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心理调控与情境创设刍议

时间:2022-10-22 07:26:55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心理调控与情境创设刍议

摘要: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外语教学中更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本文作者总结了自己在多年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调控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经验,为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 心理调控

教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育人的艺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科学合理地创设多种情境,适度调控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以此抑制和化解学生消极学习心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习潜能,使他们进入一个轻松、自然和愉悦的学习状态,从而让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培养其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一、让学生在质疑问题情境中生成探求学习心理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说,在课堂上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十分重要。学生的探求心理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学生的创造灵感闪现的前提。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然后再引导学生的思维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新知心理,激活其思维,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如,教师可采用“质疑问难”、“辩论明理”或“合作探究”等方法,创设一种连环不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并通过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教师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正确思考方式和做法给予肯定、鼓励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将问题引向深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超越权威、敢于放飞思想。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灵感就会被激活,他们就会进入一种亢奋的求知状态,从而为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让学生在交际情境中产生“适度紧张”学习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适度增加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紧迫感或称焦虑感,并将这种状况称之为“适度紧张”。通过实验证明: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缺少这种紧迫感和焦虑感,就会出现精神不振,对所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因此收获甚微;如果学生在学习出现的紧迫感和焦虑感过大过强,则会造成情绪低落,失去信心。只有让学生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他们才会进入比较理想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也会最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H・C林格伦(H・C Lindgren)在其著作《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指出:“一定程度的正常的焦虑之所以必要,就像有点刺激物能使我们保持在更适当的任务上一样。”因此,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多种交际情境,让学生产生“适度紧张”学习心理,如,让学生表演交际短剧、上台演讲、知识抢答等。以这些情境为手段,让学生在“适度紧张”中不断生发“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学习热情和欲望,进而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探求新知,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让学生在新奇的情境中满足期待学习心理

学生在课堂对学习往往怀有一种期待心理,他们既希望学到新鲜的学习内容,又期待课堂模式产生新奇的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创设一些新奇情境,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丰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以此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和学习期待心理,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达成教学目标。如,在教学《Sefc Book 1 Titanic》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期待心理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播放《Myhesrt For Ever》这首歌,同时,伴随着歌曲的节奏,我用缓慢的语调朗诵课文,此时荧屏上出现了影片《号泰坦尼克》中的男女主人公站在船头,张开双臂的优美画面。这样,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新奇的情境之中,激发了他们的期待心理,他们迫不及待、饶有兴趣地阅读全文。接下来我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展开合作讨论,引导他们认真体味、分析女主人公罗斯的语言、心理,了解其性格特点,从而使学生准确、清楚地把握了课文脉络,领悟到了罗斯那高尚的情操,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让学生在填补“留白”情境中萌发创造性学习心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创设“留白”情境,促使学生萌发创造性学习心理,满足其成就感。所谓的“留白”,就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故意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驰骋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思维,自己去填补空白,体会自我创造的过程。当学生遇到一个不完美,即有“缺陷”或“空白”刺激时,便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亢奋的探求欲望,这种欲望会驱使他们自觉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例如,在教学高一课文《The sounds of the world》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多种“Asking for suggestion and giving advic”句型。我在引导学生学会用“Can I ask you some advice?”来征求建议后,没有急于呈现其他表达方式,而是戛然而止,急流勇退地停下来,把“弄潮”与“冲浪”的冲动留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表达方式自己去寻找、发现和总结其他表达方式。面对“悬”而一时难“决”的空白,于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填补”。他们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归纳总结,很快从文中探究到答案,最后,学生找出了如下表达方式:(1) Can you help me decide…?(2) Have you considered doing …?(3) What can you suggest? (4) Maybe we could (5) Meybe it would be better to … (6) What about …? (7) I suggest that …. 因此,教师在施教中要善于创设“留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点燃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这样就会让他们自己奔向学习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让学生在获取成功的情境中增强自信心理

成功会给人带来自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希望获得成功,获得别人的表扬和肯定。以此在教学中应该适当为学生创设一些时期获得成功的情境,满足其成就感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成功情境,就是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个让学生历经努力探求、积极思考后获得知识,感受成功的愉悦过程,增强学习信心,满足学习欲望。如,我经常利用课前3分钟练习说话的时间,或让学生作值日报告,或让学生即兴演说,或让学生诗歌朗诵等,经常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锻炼能力,培养信心;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自编自演短剧、进行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增长知识,享受创造性学习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不仅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更提高了他们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总之,英语教师应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来调控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增强创造性学习意识,不断激活学习潜能,从而使他们能够保持一个较高的学习效率。

上一篇:浅谈创新教学在机械设计制造当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