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人资源集聚式旅游开发研究

时间:2022-10-22 11:38:15

文学名人资源集聚式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文学名人旅游资源是极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其自身的分散性和无形性给旅游开发带来困难。 魏晋时代的文人代表“竹林七贤”,活动遗迹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区的焦作新乡,如深入分析竹林七贤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采用集聚式旅游开发模式,能够创造出文学名人资源开发的新途径。

【关键词】 “竹林七贤”;文学旅游;集聚式;旅游开发

文学名人旅游资源有着诱人的魅力,然而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却有诸多困难,由于文学名人历史遗存少、文学作品自身具有无形性、与旅游产业默契点少等原因,使国内文学名人旅游开发相对成功的案例较少。分布在豫北地区魏晋竹林七贤资源十分丰富,在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境内有大量遗存,笔者以竹林七贤资源为个案,对文学名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

一、国内外文学名人资源旅游开发述评

目前学术界对文学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关于文学与旅游开发,如崔建勋[1](2010)对河北省藁城市民间文学的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陶少华[2](2006)从体验经济视角对文学作品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第二类是关于名人与旅游开发,如李卓文[3](2003)对三峡名人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李久昌[4]等(2004)对河南省名人名胜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进行研究。

纵观以上文献,从旅游开发的视角认识、评价、开发文学名人的旅游资源的文章还未出现,笔者将运用现代旅游规划的理念,以豫北竹林七贤文学名人为个案对文学名人资源旅游开发进行理论探讨。

二、豫北地区竹林七贤主要旅游资源特征分析及价值评价

(一)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竹林七贤”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豫北境内的焦作和新乡一带。文献[5]记载 “竹林七贤”经常“游于竹林”、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山阳即今焦作修武。新乡市获嘉县亢村东刘固堤的刘伶墓、刘伶店、刘伶井、刘伶祠、刘伶寺庙等遗存以及关于“竹林七贤”和刘伶的传说故事[6]。

文学名人资源的旅游开发,不同于一般名人资源的旅游开发,带有更多的文化气息,其馥郁的文化气息给旅游开发带来了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

1、名人精神贯穿旅游产品

竹林七贤文学名人旅游资源集中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的精神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活情趣,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形象代言人。他们富有情趣的游憩方式、热爱生命、亲近自然、率性而为的生活方式可以融进旅游产品规划之中,使文学名人的精神渗透到旅游产品中去。如将嵇康在《酒会诗》其二中展现的:“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微啸清风,鼓檝容裔。放棹投杆,优游卒岁。”对大自然的亲近、对自然美的追求精神融进旅游产品中。

2、旅游产品洋溢文学气息

文学名人是以文学成就著称于世,所以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名人的文学作品会以物化或者声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把嵇康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打造成古典音乐或旅游纪念品,这种开发模式使得旅游产品处处洋溢着文学气息。

3、文学名人与游客融动

“山以贤称,境缘人胜”,中国人的好古意识使得文学名人成为强有力的吸引物,游客急于了解竹林七贤的传说故事、风物遗存,名人因游客的到来而名声愈噪。游客因为游览竹林七贤景区,吸收文学营养也会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提高其精神享受。文学名人和游客之间融合、互动,具有其他名人资源开发所不具备的特征。

(二)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1、游憩活动体现了旅游的内核,与现代旅游精神吻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发展,旅游活动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旅游者追求回归自然,对旅游的参与性需求旺盛。竹林七贤亲近自然,隐逸竹林中饮酒、行散、清谈、养生、弹琴、吹箫、长啸,与现代旅游精神相吻合,对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竹林七贤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满足人们对文化旅游的追求。

2、回归自然的旅游方式与生态旅游观念不谋而合

作为常规旅游的特殊方式,生态旅游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发展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理念。竹林七贤纵情山水的乐趣,在山山水水中逍遥忘返,享受精神世界的自由自得。其旅游方式和现代提倡的生态旅游观念不谋而合。竹林七贤的游居地可以发展生态旅游,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实际需要,也延续了竹林七贤的天人合一的精神。

3、文学艺术为旅游开发提供坚实基础

竹林七贤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在文学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著《咏怀》诗82首,存赋6篇;嵇康诗今存53首, 嵇康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影响深远的诗歌意境——韶秀清玄、高超隽妙;向秀[7]的《思旧赋》、刘伶的《酒德颂》也是传世名篇;嵇康不仅是文学家,还是音乐家,精于音律,善鼓瑟,创作了“嵇氏四弄”,并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其临刑前,“索琴弹之”,曰:“《广陵散》于今绝矣!”成为千古绝唱;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擅长演奏,精于作曲,唐代流行的《三峡流泉》据说是他所作;他还善弹直颈琵琶,直颈琵琶后来改称为阮咸。

竹林七贤的文学创作、音乐贡献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开发发掘,能弥补竹林七贤旅游资源的“没有说头,没啥玩头”的不足,可使旅游资源“很有看头,很有说头,也有玩头”。

三、“竹林七贤”文化名人资源旅游开发模式初探

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豫北文学名人资源具有分散性和无形性、游憩性与自然性、本真性与精神性的特征,有着丰富的内涵,必需找到适合其开发的思路。

(一)集聚式旅游开发的内涵

开发竹林七贤旅游资源必须找到一个适合此类资源开发的模式。笔者认为对文学名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可采用集聚式旅游开发模式。集聚式旅游开发模式是以核心旅游资源为内层,以辅助资源为中间层,以外延资源为外层,从而对旅游资源进行逐层开发的模式。

核心资源指的是竹林七贤的热爱生命、享受自然的卓尔不群的旅游观念,是指导资源开发的总纲。辅助旅游资源指的是竹林七贤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旅游物质和行为,物质因素如竹林、醒酒石、古酒等,行为因素如清谈、气功导引、醉酒、长啸、赋诗等行为艺术。辅助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坚实基础,对辅助资源利用的高低决定旅游开发水准的高低。外延层资源指的是竹林七贤的游憩环境、社会风俗等相关因素。三个层次关系亲疏有别,依次递进。关键是准确把握核心资源,充分利用辅助资源,合理利用外延资源。把所有的资源都集聚到核心资源周围,这就是集聚式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上一篇:智能化高集成度LED灯驱动器实现未来住宅LED照... 下一篇:LED驱动器IC可为众多照明应用的发展起到引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