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胃口的奥斯卡

时间:2022-10-22 05:07:32

中国胃口的奥斯卡

奥斯卡80年的历史里,仅有包括《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角斗士》、《指环王3王者归来》四部影片进入中国内地院线。是它们不符合中国国情,还是不合中国人口味?

当《老无所依》的名字从马丁・斯科西斯口中脱颖而出时,上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双料冠军,将同样的好运带给了53岁的乔尔-科恩和他51岁的弟弟伊桑・科恩。被誉为美国近20年独立电影最重要的旗手的科恩兄弟,在柯达剧院的欢呼声中首度加冕奥斯卡。

奥斯卡的勇敢

大洋此岸的中国,北京时间2008年2月25日12时50分,本届奥斯卡最终颁奖结果通过门户网站同期公诸于众。“科恩兄弟没有更改麦卡锡的宿命论或衰败感,这可能会让想要看正义最终获胜的观众十分不爽”,这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对《老无所依》作出的评价――即便没有诸如此类的影评,中国影迷凭直觉也会感到再度失望:这部遍布绝望、悲痛和暴力的科恩电影令人窒息,科恩兄弟为渴望摆脱这种窒息感的人们指出的唯一出路竟然是死亡。

毫无疑问,中国观众在内地影院观看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愿望再度落空。这样的失望其实司空见惯:自从1994年引入进口分账影片以来,奥斯卡80年历史上,仅有《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角斗士》、《指环王3王者归来》四部影片最终登陆中国内地院线。

尽管众多媒体对本届奥斯卡看似大搞平均主义的做法相当不满,影评人毕成功还是用“继往开来”表达自己对年满八旬的奥斯卡的肯定。在他看来,《老无所依》无慈悲的冷酷收场大胆而冒犯,尽管影片也通过探讨越战老兵问题影射时政,也通过因贪欲而引火烧身的故事来嘲笑布什政府,但结局却是被社会大机器淘汰的“老一代”只能安于自己的无能、顺从命运的抛弃――否则,挣扎的结果毫无报偿、毫无救赎,唯有死路一条。“在八十华诞之际,小金人非但没敬老,反倒大步流星地迈向新纪元。”影评人毕成功对这样的颁奖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奥斯卡比我们勇敢。

自从2003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对奥斯卡颁奖典礼实行转播以来,国内观众近距离接触奥斯卡的愿望得以实现。从2000年开始,李安、张艺谋、陈凯歌等华人导演率领团队不断冲击奥斯卡各项大奖,内地女演员章子怡获邀担任颁奖嘉宾,中国电影人成为奥斯卡坐上宾不再新鲜,越来越多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面孔亮相柯达剧院门前的红毯,奥斯卡好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跟中国人如此亲近,难怪她吊起了这么多内地影人和观众的胃口。

尽管奥斯卡的每一个动作都吸引着全球影人的目光,但她不过只是一个美国国内的电影节,其行业性质相当于中国电影金鸡奖。面对众多针对奥斯卡的讨伐之声,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健指出:“有的人从传统的文人心态出发对奥斯卡保持着一种冷静的、居高临下的态度,嫌它太俗。其实奥斯卡不太坏。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电影评奖像它那样民主!为什么这么多人看?因为它的程序严密、公正、好玩!”

奥斯卡所有评委来自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中国第四代导演谢晋、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都是这个学院的会员之一,他们连同其他5800名会员一起共同组成评选阵容。一人一票,对入选影片在各自所属的专业领域进行打分,获奖结果依据最终的得分排名。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够同时对5800名评委耍小动作,最终的结果在评选结束之后交由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揭晓之前除了公证的会计师,没有人知道获奖结果。从这一点来说,奥斯卡值得连同金鸡奖在内的很多电影节学习借鉴,她使得每一部最终胜出的影片都有资格面对全球观众。郝健非常认同这样的操作,“它是个游戏机,转起来以后任何人没法对它进行控制。所以有赌博公司拿它赌博,换别的奖你试试。”

