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旅游的内涵及其产品开发策略

时间:2022-03-18 10:41:26

论心理旅游的内涵及其产品开发策略

【摘要】探索心理学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新举措,将心理服务和旅游服务进行紧密融合,让游客既能在游山玩水中体验到美景带来的感官愉悦,又能感受到期间相应心理服务带来的心灵成长,实现“快乐+成长”双重收获,以期推进旅游产业和心理服务共同发展,由此深入探究了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新的旅游产品——心理旅游的内涵及开发策略,提出了心理旅游产品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与策略,同时为创建和谐社会探索新途径。

【关键词】心理服务;心理旅游;旅游产品;开发

当今时代,社会生活急剧变化,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导致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显著增大,内心宁静与和谐常常被打破,人们努力寻求有效的心理调适方式。本文试图探讨将心理服务融入休闲旅游之中,开创出一种广泛适用的全新旅游产品——心理旅游,让人们不仅在游山玩水中体验到美景带来的感官愉悦,又能感受到期间相应心理服务带来的心灵成长,实现“身心快乐+心灵成长”的双重收获,以期推进旅游产业和心理服务共同发展。

一、心理旅游内涵辨析

(一)心理旅游的缘起

2002年底和2003年春节期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杨霞,分别主持了两次融入心理服务的旅游活动。参加旅游的队员都是在心理上有一定困扰的城市白领。他们拿着大把的钞票,却无法感受到幸福。生活、工作上的压力让他们的自信心逐渐丧失,挑剔、过分的完美主义让他们无法与周围的人正常地交往,丧失了必要的沟通和倾诉。如何来帮助他们?杨教授说,她想到了自己非常喜爱的旅游。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在与自己同病相怜的人群的交往当中重新认识和找寻自我呢?[1]这些将心理服务融入旅途的活动都获得成功,并由此开启了一种新的旅游项目——心理旅游。

(二)心理旅游研究综述

曹静[2]认为,心理旅游是一种新兴事物,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针对旅游者本身心灵缺失部分,以帮助旅游者得到心理上的治疗、拥有健康心理素质为目的,加入包括心理调整、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开导难题等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旅游形式。

王晓乐[3]认为,心理旅游是以旅游活动为实施形式,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实施手段,以促进参与者的心理健康为目的的新型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以上观点都强调旅游者本身存在“心灵缺失”或“心理危机”,强调心理旅游解决心理问题和干预心理危机的“治疗性”作用,属于障碍性咨询模式。强调这种定位就人为窄化了心理旅游的服务对象——仅仅是心理问题者,导致心理旅游虽然在2002年即已启动,但一直没有广阔的市场。其实,心理咨询还有面向社会大众的发展性咨询模式。国际心理学联合会1984年在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指出,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4]

发展咨询以心理正常人为工作对象,主要关注恰当认知和健康人格以及危机预防这些心理健康的共性因素,更强调对心理健康者或无心理问题者提供开发潜能促进更大发展以及预防潜在心理问题的“教育性”、“预防性”等“非治疗性”作用,即心理旅游更为强大的功能应该是面对广大心理正常的游客的“发展性”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心灵缺失”或“心理治疗”的内涵限定,使心理旅游的对象全面涵盖心理不健康者和健康者,扩大心理旅游的消费群体及服务范围,面向所有人群推广。这样,心理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心理旅游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二、心理旅游产品概念新论

(一)心理服务的涵义

心理服务旨在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预防或消除心理不适的症状或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它采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量和评估等工作方式,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借助心理服务中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坊)方式,可以开发与户外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心理旅游产品。

(二)心理旅游产品的涵义

心理旅游产品简言之就是心理服务项目在旅游中的应用所形成的独具心理学特色的旅游产品。它使游客在游山玩水等旅游过程中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工作坊),充分发挥旅游团队的集体优势,推进游客心灵的有效成长。旅游行程中渗透进了经周密设计的心理服务,利用团体动力,弥补游客单个独自体验和领悟环境而没有游客群体人际互动和心理咨询师引领的不足,从而激发游客对行程中的人、事、物、景更深刻的或全新的体验,重新认识自我和他人,发现自身潜能,学会心理调适方法,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烦恼,促进心理健康;又能促进游客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的改善。

(三)心理旅游产品的特点

心理旅游产品是一种全新的精神旅游产品。这种产品需要旅行社借助心理咨询师开发,当旅行社开发了较为成熟的心理旅游产品后,一般来说由于产品的专业性较强,对心理咨询师要求较高,其他旅行社短时间内复制经营的可能性不大。从旅游产品分类来看,心理旅游产品与文化旅游一样,可以归入专项旅游产品。心理旅游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应当是广大正常人,也可面向有心理问题者,其功能应当是以“发展性”为主“治疗性”为辅。心理旅游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大讲堂的活动,课堂就是人文山水的场景,内容是我们的心理活动,目标是心灵的成长。

三、心理旅游产品开发原则及实施策略

为了完善心理旅游业务,必须有相对正确的开发原则和较为完善的实施策略,具体如下:

(一)心理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原则

1、心理学特色原则

心理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必须像文化旅游突出文化特色一样,在旅游主题及主体内容上体现心理学特色,要将高深的心理学通俗化,用轻松快乐易于接受的心理实践活动引导大家认识心理学,运用心理学,享受心理学。此原则反映心理旅游产品的本质。

2、快乐加成长原则

心理旅游不仅要让游客感到快乐,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感受到心灵的成长。心理旅游强调引领游客放松心情,学会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感受人际温暖,重新认识自我,激发心理动力,实现心理成长。此原则反映心理旅游的首要目标。

3、针对性原则

上一篇:古镇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 下一篇:硅片融合下的FPGA向更多应用领域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