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封闭的教材走向开放的教材

时间:2022-07-07 01:09:35

由封闭的教材走向开放的教材

[摘 要] 开放与封闭是相对应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把教材看成了唯一,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其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这样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封闭而呆滞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封闭;教材;语文课程

【中图分类号】 P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26-1

开放的语文课程则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据,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既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学习语文,又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叶老指出:“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创新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结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局面,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学生的教材,开放学生的课堂,利用语文的优势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服务。为此,语文教学要力争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不再禁锢于课堂,局限于教材,要努力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信息世界。

语文教学要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在自然、在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拓宽语文教育,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一、向其他学科开放

语文课内容包罗万象,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把握课文课个性的基础上,有些课文以课文的语言为凭借,适当适时地向各科教学开放,使各科相互渗透,相互提高,发挥整体协同提高的作用。

如:教《四个太阳》,在上课伊始,跨越学科界限,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太阳,鼓励学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学生对画太阳有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绘画导入新课,开启学生的想象之源。这一教学环节巧妙地将语文与美术课有机融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二、向课外读写开放

开放的课文教育离不开学生的感悟。感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扩大阅读,增加积累是学生“自学感悟”的关键。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仅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中外文化宝库如烟海,语文课本只能是沧海一粟,如把课本看做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那必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些都是故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了广泛涉猎、大量吸收,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所以,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加强积累,扩大篇章的阅读量。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只要符合语文“文质兼美”的特点,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人人热爱读书和怎样收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来理解课文,课后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的加工教材。

例如:在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后,学生们对小动物的尾巴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引导他们收集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资料,并编成了一个故事。结果孩子们查到了鳄鱼把尾巴当做武器,狐狸的尾巴当做仓库,松鼠把尾巴当做交际工具,鱼把尾巴当做舵等新知识。有的孩子编出了许多动物有趣的故事,学生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中拓宽了知识面,实现了知识共享。

当然,教材又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对于资源有限的地区,学校更是如此。教学中,一方面要适当地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要用好教科书,凭借教材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三、向生活开放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间隔开来”,这一点是多么重要。我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教师要开放教材,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在大自然中学语文,感受生活中的红、绿、蓝……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是基本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不能把课文用死了,教死了。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活用课文,使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使学生将教室里学到的,向家庭迁移,向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拓展。教师只有利用课本以外的课文资源,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局限,充分利用母语社会背景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走“开放式”的语文道路,才能让学生获得潜在的文化功底,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作者简介:黄桂英(1959-),女,汉族,新疆石河子人,新疆石河子一二一团第二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上一篇: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之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 下一篇:“营改增”条件下邮电通信行业纳税筹划问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