中国人的胃口

中影集团进出口公司是连同奥斯卡获奖影片等所有国外分账影片进入中国内地院线的唯一门户,最终进入他们视线的影片同国内任何一部等待上映的电影一样,被送交广电总局审查,电检通过之后,影片便获得公开放映发行的合法身份。新影联经理高军说,一部外国电影是否被引进,主要指标是两个:一,是否符合国情:二,是否有理想的票房收益。如果说票房是专业眼光作出的预期判断,那么国情这个标准显然具备相当的普适性。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老无所依》,因为这个标准无疑在中国电影市场宣告败北。

在很多人看来,《老无所依》绝对不是科恩兄弟最好的电影,如果他们在1991年拍出《巴顿・芬克》时没有获奖,1996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就不该错过《冰风暴》。在很多影迷心目中,奥斯卡总是给那些够级别的电影人迟来的肯定。

当然,有时她也不偏不倚来得恰到好处。1993年,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自己筹备十年的心血之作《辛德勒名单》搬上了大银幕,这部反省历史浩劫的人道主义之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空前深度。在次年的奥斯卡评选中,《辛德勒名单》一举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乐奖。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一次正式的新闻会上严肃地说道:“你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看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完全有理由进入中国影院的经典之作,事实上中影集团当年也在为之进行着积极努力。当斯皮尔伯格得知他必须删掉奥斯威辛集中营整个段落的时候――那里有集中营难民的――他拒绝了这样的修改。后来中国观众在1994年看到了另一部美国电影,这部电影正是在奥斯卡角逐中全面败给《辛德勒名单》却最终成为中国首部进口分帐大片的《亡命天涯》。

在这些悲伤记忆之外,中国影迷难得的甜蜜归功于《泰坦尼克号》、《角斗士》和《指环王3王者归来》。进入新千年之后,DVD时代到来。虽然中国影迷在正版DVD中发现了这三部电影无一例外都有删减,但他们毕竟坐在大银幕前享受了一个电影观众的视听震撼。这三部影片后来都成为票房大鳄,《泰坦尼克号》3.4亿元的票房仍然是中国电影努力赶超的纪录。

多年从事电影发行的高军说,目前我们的分账影片主要由影院、院线、中影集团和外国片商四家参与。其中影院分账占票房收益的48%,外国片商占到14%,院线方占6~8%,其余部分属于中影集团。票房收入中还会有5%的部分作为电影专项基金,扶植国产电影的生产投入。中影集团在引进过程中,还将负担影片的译制费、拷贝制作等相关费用,“如果一部进口分账影片的票房不能达到3000万到4000万的话,我们的引进工作就有亏损”。

所以动作类型片是引进的首选,因为票房基本能够保证。根据这样的标准,每一届奥斯卡颁奖结果揭晓,中国影迷大致能够判断出获奖影片是否有可能进入中国影院。所有人都明白,通过非正常渠道诸如盗版DVD或者网络下载观看获奖影片,毕竟是无奈之举。

与中国内地分账比例大不相同的是,台湾电影市场进口影片的首轮分账会高达70~80%,第二周会有所下降,但即便如此,也依旧高达50~60,高军对此深有感触:“台湾电影正是在这样的无保护环境下,最后成了现在的样子。”

2007年,中国内地国产电影票房收入为18.01亿元,国产电影已经连续五年在总票房上超过进口分账影片。中国影迷大规模观看奥斯卡短期还不太现实,代价的背后却是国产电影市场风生水起的不争事实。

面对全球电影工业风向标的奥斯卡,中国影人和观众依然还会心情复杂:无论怎样遭受诟病,奥斯卡的丝毫动静依然左右着行业视线,她制造的话题关注和语言狂欢不啻于一场湍流。

上一篇:奥斯卡:万千感慨80岁 下一篇:男人·女人·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