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文学的美感功用

时间:2022-10-22 05:03:39

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文学的美感功用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从领悟情感美,品尝语言美,体察结构美,欣赏意境美等角度去赏析课文,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美感功用,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使他们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感受。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作品美感功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随处可见,并且大都是脍炙人口、意境优美的佳作,这些课文反映了丰富的生活,也融进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的愿望。在教育学生方面,无论从生活的角度,教育的角度,发展形象思维的角度来讲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美感。

语文教学大纲阅读部分第三条要求“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第五条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单元提示中要求:“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这些都是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也就是重视课文的整体性和文学性。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文学的美感功用,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受到教育。

所谓文学作品的美感功用,是指文学作品经过作家审美经验,审美感情,审美理想等美感因素的作用,对读者产生一种情绪上的激动,有的欢快,有的悲伤,有的可笑。如《社戏》中小伙伴们熟练的驾船技术,有趣的偷豆细节,优美的自然风景,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无不让人感到欢快愉悦;《故乡》中中年闰土那被封建等级观念影响,精神上受到束缚,从而变得麻木不仁的形象,难免让人有悲伤之感;《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他的言行又让人觉得滑稽可笑,这些都能让学生产生美的体验和愉悦。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美感功用来促进我们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品读课文,领悟情感美

朗读是学生感知课文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传达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把读者带入到作品之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领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领悟作品的主旨。如《背影》一文,通过对文中四次出现父亲的“背影”,特别是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桔子时的“背影”的认真品读,从而领悟文中所深蕴的父亲的舐犊之情和“我”对父亲的强烈的亲情。

二、精研课文,品尝语言美

“文以载道”,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题思想,就是通过语言这一工具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咬文嚼字,揣摩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通过品味炼字的贴切,用语的精妙,使学生不仅受到语言美的熏陶,领会语言所表达的蕴意,而且还能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油蛉似 “低唱”,蟋蟀如“弹琴”,黄蜂因肥胖而用“伏”,叫天子因轻捷而用“窜”。通过分析,学生可以体验到孩子的情趣和独特的感受。又如《春》一文,通过体味语言的优美,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和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精神的感奋。

三、理清思路,体察结构美

作者的思想感情,所持观点,是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而如何表达,总是按一定的思路布局谋篇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遵循这条路,去解开文章的思想内涵。如苏教版九年级教材中的《多收了三五斗》,情节生动、结构完整,令人赏心悦目。课文以农民一天的活动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空间的转移、活动内容的变更展开,突出地截取三个生活片断来写,从而反映了农民从希望到失望,再到愤懑,直到反抗意识萌发的变化过程,表现了当时农村俗贱伤农的社会现实和农民要求变革的愿望,揭示了旧社会农民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四、发挥想象,欣赏意境美

作者要把真、善、美展示给人们,总是要把真、善、美寄托到特定的意境中。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作者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凭借语感,透过字里行间,通过联想和想象,走进作者创造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情,去欣赏意境美,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天净沙·秋思》,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先吟诵后作画的形式,去欣赏作品的意境美。让学生在头脑中呈现“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意象组成的萧条、荒凉的秋景,感受作者的“凄婉、肃穆、忧愁”之感。在“小桥、流水、人家”这三个意象组成的第二画面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语境,领会到:小桥是荒凉的,流淌在桥下的小溪是清冷的,远离城市尘嚣的农家是孤独的,从而感受到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游子孤苦的心境和沉郁的情绪。

总而言之,文学作品的美感功用,能将学生带入课文所展示的意境之中,与作者一同去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品味作者给学生所带来的美感。学生在欣赏艺术美的过程中,揣摩课文的结构层次,语言特点,从而得到认识上的提高,思想上的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美感功用,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雄:《走进美文的结构》,选自《中学语文》2008年第1期。

[2]鲍尝君、陈冬梅:《略谈色彩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选自《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第12期。

[3]盛晓蓓:《把学生带进课文美的意境中》,选自《江苏教育》1993年第2期。

上一篇: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下一篇:试论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