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 第6期

时间:2022-10-22 02:09:29

养殖 第6期

养猪误区三:正确对待发烧

猪在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体温是不一样的。猪的直肠温度变化范围如下:刚生出来的小猪体温是39℃,出生一小时后的体温是36.8℃,出生12小时后是38℃,24小时后是38.6℃,哺乳猪到断奶期间的体温是39.2℃,断奶猪(体重9千克~18千克)的体温是39.3℃,架子猪(体重27千克~45千克)的体温是39℃,育肥猪(体重45千克~90千克)的体温是38.8℃。妊娠母猪的体温是38.7℃,母猪产前24小时的体温是38.7℃,产前12小时的体温是38.9℃,产前6小时的体温是39℃,生第一头小猪时体温达到39.4℃,产后12小时体温是39.7℃,产后24小时的体温是40℃,母猪产后一周到断奶体温是39.3℃,断奶后一天是38.6℃;种公猪的体温一般情况下是38.4℃。

这些温度数据只是一个平均值。因为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猪的体温不一样;公猪和母猪的体温也不一样;猪吃药、打疫苗都会影响到体温的变化,波动范围在±0.3℃,而且猪在受到刺激、剧烈运动后体温也会升高,尤其是母猪,产后体温达到40.3℃都是正常的。

所以现在很多猪场在猪体温达到40℃时就打退烧针是非常有害的。一般猪的体温在40℃左右,根本不是什么高热病,41.5℃以上才能称得上是高热。

猪的体温并不是猪疾病的直接反映,剧烈运动后的猪体温偏高,可达到40℃,属正常体温。另外,有的体温计存在误差,用质量不合格的体温计测量也会出现偏差。温度计是兽医最基本的工具之一,用它测量猪的体温只起一个辅助诊断作用。在测量猪的体温时,41℃以下建议不要打退烧针,也不要吃退烧药,因为猪体温一定范围内的升高往往是猪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体温升高后,猪的抗病力增强,能积极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帮助机体预防疾病、战胜疾病。有时低烧是有益的,应给予保护。

发现猪低烧时,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呢?第一,要让猪充分休息,使猪的身体机能得到保护。切忌惊扰猪,不要让猪处于一种惊恐状态。猪因为惊恐而剧烈运动一次,病情就会加重一次。第二,要加强营养,常用的办法是喂鸡蛋。因为猪低烧时,身体不适,消化机能减弱,营养欠缺,就需要更多营养的食物来促进机体尽快恢复。第三,猪发烧时,在猪舍内铺上厚厚的稻草。猪睡在稻草上,既有利于保持体温,又有利于舒适地休息,能尽快恢复健康。实践证明:低烧的猪不用打针吃药,这和人感冒后不吃药也会好是一个道理。如果人感冒后注意休息,注意护理,也会好得快些,但感冒后吃错药、乱吃药、乱打针,病情不但不会好转,反而会加重。

很多兽医有这样一种错误观念:在母猪产仔后,体温往往在40℃以上,就认为是发烧,是一种产后热,需采取预防。因此在生仔前后,给母猪吃退烧药、打退烧针,其结果是母猪的体温降到了39℃,但母猪的健康受到了摧残,导致奶水质量差,乳猪吃奶后拉稀,成活率大幅下降。母猪哺乳阶段前后,铺上厚厚的稻草对母猪才是有益的。

在测量母猪体温时,可以用温度计,也可以通过比较呼吸频率来判定猪的体温。育肥猪静卧时呼吸频率一般在25~35次/分,静卧时呼吸过快表明体温升高;母猪产仔时,呼吸会加快,平时是20次/分左右,但是产前24小时为40次/分,产前6小时为90次/分,主要是由于产仔时剧痛引起的。母猪产仔时,观察呼吸频率对体温测试只是一个参考。

(摘自叶传林主编《养猪新思维》,未完待续)

猪饲料巧处理

一、酸化处理

为了弥补断乳仔猪胃酸不足造成的消化不良,应对饲料进行酸化处理。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1%~3%柠檬酸或乳酸,使饲料的pH值降到5左右,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0.3%的胃蛋白酶制剂。

