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人员TV1、V2>TV5、V6综合征临床价值分析

时间:2022-10-22 07:06:55

飞行人员TV1、V2>TV5、V6综合征临床价值分析

【摘 要】 目的 分析飞行人员TV1、V2>TV5、V6综合征的临床价值,为其健康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33例TV1、V2>TV5、V6综合征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比较不同体重指数及年龄段该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均呈阴性(100%);年龄22~29岁者检出TV1、V2>TV5、V6综合征11例(占33.3%),30~39岁者检出13例(占39.4%),40~47岁者检出9例(占27.3%);体重指数<24 kg/m2者TV1、V2>TV5、V6综合征20例(占60.6%),24~26 kg/m2 者检出12例(占36.4%),>26 kg/m2 者检出1例(占3.0%)。结论 单纯TV1、V2>TV5、V6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心电图变异,多见于瘦长体型的年轻飞行人员,无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应注意与病理性改变相鉴别。

【关键词】TV1、V2>TV5、V6综合征;运动试验;体重指数;飞行人员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clinical value of TV1,V2>TV5,V6 syndrome in pilots, and to supply the evidence for health appraisal. MethodsTreadmill exercise test were performed in 33 cases of TV1,V2>TV5,V6 syndrom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rate in population with different BMI and age.Results All the results of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were shown to be negative (100%).There were 11 cases ofTV1,V2>TV5,V6 syndrome in patients aged from 22 to 29 years (33.3%), and 13 (39.4%) and 9 (27.3%) in patients aged from 30~39 years and 40~47 years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20 (60.6%) cases of TV1,V2>TV5,V6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BMI<24 kg/m2, and 12 (36.4%) and 1 cases (3.0%) in patients with BMI of 4~26 kg/m2 and >26 kg/m2.ConclusionSingle

TV1,V2>TV5,V6 syndrome most found in thin and tall young pilots were normal ECG variation without any positive clinical value, and must be differentia diagnose from pathological changes.

【Key words】 TV1,V2>TV5,V6 syndrome;Treadmill exercise test;BMI;Pilots

TV1、V2>TV5、V6综合征的临床意义颇有争议,有作者认为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条件之一[1-3],也有认为仅是一种正常心电图变异[4,5]。该综合征在飞行人员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偶可遇到,但未见有详细报告。笔者收集2001年7月~2007年9月在本院健康疗养,常规心电图检查呈

TV1、V2>TV5、V6综合征的飞行人员进行研究,旨在为其健康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组飞行人员共33例,均为男性;年龄22~47岁,平均(31.4±6.1)岁。机种包括运输机9例,轰炸机9例,教练机6例,直升机4例,歼击机3例,强击机2例。受检者入院疗养3 d内完成临床各项检查,并符合以下条件:①携带近3年年度疗养完整的体格检查资料。②能完成当前机种的飞行训练课目和体能训练达标者。③心电图检查无心室肥大,无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1.2方法①常规心电图:采用北京派尔MIC-120E型12导同步心电图仪,每例采集10 s静息心电图数据进行T波分析,比较TV1、TV2与TV5、TV6的高度。②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仪器为美国Marquette Series 2000型运动试验测试系统,采用标准Bruce方案,运动过程中连续监测12导联同步心电图。ST段测量点选择J点后80 ms,以计算机自动分析测量为主,出现偏差者给予人工校正。以达到次极量心率[即目标心率=(220-年龄)×90%]为终止运动标准。运动试验阳性标准:运动中或运动后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0 mV,并持续1 min以上,或原有ST段压低者,在原来基础上再压低≥0.10 mV,持续时间在1 min以上。③TV1、V2>TV5、V6综合征诊断标准:在心电图T波正常的情况下,V1、V2导联T波直立,其T波高度大于V5或V6导联T波的高度。④体重指数(BMI):测量每位受检者的身高(m)和体重(kg),BMI=体重/身高2 (kg/m2)。

2结果

2.1TV1、V2>TV5、V6综合征与年龄年龄22~29岁者检出TV1、V2>TV5、V6综合征11例(占33.3%),30~39岁者检出13例(占39.4%),40~47岁者检出9例(占27.3%)。结果显示TV1、V2>TV5、V6综合征多见于40岁以下的飞行人员。

2.2TV1、V2>TV5、V6综合征与运动试验33例受检者均达目标心率后终止运动,运动过程中未见缺血性ST段压低及心绞痛等自觉症状出现,即运动试验阴性。达标心率平均为(171.6±7.1)bpm,运动总时间为(11.0±2.0)min,最大代谢当量为(12.8±1.4)METS。

