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生助理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22 09:12:24

高职院校新生助理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马伟锋(1978-),男,河南许昌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

摘 要: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学校学生管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育人质量。为适应高等教育的跨跃式发展,有许多高校从实践中提炼出一个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即班主任助理制度。进一步探索班主任助理工作,便于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加强与改进学生管理,实施助理班主任制度,是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出现的管理学生工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助理班主任;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3601

随着各高职院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以人为本观念的逐渐深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任务和意义越来越重要,助理班主任作为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中最主要的补充力量,承担着很重要的位置和作用。高职院校中实施助理班主任制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促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

1 助理班主任定义

所谓助理班主任,即在各高校新进大一新生的各个班级设置一位班主任之外,另行设置一名学生辅助其工作的学生。该学生即为助理班主任,一般都有优秀的大二或者大三学生担任。以广东多数高职院校为例,由于仅今年高职院校实行“2+1”,所以高职院校的助理班主任一般都有大二学生担任。

2 学生助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高考结束招生时高职院校不具备高等院校的优势,为达到学校招生人数需求,并保证生源的质量,对广东一高职院校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招收的8个专业11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很多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包括诚信品质、吃苦耐劳、意志力、社会交际能力和执行力等,见表1。以五点量表强弱度测量法,参照调查认可度进行评判,80%以上为“很强(++)”,60%~79%为“强(+)”,40%-59%为“一般(O)”,20%-39%为“较弱(-)”,19%以下为“弱(--)”,具有一定的趋向性特征,见表2。

表1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学生综合

能力现状(总人数1110)

表2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学生综合性

能力趋向性特征分析

对表2进行分析发现,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没有锻炼自身的自理、适应、社交及承受挫折的能力,对家长和老师过分依赖,不喜欢与人交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和奋斗目标,不能很好的适应学习环境等,这些因素都将使得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更加困难。要解决这种困境,可以建立助理班主任队伍,这样将有利于入学新生快速的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助理班主任也是从新生成长起来的,新生入学时常常会面临思想、生活、学习和交际等方面的问题。助理班主任通过讲述自身入学时的经验,可以有效帮助新生调整心态,吸取教训,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入学时存在种种困惑,如对学校生活、学习方法和专业认识等,总是认为现实与理想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包括校园环境、校园气氛等,专业、目标不明确等等。被选拔的助理班主任的一般与新生学习相同的专业,比较熟悉学校和所学专业的概况,与新生交流时能将学校和专业的优势体现出来,使新生深入了解学校认识所学专业,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新生的情绪得到安抚。

(2)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班主任由辅导员和专业老师担任,班主任补贴低、工作大、责任重。而大部分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比较大,很多还在校外住,管理不方便,力不从心。这些原因都会减弱他们教育管理学生的热情。同时,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也十分繁琐和零碎,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新生的管理工作中去。所以高职院校班级众多与班主任数量不匹配的矛盾带米的问题日趋严重。选聘助理班主任可以解决班主任人数不足的问题,也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助理班主任作为辅导员的助手,他们思想活跃、较新生成熟一些,工作热情高涨,这样既有利于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影响大多数学生积极进取,不断进步,又能满足了新生渴望成才的需要,无形中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模范作用。

3 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偏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和多元化,助理班主任队伍建设班制度面临的困难也更加多样。助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机制为班级管理实施工作提供了保障,弥补了班主任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同时又使自身得到成长,是一种双赢的机制。只要这项工作能落到实处,就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并真正受益。执行助理班主任制度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经验帮助,消除心理困惑,释放心理压力;正确认识自我,发掘自身潜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团队意识,为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莫洪君,黄小珍等.对高校推行新生助理班主任制度的探索[J].科技创性导报,2010:176.

[2]孙艳杰.高校学生班主任的利弊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5):126.

[3]胡淑蓉.浅谈高校学生助理班t任的培养与管理[J].教育长廊,2009,(3):82.

上一篇:《创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高职教育优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