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构养老服务的现状及问题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22 04:07:35

我国机构养老服务的现状及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本研究以实现老人老有善养为根本原则,以推动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发展为最终目的,在综合分析大量有关机构养老服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必要性,着重对机构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关键词】机构养老;问题;现状

一、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必要性

(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空巢家庭与日剧增。六普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年化速度加快,60岁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以上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分别上升2.93和1.91个百分比。据测算,2010年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有4150万人,未来将呈上升趋势,近十年来,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重度老年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此外,老年人群体随着年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我国老年人口呈现出增速快、高龄化、病残化的现状并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的现状势必会给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另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人口流动的加速等都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发起了挑战,使机构养老成为一种日趋重要的选择。

(二)老年人对于养老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导致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量将逐步增大,并且多层次、 多元化的机构养老市场也在逐步扩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的五种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当某一层级需要得到满足后,这种需求就不再成为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了。作为老年人群体,他们首先要满足的是基本的生活照料,包括日常的起居、基本的医疗护理等,从这个方面来看,当前绝大多数老年机构都能满足入住老人这一方面的共同需求,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基本的生活照料需求固然重要,但不是老年人的唯一需求。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这些都是低层次的需要,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除了这些低层次的需求外还有理解、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在当前老年服务机构开展的服务和工作中,这些需求的满足是相当匮乏的。

(三)机构养老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翟德华、陶立群指出,机构养老方式的优势在于:服务专业化;居住环境好;无障碍设计;休闲时间多,集体生活能排解孤独;减轻子女负担;符合老人独立生活的尊严感,甚至有再婚选择的可能。潘金洪认为,入住养老院主要有以下优势:1.可以减少孤独。2.生活有安全感。3.减轻家庭养老压力。4.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此外,养老机构可以向老人提供专业化、高效的老龄服务,尤其是临终老人,在养老机构可以得到更多关怀和专业护理 。.

二、有关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的研究

我国关于机构养老现状及问题的研究近几年来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间的差距。张国平指出,常熟的机构养老开始形成城乡同步、分层分块管理新格局。但马红在湖南慈利县的研究中提到,有些乡镇还没有建立敬老院,农村有些新建的敬老院因缺乏资金而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

(二)机构养老总体供应量不足和入住率不高。一方面,总体的供养量不足,穆光宗在《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中指出,我国机构养老供不应求但资源利用率不高,按照国际标准“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50张”测算,全国老年人共需养老床位800万张,而目前仅有266.2万张,床位缺口达近540万张,远远不能适应机构养老的发展需要。李民通过对北京的养老机构的实地调查指出,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平均床位数为72张,只有个别养老机构达到500张床位的规模,半数的养老机构的床位低于32张。许华岑在《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养老机构总数多,就床位来说,不足老年人数的0.86%,较之于国际标准相差甚远。另外,满足老年人迫切需要的护理型需求得不到满足,何文炯等对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等地的调研发现,对于老年人需求量最大的护理服务,大多数养老机构都无法提供,或者护理服务能力很弱,护理型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不到浙江省养老机构总床位的20%。而另一方面,某些地区的入住率不高。孙树菡在《我国社会机构养老发展探讨》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22所养老机构,入住率最高为93. 57%,最低为58. 82%,多数都在60%至70%左右。

(三)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住养老人对机构的养老服务,特别是对机构的医疗护理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慰籍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与这种需求相适应,机构养老的硬件设施、技术含量、服务水准应大幅度提高,尤其是专业化服务水平。然而,我国目前机构养老服务仍然面临着不少困境,距离老人身心的实际需要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有很大差距,服务质量亟待提高。一是工作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而且很少参加职业培训。廖敏在《养老机构发展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工作人员大都缺乏专业培训,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临时人员占一定比例,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较低。二是我国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结构、内容单一,服务水平不高,老年人的康复护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难以满足。穆光宗在《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中指出,我国的机构养、护、医、送四大功能分离。农村的大部分机构只保障老人的最低生活标准,即包吃包住,医疗护理方面欠缺,很少关注老人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心理和精神慰藉层面。

(下转第43页)

(上接第47页)

(四)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穆光宗在《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中指出专业、负责的老年护工和管理人才短缺,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其中需要长期照料和护理的老年人将占到19.6% ,近400万。假定按照 1:4 的护理人员配置,需要1000万护理人员,但持证者现在只有2万左右。不仅如此,护理人员的周转率非常高,很多老年公寓的人员周转率高达100%,个别老年公寓甚至高达140%,政府部门需要有相关的行业职业规划,一些专业学校应在此方面加强人才培养。许爱花在《社会工作视阈下的机构养老服务》中指出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现有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 一般都是农村来的临时工或下岗女工,文化素质偏低,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基本技能,只能从事一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例如:给老人喂饭、 送水、清洗等。一些养老机构中的从业人员甚至身兼数职,服务意识淡薄。机构住养老人很难在机构养老中体会到与其他养老模式有别的专业服务,例如:康复、保健、精神慰藉服务等。

三、评述

综上所述,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机构养老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笔者发现存在几个方面的局限性:关于机构养老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忽视了特殊老年群体――五保老人无依无靠尴尬处境的研究;关于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机构层面,对老人现实需求现状研究较少,尤其是老年人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研究匮乏;另外,需高度护理的老年群体对养老机构服务需求的研究严重不足,调查发现,我国有近一半的养老机构表示只接收自理老人或以接收自理老人为主,不收住失能老人这一部分老年人群体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及入住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关于城市或农村机构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的独立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均是笼统概括为机构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将城市机构养老服务与农村机构养老服务放在一个层面上讨论,实际是,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均存在差异性,需要分别对待。

【参考文献】

[1]刘红.中国机构养老需求与供给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4).

[2]姜,夏烨.家庭养老服务网VS机构养老――一种选择机制上的融合[J].西北人口,2006(4).

[3]黄文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维护的影响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李艳君,李B.养老机构中住养老人需求及社会工作的介入探索[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10):23――24.

[5]翟德华,陶立群. 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选择决策模型理论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

[6]潘金洪.江苏省机构养老床位总量不足和供需结构失衡问题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7]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8] 许华岑.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对城市养老模式的探讨[J].四川省情,2007,(2).

[9]何文炯,杨翠迎,刘晓婷.优化配置加快发展――浙江省机构养老资源配置状况调查分析[J].当代社科视野,2008(9)

[10]孙树菡,葛英.我国社会机构养老发展探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4).

[11]许爱花.社会工作视阈下的机构养老服务[J].江淮论坛,2010(1)

[12]廖敏,张蕾.养老机构发展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长沙市养老机构及入住老人的调查与思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13]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76

[14]张恺悌. 失能老人靠谁养老[J].中国社会工作,2011(4).

上一篇:高校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下一篇:翻转教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