2.3TV1、V2>TV5、V6综合征与体重指数体重指数<24 kg/m2 者检出TV1、V2>TV5、V6综合征20例(占60.6%),24~26 kg/m2 者检出12例(占36.4%),>26 kg/m2 者检出1例(占3.0%)。结果表明TV1、V2>TV5、V6综合征多见于瘦长体型者,其次是正常体型者,而肥胖者极少发生。

3讨论

T 向量环是左心室产生的向左T环和右心室产生的向前T环的综合。正常人胸前导联T环最大方位几乎平行于V4导联轴的正侧,故TV4振幅最大。一般规律是自V1至V4导联T波振幅逐渐增大,V4至V6导联T波振幅又逐渐减小,通常表现为TV5、V6>TV1、V2。在某些因素影响下,T环向右向前移位,最大T向量几乎平行于V1或V2导联轴正侧,出现TV1、V2>TV5、V6,即所谓TV1、V2>TV5、V6综合征。

目前对于TV1、V2>TV5、V6综合征的临床意义看法不一,可归纳为三种:①认为该综合征是冠心病的心电图特征之一[1-3],往往是冠心病的早期表现,有的患者不久便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5,6]。②本综合征并非冠心病所特有,高血压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心肌炎、植物神经紊乱也可出现TV1、V2>TV5、V6综合征[7,8],应结合临床其他体检资料才能对本综合征作出正确的诊断。③TV1、V2>TV5、V6综合征只是一种正常心电图变异[4,5]。尤见于健康青少年,其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并认为与额面及横面T波平均心电轴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相一致[4]。飞行人员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偶可见到TV1、V2>TV5、V6综合征,并以40岁以下飞行人员多见(占72.7%)。因此,准确判断其性质对行人员的医学鉴定尤为重要。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临床检测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方法,其机理是通过运动以增加心脏负荷,从而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已有病变的冠状动脉不能相应地增加血流以满足心肌代谢需要,引起心肌缺血及一系列心电图改变。运动试验具有方便、经济、重复性强、无创性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开展。虽然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高,影响了对不典型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但由于运动试验阳性者冠心病的易患率高,所以在流行病学研究上仍不失其重要价值[9]。本研究对33例TV1、V2>TV5、V6综合征的飞行人员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均呈阴性,查阅受检者既往体检资料亦无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说明该综合征并非病理因素所致。

比较分析TV1、V2>TV5、V6综合征与受检者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飞行人员TV1、V2>TV5、V6综合征以瘦长体型者多见,其次是正常体型者,而肥胖者极少发生。可能与瘦长体型者心脏、胸廓形态以及心脏在胸腔的位置有关。瘦长体型者胸廓细长,胸壁较薄,心脏呈垂直位,位置偏中,心脏各结构的方位、指向及心脏离心前各探查电极的距离不同于其他体型者,反映心脏电活动的心电图形以及心脏电势对各探查电极的作用大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使T环向右向前移位,致使横面的R-T夹角增大,是形成TV1、V2>TV5、V6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总之,单纯出现TV1、V2>TV5、V6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心电图变异,多见于瘦长体型的年轻飞行人员,无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年龄偏大,且伴有ST段改变或有诸如嗜烟、嗜酒以及高脂、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者,应建议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或心肌灌注显像,以排除心肌缺血等病理性改变。

参考文献

1官学强,陈鹏,唐疾飞,等.常规心电图TV1(V2)>TV5(V6)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2002,2(2):17-19

2刘巧莉,郭彦军,闵淑琴.TV1,V2>TV5,V6综合征58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5,33(1):54-54

3李琦.中老年人心电图TV1>TV5,V6临床意义的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4):263-264

4宋术亮,屈福荣,王林,等.2 387例19岁以下城市人群QRS波群与T波平均心电轴分析[J].心电学杂志,1998,17(1):18-20

5盛海民.TV1>TV6综合征52例分析[J].临床荟萃,1992,7(3):135

6卢喜烈.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115-116

7李琦.心电图TV1>TV5、V6与高血压发生相关性的13年随访观察[J].高血压杂志,2005,13(10):655-656

8卢喜烈.心电图诊断解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0-92

9杨斌,王峰,梁谷米,等.平板运动试验及心肌灌注显像在飞行人员不典型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6,17(4):300-303

(收稿日期:2008-01-16)

上一篇:119例飞行人员胆囊息肉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下一篇:综合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