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10-22 11:43:13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6-0046-0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课堂提问运用得好,不但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之中,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充分挖掘问题的趣味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聪颖,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事物的根源,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知识结构等特点,适当考虑趣味性的必要。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一些灵感火花往往就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通过提问,学生讨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把有些学生“要我学”的情绪迅速扭转过来,变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疲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

例如,在执教《学会查“无字词典”》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二年级我们学会了用字典,今天我们来认识词典。”(出示《现代汉语词典》并介绍)“这里面除了有单个字的意思,还有与这个字有关的词语的意思。这就是有字词典。”(领读“有字词典”)“可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学会查“无字词典”》。”(板书课题,齐读)词典里难道没有字吗?这种词典怎么查呢?学生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无字词典’是什么?怎样查?为什么查?”此时,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内部的矛盾,学生学习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

二、合理设计问题的思维跨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提问不能空泛,使学生无从思考;也不能太肤浅,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主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子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都必须有值得思考的空间。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问题,学生一下子是难以回答完整的,子问题的设计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思考,从而弄清主问题。因此,设计的问题要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设计《卧薪尝胆》的提问时,笔者最初设计的教案是逐段进行教学,上完课的感受是:把这节课的问题嚼得太碎,学生的思路受到了太多问题的束缚,显得索然无味。后来重新思考,重新设计,将这节课定下两个目标:一是在理解“奴仆”的基础上,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受到的屈辱;二是体会“卧薪尝胆”的字面意思和字面背后隐含的意思。这两个目标也就是自己设立的两个主问题。根据这两个主问题笔者设计了子问题:什么是“奴仆”?勾践在吴国是怎么当奴仆的?受到了哪些屈辱?用自己的话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如何“卧薪尝胆”?“卧薪尝胆”的结果如何?问题精选后,学生思考的范围更加宽泛,而一旦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理解课文时,他们就变得非常感性,激情饱满,不再是被动、理性地接受。当在教学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越王勾践受到的屈辱时,学生自己通过对比来体会,在具体可感的比较之下来推想体会人物的心情,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还补充了吴王让勾践吃他的粪便,上马前把勾践当脚垫等事例。学生的情绪被点燃,激起了心中的愤怒,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中提到的“受尽了屈辱”。在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时,笔者问学生“勾践在自己的国家里下田耕种,他还觉得屈辱吗?为什么他不享受荣华富贵,还要干这些活呢?”通过讨论,学生理解到勾践“卧薪尝胆”里面还有发奋图强的意思。学生仔细推敲书中“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这句话,找到了卧薪尝胆的另一种精神――坚持不懈。这样通过三个层次,层层推进了对“卧薪尝胆”的理解。

三、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走向,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发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篇课文学完了,对其中某些方面有些不同想法的学生要鼓励其敢于提问。例如,在对《大禹治水》这篇文章进行总结时,笔者引导学生对大禹这个人物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一个学生发问:“我觉得大禹不是好爸爸,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自己的孩子长那么大了,他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如果他是我的爸爸,我就不喜欢他。”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话音刚落,立刻遭到好多同学的反对。于是趁机把同学们分成两方,让他们各抒己见,进行辩论。学生的意见不能达到统一,笔者也未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学生的理解确实没有错,在他的生活体验中,这样的爸爸是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不是个好爸爸。为了让大禹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清晰,笔者带着学生再次走入课文,体会他治水的千辛万苦和不能回家的万般无奈。大禹这个英雄似的人物在他们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大禹,为了大家,舍弃了自己的小家,这是常人无法做到,无法理解的。正是他的义无反顾、无私奉献,才成就一位英雄。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答”,更要重视指导学生“学问”。应该尽量地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质疑,推动学生发展,真正将学生带入语文的世界中去。

四、正确把握课堂的提问时机,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

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问有许多讲究,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北大荒景色美丽: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而且物产十分丰富。学完课文后,笔者提出了“北大仓”的名称,把课文更名为《北大仓的秋天》。提问学生:北大荒物产丰富,一点也不荒芜,应该改名为“北大仓”,为什么还叫它“北大荒”呢?学生对这一问题,往往不容易一下子理解,于是抓住现在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土质肥沃盛产粮食而闻名世界的“北大仓”,如今因大量水土流失变得沟壑纵横。有关专家称,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北大仓”有可能退化成名副其实的“北大荒”。所以,学生认识到要加强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一来,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问使学生思而有得,既尝到钻研探求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都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更不应该简单呆板、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致。但作为始作问者的语文老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目的。

上一篇:利动治疗肝硬化并发C型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