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之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

时间:2022-10-22 04:34:56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之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

[摘 要]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是我国公司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特征,新股东加入会影响公司运营及股东间的合作。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受到优先购买权限制,但我国《公司法》对此规定过于笼统且不易操作,在司法实践中做法也不尽相同,常引起纠纷。本文拟就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股权转让;优先购买权;同等条件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056-2

一、前言

2005年的新《公司法》第72条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进行了规定,与旧《公司法》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规定相比,有其进步和完善之处,但从我国现有企业制度的现状来看,该规定尚存不足之处。本文从股权转让的种类和权利行使的主体、条件及期限等一些具体问题上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关见解。

二、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

(一)股权转让的种类。我国《公司法》第三章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股权转让一般可以分为对内转让和对外转让。对内转让是指股权在股东内部之间相互转让。与对外转让相对比,对内转让的条件和程序要更简单。就对内转让而言,转让股东可以在股东之间任意转让其股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而对外转让是指转让股东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股权转让给股东以外的第三人。

(二)权利行使的主体。我国《公司法》第72条第3款规定:“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显而易见,股权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主体是股东,而且这里的股东还不包括转让股东本身。尽管如此,我国《公司法》并未明确规定能够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股东究竟是除转让股东之外的全部股东还是除转让股东以外的异议股东。对此,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股东应该是除转让股东之外的所有股东;另一种观点认为,这里所指的股东是除转让股东之外的异议股东。

笔者认为,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主体应为除转让股东之外的所有股东,而非仅仅是异议股东。首先,《公司法》第72条第3款规定了股权转让的同意制度,但是其他股东同意转让股东转让其股权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行使其对股权的优先购买权,这些股东同意的仅仅是对转让股东转让其股权之行为的认可。转让股东以书面形式征求其他股东同意的行为也并非是合同的邀约行为,部分股东作出的同意或不同意其转让股权的意思表示更不是对要约的拒绝或者承诺。所以,除转让股东之外的全部股东无论是作出同意或不同意转让股东转让其股权的意思表示都不影响其对股权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其次,若将同意股东视为对优先购买权的放弃,这部分股东将处于不利地位。同意股东之所以会同意转让股东转让其股权有可能正有购买其转让的那部分股权的意愿,如果将其同意转让的意思表示理解为放弃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话,这就违背了其初衷,也违背了立法原意。最后,如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主体仅限于异议股东,倘若出现异议股东也不行使其优先购买权的情况,而此时同意股东又不能行使优先购买权,那么转让股东的股权最终将转移到第三人手中,从而使同意股东丧失其对优先购买权的行使,第三人的介入也将导致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破坏。这同样也违背了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设立的初衷。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此处优先购买权行使的主体应为除转让股东之外的全部股东。

(三)权利行使的条件。我国《公司法》第72条第3款规定:“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但本法并未对“同等条件”作出明确的界定,对这一实质要件该如何进行理解,相关司法解释也缺乏相应的规定。目前,理论界对“同等条件”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绝对同等说、相对同等说和折中说。但通说认为应以转让股东与第三方之间订立的合同内容为标准,同等条件不仅仅是股权转让价格相同,它还包括股权转让合同的履行期限、合同履行的付款方式以及股权数量等条件。股权转让价格相同只是其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而非唯一的条件。法律规定同等条件的目的在于,一是表明优先购买权的相对性和条件性;二是表明优先购买权不能损害出卖人的实质利益;三是表明优先购买权并不绝对剥夺其他购买人的购买机会。

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实务操作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同等条件”的理解都不能过于单一,不能简单地把“股权转让价格相同”等同于“同等条件”本身。优先购买权人应该遵守转让股东与第三人之间订立的股份转让合同,且不能附加额外条件。在此,转让价格可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其他相关条件如:价款支付方式、股权转让合同的履行期限等可以作为辅助衡量标准。理由如下:第一,股权价格并非一成不变,股权价格会随着公司的运营而产生变化,如果单一地以股权价格作为唯一的“同等条件”标准,则很难计算出某一具体时间点的具体数据,从微观角度来看“相同价格”也很难精确地确定。第二,转让股东与第三人之间可以约定不同的支付方式,如:货币、实物或债权转移等方式。就货币而言,如果第三人以一次性支付为条件,而优先购买人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为条件,则难以界定双方在此情况下处于“同等条件”,如果此时把双方视为“同等条件”,不仅会损害转让股东的利益,也会损害第三方的利益,更违背了原有的立法目的。第三,就股权转让合同的履行期限而言,当转让股东与第三人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如亲朋好友,此时转让股东会因个人的情感因素而允许延长履行合同的期限。对此拥有优先购买权股东将会处于不利地位,也导致“同等条件”难以确定。综上所述,除股权转让价格之外,其余的相关因素同样会影响转让股东转让其股权的实行,因此“同等条件”应该包括除“同等价格”以外的其他相关因素。

(四)权利行使的期限。股份优先购买权作为股份转让的限制措施,优先购买权对转让股东和第三人的利益都有一定的影响。为减少实务操作当中的不确定性,提高交易效率,优先购买权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行使,该期限在性质上应为除斥期间,期限一旦届满,优先购买权即归于消灭。对此,我国《公司法》第73条仅对强制执行程序中的期限规定了20天的限制,此处应以20天作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期限。然而,对于普通股权转让我国《公司法》第72条第2款规定“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由此可以看出,该处的三十日并非是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期限,这里的三十日仅仅是同意权的行使期限。同时《公司法》第72条第2款还规定“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此处“不购买”的期限又该如何起算,《公司法》规定尚不明确,这就不能确保优先购买权人一直保持理性的判断从而作出双赢的决定。如果优先购买权人滥用其权利,则势必损害转让股东的实际利益。

三、结论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是我国《公司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防止股东之外的第三人进入公司,避免对公司或者原有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既要考虑转让股东的利益,也要考虑其他原有股东的利益,所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但是《公司法》对该制度的规定仍有许多漏洞,且并未就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为此,本文主要针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并就相应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股东优先购买权利制度完善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孙峥.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股东的优先购买权[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1.

[2]程玲玲.浅析股东优先购买权之“同等条件”[J].法制与社会,2006,(23).

[3]伍坚.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研究[J].兰州学刊,2013,(06):163-167.

[4]孙峥.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股东的优先购买权[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1.

[5]伍坚.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研究[J].兰州学刊,2013,(06):163-167.

作者简介:韩勇威(1988-),男,汉族,广东梅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吴旭(1988-),男,汉族,广东梅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法学、民商法学。

上一篇: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现状及其政策建议 下一篇:由封闭的教材走向开放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