二、发酵处理

取小苏打、甜酒曲、海蛸粉、辣蓼各50克,六一散3袋、茶叶5克,贯众、山药、茯苓、陈皮各250克,葡萄糖500克,分别研磨然后混匀,再加入5个鸡蛋清、6千克细米糠拌匀,加水调和至手握紧能成团,松手即散(含水量65%左右)时,装入容器压紧发酵,温度必须控制在35℃~45℃之间,冬天温度低需要盖塑料薄膜和其他保温物。3天后,料呈黄色并且有浓烈甜苹果芳香时,即为自制“药曲种”,敞开放在阴凉处晾干备用。喂时,按粗饲料粉40%、麦麸10%、骨粉2%、鱼粉2%、玉米45%、复合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一袋的比例,每50千克饲料中拌入自配“药曲种”150克,另加清水50千克调和,温度、湿度与“药曲种”相同,然后把饲料装入容器内经24小时发酵,待产生浓烈甜酒苹果香味时,就可取用饲喂,每日按4次喂给,每次喂2千克~3千克,并在每次吃完后搭喂些青绿饲料。

三、糖化处理

玉米、大麦、高粱等精料,都含有丰富的淀粉,如果进行糖化处理,不仅可以改善饲料适口性,而且也更容易消化。先把粉碎后的精料放入容器内,然后倒入2~2.5倍80℃~90℃的热水充分搅拌成糊状,为了不使饲料温度迅速下降,可在饲料表面撒一层厚约5厘米的干料面,盖上木盖或塑料薄膜,使温度保持在55℃~60℃,过3~4小时即可使饲料糖化,糖化好的饲料,贮存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4小时,以随制随喂为宜,以免酸败变质。

(钱 程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动植物诊所)

转地养蜂八注意

一、选择好天气转运 转运养蜂,一旦在途中遇到恶劣天气,就会给养蜂带来损失。因此,蜂箱转运前,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择一段晴好天气开始转运。如果气温高最好选择在早晚赶路,并要带好篷布,做好遮风避雨的准备。

二、蜂箱要装实绑牢 转运启动前,一定要细致检查蜂箱是否有朽烂情况,蜂箱的码放情况,绳子的松紧程度,蜂箱的通风透气情况以及运载车辆的安全情况等,以免途中发生意外。

三、提前停止喂糖用药 转运前1~2天就停止喂糖,不能打药。如果喂了糖,一路上蜂群无事可干它们会为争糖而混乱;如果打了药,它们在箱内活动不开,就会在蜂箱里慌乱,甚至相互攻击,均会导致蜜蜂损失。如果路途远又怕蜜蜂挨饿,可用纱布包白糖或水果糖分挂在蜂箱内侧供蜜蜂采食。

四、谨防搬运途中饿蜂 蜜蜂在搬运途中,如果缺粉起运,运途中幼蜂易饿死,造成蜜蜂“断档脱节”。因此,如果起运前几天连续下雨,蜂箱内难免会缺花粉,这时如果检查到缺花粉就一定要等到天晴蜜蜂采集到了一定量花粉再搬运。

五、不能让蜜蜂缺水 在运输途中,如果缺了水,再加上箱内温度上升,蜜蜂很容易死亡。因此,要经常隔纱往巢内喂水器加水或在巢门口喂水,每群蜜蜂每天200克左右。如果天气炎热,还需在蜂箱外适时洒水。

六、蜂箱不能一字形摆放 蜜蜂有迎风飞的习性,如果将蜂箱摆成一字长形,稍遇风大就会造成偏集,或飞向别的蜂群,因此最好摆成圆形或是方形,然后将人住的帐篷搭建在风口上。

七、不能靠近强蜂群 蜂群有强弱之分,如果到达目的地后别人已经放置有比自己强的蜂群,必须要远离,如果离得太近,别人的蜜蜂会来你的蜂群抢夺蜂蜜,伤害蜜蜂。

八、离花源不能太远 蜜蜂采蜜采粉与车辆运货一个道理,距离越近跑的趟数越多,蜜产量越高,效益也就越高。

(张洪强 江苏省滨海市三养蜂基地)

鱼塘遭水灾后,如何尽快挽回损失?

