服务工作的人员、从社会其他部门或行业改行而来的有语言或背景优势的涉外旅游服务人员。这些涉外导游虽然各自具有自身优势,但外语水平和旅游业务知识还相对欠缺,因此涉外导游整体专业化程度较低,而培养专业综合素质高的涉外导游专业又大多都分布在中职和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设置外导游专业的又寥寥无几,使得涉外导游素质提高面临困难。

2.高校涉外导游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涉外导游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涉外导游双语师资力量匮乏。目前高等院校的旅游双语师资主要有两类人员构成:外语专业或有外语教学背景的专业教师和外语水平较高的旅游专业教师。这样就存在着以下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非外语专业毕业的旅游专业教师大多擅长阅读语法等书面知识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而外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听说读写能力较强,但却缺乏相关的旅游专业知识。从目前情况看,能胜任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的教师真可谓是凤毛麟角。

二是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大中专院校中从事旅游或导游教学的教师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的学历和实际工作经验不能两全的现象。如学历较高教师很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教学也只能限于理论层次,造成教学与现实脱节的现象;有工作经验或导游工作背景的教师,学历大多又不高,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这就导致教师综合素质有所欠缺。

3.旅行社对涉外导游的培养不规范

旅行社对涉外导游的培养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投资大,旅行社不愿意培养新导游。河南部分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薄弱,且较注重眼前利益,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能带团的导游,为旅行社带来最大经济效益。涉外导游的培训相对于中文导游而言,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资金,因此大多旅行社不愿意自己培养涉外导游。

二是涉外导游专兼职比例不合理。河南的国外游客数量有限,旅行社不会为了有限的游客而长期雇用涉外导游。旅行社在旅游旺季时一般都采用外借社会导游的方式,这就造成了涉外导游缺乏专职导游,大多以临时调用的社会导游为主。

三是用人制度不健全。河南省大部分旅行社没有健全的用人制度,不与导游签订劳动合同,薪酬制度不完善,使得涉外导游缺少保障,收入不稳定,挫伤了涉外导游的工作积极性。

二、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1.改革当前高校培养模式

一是壮大双语师资力量。高等院校双语师资力量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培训。通过校内培训、国内培训、出国研修,聘请国外专家来校教学等方式,对具有良好外语语言基础的旅游专业教师和一定旅游专业知识基础的外语语言教师进行系统的双语教学培养,使之成为优秀的双语教师。(2)聘请。加强与国内外教育和培训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以兼职或专职的方式,积极引进旅游专业外籍教师和旅游业内具有较好外语技能和专业经验的专业人士任教或讲学,扩大双语师资队伍。(3)激励。双语教学相对于母语教学要付出更多的工作量和努力,因此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进行双语授课的老师,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可在原有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系数。在评定职称时,相同条件下,应对采用双语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优先晋升。

二是加强实践教学。涉外导游的工作职责要求导游能够用流利的英语进行工作和沟通,因此高校教育应加强对学生外语表达能力培养。外语表达是实践再实践的过程,只有场所的不断丰富,才能为学生外语能力表达提供有利的条件。高校涉外导游的培养可以通过模拟涉外导游实训室、数字化语音实训室、涉外导游翻译实训室、跨文化沟通体验室等校内实训室的模拟演练来达到这一目的。

2.完善旅游企业管理制度

一是推行专兼职涉外导游互补模式。旅行社之间可通过依据相关法律合同等手段建立导游互聘制度,允许导游的合理流动,让需要导游的旅行社能够及时获得高素质的导游,有多余导游的旅行社也能减轻财务负担,同时也让导游有团可导,增强其对旅行社的忠诚度。为此,旅行社可积极建立导游管理档案,使专职导游和兼职导游相互补充,并推行导游管理网络化,力争实现导游人员管理系统的联网。

二是推行激励机制。旅游企业可以以奖励的形式对那些在带团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导游进行再培训,让其担任初级管理工作,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导游人员的积极性又能够实现旅行社导游人员及游客利益的共赢。

三是建立合理的导游薪酬制度。旅行社可以根据员工的学历和级别语种工作表现以及职务级别等方面给予不同的薪酬,对于业绩好的员工实行物质奖励或职位提升,让优秀员工特别是品牌导游或导游明星的价值得到体现。

3.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涉外导游的考核和培训

一是建立人才档案。旅游主管部门应建立优秀外语导游人才的详细档案,特别是小语种的人才档案。在旅游旺季的时候,旅游主管部门可以提供一些外语导游的信息,避免有旅游团却没有导游能带团的尴尬情况。

二是提高导游资格考试学历要求。由于涉外导游服务的群体不同,要求掌握更多的有关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并有较高的应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只有提高涉外导游人员准入门槛,使涉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涉外导游人员综合素养。

三、结论

更多高素质涉外导游的培养,需要高校、旅游企业和旅游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这将影响外国游客看待中国的方式,形成入境旅游的良性循环,并对于提升河南的对外形象,传播中原文化,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卫青,王慧.广西涉外导游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1):31.

[2]李海云,李正栓.河北省涉外导游及翻译人才培养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7):28.

[3]陈乾康,袁静.论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J].四川大学学报,2005(9):138.

[4]耿娜娜,张艳玲.山西省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策略浅析[J].经济师,2011(10):220.

上一篇:浅谈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及差异 下一篇: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