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治理结构 实现有效执法

时间:2022-10-22 06:45:05

改变治理结构 实现有效执法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指引下,国务院推出了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在改革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级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极大推进了“转型期”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和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作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如何按照中央关于“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推进依法行政,做好“放管结合”,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和行政执法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态,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为了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正确处理好政府执法为民与经济持续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运行的关系,新区政府在“综合执法”上做了创新性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做好一个综合执法的治理平台。过去条状“专业执法”模式,既产生了执法部门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又留下了部门之间执法合作的缝隙、出现衔接不畅、推诿扯皮等现象,形成执法盲点或空白,使社会治理效率降低。改革后,执法过程真正实现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新的综合执法模式,既形成了新的行政执法的体制机制和治理平台,又整合理顺了政府的执法权力清单,大大简化了执法流程,提高了执法效率,强化了社会治理效果,真正做到了“简政”,既方便了群众,又服务了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黄岛行政执法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形成了“综合执法”新的体制机制,改变了政府自身的“治理结构”,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创新性的改革样本。

其次,建立一支依法行政的巡查队伍。从根本上说,行政执法效果的好坏,能否取得群众的支持和满意,能否真正解决社会的矛盾、问题、纠纷、处理好“政社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不仅需要一个好的体制机制,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懂法律的高素质队伍。黄岛“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组建,一开始就把培养执法人员的“执法为民”意识放到重要位置,实现执法人员的全员培训。既在业务能力上实现执法人员的“一专多能”,又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上实现执法人员,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可以说,通过突出依法行政的理念和实行执法队伍的准军事化管理,在一个好的治理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新区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建设,是新区良好的社会生态形成的关键因素。

最后,形成一套多元互动的治理体系。一个好的治理体系的形成必须基于全民参与及规则意识的形成。也就是说,要真正实现“有效治理”,形成治理“新常态”,就必须形成政府、市场组织、社会组织乃至个人多主体参与的“现代社会治理结构”,实现人人懂法律、人人讲规则、人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使问题不发生或少发生,达到既为行政执法减负,降低执法成本,又实现治理效果,还老百姓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的目的。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黄岛综合行政执法局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既实现了对一线人员执法过程的实时监督,形成自身管理的“扁平化”,又建立了与社区参与治理平台的对接,强化了人人遵纪守法的社会宣传与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整个新区的治理水平,改善了治理状况,消解了一些治理难题。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这一做法对全国都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当然,黄岛综合行政执法和社会治理创新还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完善,但可以肯定的讲,其改革的成效和方向是正确的,对于完善我国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责编/张晓 美编/于珊

上一篇:世界自由贸易区全景透视 下一篇:以改革释放黄岛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