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原因解析

时间:2022-10-22 08:18:08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原因解析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原因,总结提高急诊外科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外科在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6例创伤死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死亡原因。结果:本组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50岁者(P

[关键词]急诊;外科创伤;死亡;危险因素;院前急救

创伤已经成为了目前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往往具有伤情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临床抢救难度较大,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1]。急诊科是各类外科创伤患者的首诊科室,其抢救治疗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外科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预后效果。为提高我院急诊外科对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研究对156例创伤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外科在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6例创伤死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0例,女性36例,年龄3~72岁,平均(43.6±5.9)岁,受伤到对伤情进行处理时间在6min~5h之间,平均(1.8±0.3)h。致伤原因包括高空坠落伤、车祸伤、利器砍伤、重物撞击伤等。

1.2 方法

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就医时间、病史等等)、急救方法、院前抢救时间、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ISS(创伤严重度评分)等。

创伤患者的急救方法:本组患者多存在失血性休克现象,所以尽快为患者建立2条或多条静脉通路,及时补液,以维持机体的高效循环,改善血氧供应。同时,迅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综合性评估,明确诊断方法。注意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可降低呼吸机使用标准,对呼吸严重受阻、病情危急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若患者的伤情允许,可对其进行全面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软甲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进行卡方检验,并应用Logistic模型对患者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P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15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本组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50岁者(P

2.2 死亡原因

156例患者中,车祸伤致死94例(60.26%),高空坠落伤致死37例(23.72%),重物撞击伤12例(7.69%),利器砍伤10例(6.41%),其他原因3例(1.92%)。车祸伤致死者所占比例最高,高空坠落伤次之,重物撞击伤排第三。

2.3 死亡危险因素

本组创伤患者的死亡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机械通气、ISS评分、GCS评分、现场急救状况、年龄都是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3 讨论

目前,创伤已经成为了导致人类死亡的首位因素,统计资料显示创伤死亡多发于青壮年人群,且以男性居多[2]。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死亡患者中有58.97%都为20~50岁这一年龄段人群,且156例患者中有120例都为男性,占76.92%。这一结果与前述统计资料结果相符。这可能与这一年龄人群从事各种社会活动较多,而男性的社会活动又比女性更多有关。本组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是车祸伤(60.26%),高空坠落伤次之(23.72%),重物撞击伤排第三(7.69%)。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死亡患者中有61.54%都为多处损伤,且创伤部位多分布在胸、腹、头部。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年龄、ISS评分、现场急救状况、GCS评分是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GCS评分低于8分的患者,已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对于这类患者,医护人员无法直接询问患者的病史、临床感受等,临床诊断及和治疗难度均较大,所以死亡风险更大[3]。机械通气有助于维持换患者正常的呼吸循环,降低死亡风险。患者年龄越大,机体功能退化就越严重,死亡风险自然更高[4]。所以,针对导致创伤患者死亡的这些危险因素,急诊外科应当从以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1)提升急救团队的专业水平。作为急诊外科的医护人员,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水平才能保证创伤患者能够得到专业、及时的救治,降低死亡风险。本次研究显示,63.46%的患者在院前急救中死亡,显著高于院内急救死亡者所占比例(36.54%),P

综上所述,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通气、ISS评分、GCS评分、现场急救状况、年龄,加强院前急救,尽快找出病因,及时进行伤情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于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文汉,阮海林,杨春旭等.349例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2):1144-1147.

[2] 刘浩宇.189例急诊外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3):52L4-525.

[3] 刘中民.急诊创伤外科建设与创伤救治组织系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5):559-560.

[4] 陈剑平,杨家有,阮海林等.急诊创伤收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2):199-200.

[5] 庞浩伟,耿瑞明,曾汉等.创伤早期死亡73例原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0):1467-1469.

[6] 陈伟丽,马煜东,肖广显等.急诊手术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2007-2008.

上一篇:关于医院外科临床用药的新看法 下一篇: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