一、抓紧恢复养殖功能 水灾过后,很多池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应及时清理池塘、维修网箱,尽量减少养殖的水产品逃逸。对退水后的池塘坝埂要加高、加宽、加固,加强检查,防止复溃。对因受洪水影响的机电设备,如增氧机、水泵、照明设施等也应尽快维护和保养,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池塘主要进排水口要及时清除淤泥。

二、尽早补放适宜鱼种 池塘修复后,养殖户应根据池塘特点,因地制宜补放草鱼、鲤鱼、鲫鱼等快速生长的鱼种,放养数量视池塘条件而定,一般鱼塘选择10厘米以上的鱼种,投放量控制在1500尾/亩~2000尾/亩。对于池塘养殖鱼类逃逸比例低于50%的,可以适当补充投放鱼种;对于损失超过50%的鱼塘,最好采取并塘养殖。

三、加强投喂优质饲料 水灾过后,水产动物的体质较差,必须科学投喂优质新鲜饲料。针对不同养殖品种的食性特点,选择新鲜、适口、营养的优质饲料。投喂的精饲料要营养全面,草料不能带泥和杂质,动物性饲料必须经过清腐和消毒。投喂要以精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精、粗合理搭配。切忌投喂过多,以免败坏水质。具体根据天气、水色、水温、水产动物的活动情况及摄食状况酌情增减,灵活掌握,做到定时、定质、定位、定量投喂。青饲料投喂前要用漂白粉消毒,配合饲料中可添加维生素C,以增加水产动物对致病因素的抗病力。

四、注重提高水源质量 好的水源是水产养殖的重要保证。由于大量的雨水稀释,鱼塘水质偏瘦,浮游生物繁殖缓慢,必须加强施肥,尽快培育浮游生物;同时开动增氧机,使鱼塘底部的有机质快速分解发酵,培肥水质。缺少有机肥,可用尿素5千克/亩、磷肥2.5千克/亩化水溶解后全塘泼洒,用以培肥水质,为重新补放的鱼种培养丰富的生物饵料。以养殖虾、蟹为主的鱼塘,重点是提高水体透明度,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为佳,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50厘米水深;以养殖鲢、鳙、鲫鱼为主的鱼塘,水色宜保持嫩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20厘米~30厘米水深;以养殖草、鲤鱼为主的鱼塘,水色以草绿色或黄褐色为好,透明度在30厘米~40厘米水深。

五、认真搞好池塘消毒 洪水过后,容易发生鱼病,所以要对池塘、网围、工具等进行消毒。消毒可以采用漂白粉、强氯糖或优氯净(按使用说明书的用量标准使用),全池泼洒,过一周再用生石灰20×10-6全池泼洒。没有被洪水淹过的池塘,也要进行换水,定期消毒,一般情况每15天消毒1次。在消毒后5~7天,可以向鱼塘中施用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改良池塘水质。

六、加强鱼塘巡视管理 由于持续降雨,光照条件差,光合作用能力弱,水体溶氧少,加上洪水过后天气闷热,大量地表有机物及其他杂质被雨水带入鱼塘,耗氧量增多,引起水质恶化,易导致鱼缺氧泛塘。所以要加强巡塘,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色、水质变化,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和有无浮头、发病现象等,发现残饵剩料,及时清除,以防败坏水质。出现缺氧预兆时,要立即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避免泛塘。

七、谨防鱼病暴发流行 水灾过后,由于消毒不及时或消毒不彻底,加之气温或高或低,细菌性出血病、烂腮病、肠炎病等病源很容易滋生繁殖。因此,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病害防治,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病的池塘或网箱,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及症状,可选用不同性状的药物对症治疗。

(周羽英 江苏省滨海市康乐水产局)

上一篇:助力三夏帮扶忙 情系三农爱心扬 下一篇:加工贮藏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