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探析

时间:2022-10-22 03:03:41

影响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探析

摘 要 文章采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影响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认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由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宗法制度和社会风俗等因素所决定的。

关键词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 武术 发展 因素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Yunnan Endemic Minorities Martial Arts

LI Junheng, FENG Yanqiong, CHEN Baoping

(School of Sports,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Yunnan 653100)

Abstract Adopted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 document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factor of Yunnan ethnic minorities special martial art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Yunnan ethnic minorities special martial arts is a result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many factors, it is made of a particular area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such a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and social customs.

Key words Yunnan endemic minorities;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 factors

0 前言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之称,“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是其独有的特点。云南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特有的少数民族有哈尼、白、傣、傈僳、佤、景颇、布朗、阿昌、拉祜、纳西、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共15个,每个特有的少数民族都或多或少保留有独具特色的武术内容。当前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出现了断代和缺乏继承人等状况,文化的传承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武术内容已经消亡,还有一些武术内容正在走向消亡。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影响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发展的因素,对保护和弘扬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增强国民体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影响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1 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自然环境历来就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社会早期,各民族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和不同自然界不屈的斗争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对特殊的云南地势关系会产生依恋感,对其聚居的地域会产生依恋感,居住上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而这种对地域的依恋感则会反过来制约人们开展武术项目的定位。云南位居低纬且地势较高、地形崎岖破碎,因自然条件复杂、生活所处环境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特征,从而形成目前多民族并存的空间分布。具体分为居住于坝区河谷区域的世居少数民族由于水土肥美、生活相对富庶且悠然自得、武术内容以娱乐性、游戏性为主,体现为娱乐性、休闲性和健身性;居住于半山区的特有少数武术内容为生产生活的再现,主要为传授生产技艺和劳动技能;居住于高山峡谷、高寒山区的特有少数民族多为游牧民族的后裔,长期生活在崇山峻岭、险恶的生活环境中及生存的需要,也就造就了人民勇敢、强悍的性格,武术内容有射弩、狩猎、攀爬等,多表现为与大自然抗争以及对民族性格的培养,同时内容保存得较为完整接近原态。

1.2 民族文化的影响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分化、融合、重组等形成各个独立的民族。虽各特有少数民族发展程度不同,人口数量分布不均等;但各自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形成了有别于别的民族的武术内容。因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祖先崇拜、节日习俗等,所以才产生不同丰富的、特色鲜明的武术内容。如景颇族的刀术、白族的“打霸王鞭”、傣族的“孔雀拳”、纳西族的东巴武术等,已成为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象征和代表。

1.3 节日习俗的影响

交游节日是娱乐性体育活动最密集的节日,体现了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劳动之余的身心放松,其主要内容是歌舞娱乐及游艺竞技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活动的良机。节日期间的体育活动繁多,其中就包括武术。传统节日中各族人民通过对民俗民间体育的参与和实践,不仅有效改善了各民族大众身体素质,更具有一种树立起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以及敢于接受挑战,勇于竞争的精神风貌。民俗民间体育活动具有寓教于乐、沟通人际交往的特点,是特有的一种社会场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建树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1.4 军事活动的影响

由于战争与体育在身体素质、工具使用的技能和战术等方面有相同点,所以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武术就从军事和战争中应运而生。如德昂族的武术、景颇族的刀术表现战争场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景颇族镖悍、顽强刚毅的民族性格;在怒族、独龙族、基诺族等民族中还流行驽射,并发展出了众多别具一格的驽射形式;拉祜族的“射弩”竞技是提高个人搏击技巧和强身健体为目的的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项目,现在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在云南特有数民族地区广为流传,且具有本民族的鲜明特点和区域特征。

1.5 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生产劳动是人类自身生存的第一活动,正如大多数的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一样现在仍然依靠体力获取生产资料;生产即是体育,体育为了生产。由于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所限,使得马成为人们最先最主要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工具;然而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在制造并使用工具、提高身体素质以利于生产劳动、迁移劳动方式用于放松娱乐等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最终演变流传下来的;如傈僳族表演的“上刀杆”和“跳神”、景颇族在“目”节的刀术,“在尝新米、喝新酒、祭祖先、谢神灵”时也以歌舞、射弩、登山、斗牛等体育活动来娱神和释放自己的欢乐。有的民族由于长期的迁徒或地域生存特点靠弩射杀猎物,维持生计,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一项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

1.6 宗教祭祀信仰的影响

“不同宗教形式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不尽相同,由此形成了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几乎大多数少数民族武术都寓于民族宗教祭祀活动中;神灵信仰、宗教意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核心,在各个少数民族的宗教领域里扮演着代人祈神、替民驱鬼等复杂角色;原始宗教在拉祜族整个信仰中较为广泛和深远。如傈僳族人民把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武术是拉祜族在长期的狩猎活动和宗教祭祀中逐步发展衍变而成;普米族的“祭神”、傣族“堆沙”、纳西族“东巴跳”等武术内容无一不是各民族的再现。

1.7 人口数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人口与经济是其体育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云南特有民族经济实力、人口、社会稳定程度、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方针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的发展。云南是一个以高山峡谷、高寒山区、半山区为主要地势特征的西部欠发达省份;它发展起点低,特有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分布不均且素质低,而且得不到国家的投资倾斜、缺少外资注入,这些因素致使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还制约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因此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也因人口数量不同、分布不均及经济发展层次异样而使其传承、发展不同。

1.8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影响

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弘扬、传承与普及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体育项目及提高人民身体素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我国从1953年至今共举办了9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其中云南代表团先后参加了武术、抢花炮、摔跤、射弩、秋千、陀螺、赛马、赛龙舟、高脚竞速等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中的竞技类为景颇族的《格畅堵》、傈僳族的《嘟达达》、白族的《霸王鞭》 ,技巧类为哈尼族的《嘎尼尼》、独龙族的《抢酒》,综合类的为佤族的《伉勋格》、基诺族的《咽谣纳》、傣族的《赛光》等项目。此外,云南省从1955年至今在各地州先后举办了8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说明云南省政府及相关领导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是较为重视的,为特有少数民族武术的普及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与世界体育项目接轨。

2 结束语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文化,人们了解其成因后,就应该用新的发展观来审视其未来发展的问题。要着眼于云南特有少数武术的未来发展,使其步入持续、稳定、健康、良性循环的轨道,以满足后人长久的需求。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发展研究”(2011Z092)

参考文献

[1] 杨霞.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库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96-98.

[2] 余志武.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状况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5):117-120.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数学文化教育 下一篇:以太网技术在地铁广播系统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