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时间:2022-10-22 06:25:24

“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摘要:“工学结合”是近几年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一种培养模式,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本文从分析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入手,就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做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几方面探讨。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综合能力训练和实际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内涵建设1。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与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工学结合具有更加鲜明的主体性、职业性、实践性和灵活性,它的推行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但如何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顺应这种培养模式的要求深化改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思政课教学跟不上工学结合带来的新变化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出现了某种不适应:教学理念上,缺乏对“工学结合”教学的深入研究,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的难题。作为公共课的思政课本身未受到足够重视,而作为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更是引不起重视,仅当做理论教学的辅助,且实践教学课程缺乏制度保障;教学内容上,注重以教材为蓝本的理论教育,缺乏对学生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道德体验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师资队伍上,多数思政课教师缺乏企业工作背景,以致授课不能更好的贴近学生的专业和实习实训,在思想根源上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和重视。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班级活动、辅导员谈心等为主要手段,未形成辅导员、专职教师、行政人员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氛围,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受教学时空转换、教学主客体转换等条件限制,传统手段和育人方式的效果更是有限,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难以保证。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机遇

(一)工学结合有助于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生产现场接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能够为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育人环境,他们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书本上的纯理论,而是实际生产环境中的鲜活素材,这有助于学生增加职业体验和社会生活体验,增强综合职业能力。

(二)工学结合有助于学生正确职业观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以往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知识传授多,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养成教育少,通过工学结合学生直接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劳动,掌握技能,学习企业文化精神,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其劳动观念、竞争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有效提高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使其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析

(一)转变教学理念,充分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

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社会实践环节大量增加,教学时空从学校和课堂转向企业和车间,教学活动主体从学校单一主体变成企业和学校两个主体。为此,高职院校需转变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模式,努力拓宽新的教学领域,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在紧扣课程本身政治理论性的同时,还应凸显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学会专业知识,更学会做事做人。

(二)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这一培养目标相对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主线,以“双师型”教师为支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种职业化育人倾向,需要不断探索“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创新。

(三)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显示,70%的思政课教师表示了解专业知识很有必要,认为这是将抽象枯燥的思政课理论与具体生动的专业学习相结合,吸引学生眼球的关键所在。2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而言,过去人才培养模式下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与教授,面对“教、学、做”高度融合的新模式带来的变化,受自身所学专业和经历阅历的限制,授课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因此,要使思政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贴近学生的实际与专业,应着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的“双师型”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锻炼和职业技能培训。

(四)全面整合育人资源,构建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具有“学生”与“职业人”的双重身份,学习时空由学校转向企业,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给学校管理增添了难度。这就需要改革传统的育人模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全面整合育人资源,营造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任教师企业管理者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落实到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每个环节。辅导员可通过QQ、微博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准确把握实习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在公司的实习和学习情况,帮助解决思想和工作中的困惑,引导学生形成遵规守纪、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思政课教师、专任教师要增强全员育人意识,把自己定位为德育工作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训的全过程。高职院校还应积极搭建校企共建管理平台,把学校管理方法与企业相关制度结合起来,充分凝聚辅导员、专任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真正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黄婉秀颜鑫.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创新[J].职教论坛,2010(26)

上一篇:尼采的艺术救赎论 下一篇:浅析京剧脸谱的图案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