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层建筑施工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时间:2022-10-22 04:26:43

对高层建筑施工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高新技术及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现代化大都市进程的不断加速,大中型现代化城市的人口已经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土地资源也日益紧缺,因此,适当合理地增加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是解决居住用地紧张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多年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向高层发展的特点以及技术优化进行了描述,并有针对性的就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高层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高新技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5.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1-

1.建筑工程向高层发展进程

1.1高层建筑的发展以及特点

鉴于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与普通建筑施工应用技术有所差异,其施工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层建筑装饰工程富于变化,具有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同时,装饰工程的安全功能尤其重要,要求较高的抗风性和密闭性。其次,高层建筑一般基础较深,这主要是由于建筑高,体量大,因此支撑高层建筑的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所以多采用深基础,持力层嵌入微风化岩层。高层建筑地下室深,面积大。这主要是由于需要满足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也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问题。最后,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工程量大,要求精度高。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多为混合型。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结构性能好的特点。

1.2建筑工程转向高层需要进行的技术优化

高层建筑物具有垂直发展的特性,针对其高空作业环境差、作业面狭窄、施工进度紧等特征,以高效的垂直运输体系为支撑,应广泛的采用建筑科技的新技术,以提高机械化设备尤其是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最后结合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和特征,以建筑安全和稳定性为核心,着力于优化基础和结构施工工艺,为缩短工程总工期创造条件。

2.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2.1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概念及其特点分析

框架机构施工技术是一种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原料,制成承重梁柱,预制加气混凝土、浮石、蛭石等原料制成轻质隔墙的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高层和大面积结构的楼层施工,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因为高层和大面积楼层施工所用的施工混凝土工程要求具有浇注量大、强度高、配筋量大等特点。其二是其技术是要先浇筑房梁、楼板,然后再做填充墙体的施工,这样就让填充墙的堆砌、拆卸变得简单了,并且这样对于用户来讲也是比较实用的,因为他们可以灵活的支配空间。框架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结构来讲具有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震性强。因为框架结构的整体梁柱的构件截面积都是较小的,所以它的承载力和刚度都比传统的砖混结构低,但是这种构件在楼层很高的建筑里就可以显示出它的特性,它的水平位移速度慢,受力时会向纵横两个方向蔓延,因此这种整体性的抗震情况(受力情况)要比传统的结构强。

2.2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工艺

框架结构施工一般都是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和钢筋框架结构施工。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序:轴线定位、柱钢筋绑扎及支架搭设、(这两个是最重要的工序)柱混凝土、模板、底模等等。钢筋框架结构施工工序除了以上几个工序外,还有钢结构构件预检和配套、钢柱基础检查、安装流水段的划分、安装机械的选择等等工序。多、高层的框架结构最常见的几种结构施工技术都有:电渣压力焊的接长方式、泵送混凝土的混凝土浇注方式。不管是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还是钢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对轴线定位、测量放线、配比设定、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加固、浇筑等工序有很严格的要求。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恰恰就是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多。

3.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常见的问题

虽说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时间也算比较久,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混凝土质量问题

混凝土质量的问题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是非常常见的,因为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很难把握的。根据实际情况,混凝土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混凝土原材料问题。对于不同结构的构件它所用的材料构造是不同的。第二,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在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工序中,浇筑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它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但是现在的施工方为了利益问题,混凝土中往往都是添加了许多的添加剂,这就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问题。第三,混凝土养护问题。在框架结构技术施工中,混凝土的配比是有严格要求的,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砂率每下降2%~3%,混凝土的强度就会下降15%~20%,水和石灰的比重每多增加10%,混凝土的强度就会降低5%~10%。但是,在有的施工场地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混凝土的保养出现问题而导致重新配比混凝土的事故。

3.2保护层方面的问题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保护层不仅有支撑加固的作用,还有保护里面的钢筋不发生锈蚀的作用,并且还可以保护钢筋具有黏结锚固性能,但是我们往往只注重保护主筋而疏忽了箍筋的保护,让其露在外面。下面的这张图描述的就是由于保护层不当而出现的问题。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框架梁在框架柱的节点的地方,而一般的框架柱的受力钢筋的保护层为30mm,而施工方为了保护主筋使得框架梁端的保护层变为了d+30mm,但是这个设计削弱了框架梁截面抗弯的承受能力,并且在受到负荷重力后,是极其产生开裂现象的。这只是一个在施工时出现的一个问题,像这种类型的问题在实际的施工操作时还是有一些的。

3.3钢筋框架结构技术施工存在的问题

钢筋与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一样,钢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也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焊条型号和规格长度不符合要求、纵向钢筋排距不匀、节点处柱箍筋间距不符合要求、主筋位移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好像是小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却是“难题”。因为这些问题有的都是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小心造成的。

4.解决措施

针对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笔者经分析,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4.1严格把关混凝土质量问题

关于混凝土的质量问题,首先要讲的就是原材料的问题,所以在施工之前要先把工程的规划做好,对于构件结构大小以及每个构件结构需要的混凝土量都应该有相应的数据体现,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关于混凝土里面添加过多的添加剂的问题,这就要从原料的源头上把关了,在收购材料时最好是收购那些有质量证明书的材,以免造成原料的浪费。所以,必须科学配比混凝土的比重,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2科学设计保护层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般的框架结构施工设计在保护层方面都会优先保护主筋,但是这样会影响建筑整体的抗弯承载能力。所以,在进行保护层框架设计时可以在框架梁端保护层超过30mm的区段的范围内,增加一道直径间距都和框架梁箍筋相等的双肢箍,并且还要铺设4根12mm的纵向钢筋用以加固。这样就可以解决保护层方面的问题了。

4.3提高钢筋框架结构施工人员技术

针对上面分析的钢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钢筋配料、加工绑扎人员的技术素质。因为上述的焊条型号和规格长度不符合要求、纵向钢筋排距不匀、节点处柱箍筋间距不符合要求、主筋位移等等问题都是技术人员直接操作的,所以要保证技术人员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能熟悉处理纵筋、框架梁端与节点钢筋、主筋等方面的问题。

5.结语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是最主流的施工方式,它的抗震强优点是相当明显的,并且以它为技术中心建成的建筑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化建筑的要求。虽然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和钢结构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的施工方加强平时的管理,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重视,用科学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让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为我们更好的服务。

上一篇:新形势下高校工程招投标风险与控制研究 下一篇:探讨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