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新策略

时间:2022-10-22 02:40:14

浅谈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新策略

在计算机网络形成的信息环境中,对信息源的限制以及对信息的过滤变得非常困难,不同的信息都能够在大学校园中传播,从而形成复杂的信息环境。使得高校周围的信息空间难以控制,信息质量大幅度下降,高校德育空间也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坏。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高校德育进行探讨,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质量。

网络时代 高校学生 德育教育

就目前而言,传统的高校德育,显然不足以应付业己形成的网上不健康的、低俗的信息和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挑战。同志强调指出:互联网的使用使信息达到的范围,传播的速度与效果都有显著增长和提高。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化信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必须适应这一新趋势,努力加强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与改造,积极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加强大学生网络德育建设,将有利于净化学校网络信息源。唯有在互联网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思想阵地,才能真正在网上信息传播中发出最强有力的声音,从而对有害信息进行有效地抵制。

一、网络德育的基本特征

1.虚拟性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网络用户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其身份、性别、性格、行为等特征,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和篡改,并且大多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成为一个完全理想的自我。这让网络德育相应地变的虚虚实实,体现着网络德育的虚拟性。

2.开放性

网络是开放的网络,可以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有关的德育信息,也可以在网络上沟通、交流。因此,网络德育是一种真正开放形式的德育。

3.交互性

交互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双向交流,包括人人之间、人机之间的双向教育。交互性是网络德育的显著特点,它分为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交互的特点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网上双向交流,使德育工作顺利实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能动性

开展网络德育,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获知、想要感受的德育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制要求的内容,这样更容易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也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二、如何加强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

1.加大对道德教育信息的开发

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加大对道德教育信息的开发,充实道德教育内容,从互联网上查询先进国家和地区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并努力开发本土先进的道德教育理念,建立学校、社会网上道德教育信息资源库,使学生根据需要在网上选择健康的精神慰藉。网络的多媒体技术增添了道德教育的趣味性,通过各种道德教育软件来感受道德教育内容,使学习更愉快、更自主。运用网络仿真实验技术,使道德教育活动效果变得可以预见和预报。可以根据某一道德教育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现实道德教育活动,由道德教育管理者或教育者针对某一主题设计虚拟社区,让受教育者进入社区参与活动并根据活动者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导出最终结果,让学生在虚拟的社会生活中开展道德实践,有着相对的真实性,又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寓教于乐,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使得受教育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2.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网络上,老师不是面对面直接说教,而是利用网络中的E-mail、BBS等功能,提供影响和引导。因为网络的即时性、匿名性、隐蔽性和群体参与性,使每个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成为网上平等交流的网民。消除了教师职业权威带给学生的居高临下的压抑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网上,由于网民身份被电子化、虚拟化,具体的人隐藏在一个虚拟的ID号码之下,每个人更容易在网上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大胆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坦然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老师可以以一个普通网民的身份在网站上,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把握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方向,以网民熟悉的语言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释义解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这也正是后现代主义所鼓励师生发展的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3.德育认知的网络学习

传统的学生德育认知途径大多是通过班会课、思品课等德育课程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教”向学生单向传授,常常因为说教式,使老师教得难受,学生学得压抑。对此,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打破传统的教师教育的权威性,利用网络条件为教师及学生建立“德育课程资源库”,提供相关的声音、图片、动画等德育素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网上获取信息,并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对德育素材再加工,最后以多媒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例如,汉川在大地震之后,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教育,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收集资料增强学生对大地震的感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并组织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制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宣传海报及动画。

4.德育践行的网络实施

网络践行,是针对某一德育主题,设计虚拟校园、社区、家庭,利用网络特性将生活中无法亲自实践或难以实践的情形,通过模拟场景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网络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德育教育的真实。例如,结合安全教育,可以通过校园网设置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视频节目,模拟场景,让学生通过图像了解交通、火灾、地震、台风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及自救知识,并通过实际的演练进行强化;结合法律教育,开设“的危害”、“模拟法庭”等,让学生了解的危害、以及法律知识;组织学生通过网站,进行“网上祭奠活动”,为汉川大地震的逝去的遇难者,寄托一份哀思。网络德育活动将实际生活中难以尝试的问题,通过网络模拟使学生身临其境,把德育工作与社会实践结合了起来。

5.德育指导的在线进行

由于网上交流方便、灵活、自由性强、且保密性好,学生在网上往往能够袒露现实中不会表达的思想观念、或苦闷烦恼,因而构成了一个相对真实的反映受教育者心声和思想轨迹的独特环境和优势空间。而利用好这个网络特征,因势利导,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为此,可以通过网络开设“班级博客”、“班级网页”、开设“心理辅导室”、“阳光小屋”板块等,给予学生倾述解压的平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此外,通过MSN、QQ群实现了即时对话、在线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轨迹,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干预,开展在线德育和互动式德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互联网对于高校德育的改进和创新既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要主动走上网络,积极探索网络德育的规律性,发挥网络德育对高校大学生行为发展的有效的引导作用,以解决网络道德失范这一工作为重点,形成有效的高校德育网络体系,构建网络德育的新模式,保持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实效性和持久性。

上一篇:试论青少年品牌活动创建应遵循的原则 下一篇:关于心理自助小常识活页的探索及操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