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3-12-06 17:13:49

养殖业规划

养殖业规划范文第1篇

一、上海畜牧业的短板

上海畜牧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几任市长的重视支持下,上海的畜牧业在1996年时到达了产业的巅峰,当时的生猪年出栏达到478.74万头,生鲜乳年产量达到22.01万吨,鲜蛋年产量达到14.88万吨,肉禽年上市量达到18446万羽,自给率分别达到30%、100%、85%、80%,为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的安全运行和人民生活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上海的郊区地域狭小,再加上水系纵横、村庄密布、耕地零碎,构成了畜牧产业发展的先天不足,稍有不慎即会引爆产业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矛盾,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极大。1.历史存量造成的影响。在2000年之前的畜牧业大发展时期,随着“菜篮子”工程、“家家富”工程等各级政府民生工程、农民致富工程的实施,做大了上海的畜牧产业,富裕了养殖业主,但也造就了大量位于村庄、河道旁边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畜禽养殖单元,有些养殖单元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扩越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势在必然。2.现实增量造成的影响。2007年以后实施的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程,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许多新建畜禽场的选址缺少合理性,特别是存在着距离规避物太近、截取河道作为氧化塘、棚舍密度过高等现象,对周边环境特别是河道的影响不容置疑。3.养殖者环保意识薄弱造成的影响。2000年以后连续实施的五轮畜禽场粪污减排工程以及随后实施的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程,市、区两级财政都针对粪污处理设施和资源化利用投入巨资,以期解决畜禽养殖场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顽疾,但是检查发现只有50%左右的工程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还有50%的工程由于人为因素没有运转起来。那些没有实施政府专项治理工程的养殖场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4.缺少土地配置造成的影响。畜禽养殖场周边有真正配套农田的不多,处理好的畜禽粪尿能顺利还田的不多,污水纳管、达标排放又受到地理位置、处理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畜禽场液态污物消纳缺少载体。

二、规划编制的因由

上海在2005年就完成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退养任务,共计退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59个。“十二五”开始就着手对乱搭建、乱排放、乱用投入品的畜禽养殖场户,即不规范畜禽场户实施全面整治,第一阶段共计整治不规范畜禽场户6400家,第二阶段共计整治2720家。开展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户的集中整治,对于提升上海畜禽养殖行业的形象、降低畜禽粪尿的污染、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实施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户的整治,仅仅消除了上海畜禽养殖业众多不足中的一小部分,潜在的风险点还有很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密集区域粪尿出路问题,难以找到突破口。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又频繁出台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规章文件,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以后,觉得只有鼓起壮士断腕勇气,才能彻底改变畜禽养殖业存在的先天不足,进而真正迈向上海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新坦途。1.国家层面有关生态文明的要求。2012年11月,党的十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10月,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要求根据生态承载能力确定畜禽实际养殖量。2015年5月20日,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2015年4月10日,农业部的《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都专门列出了关于综合治理养殖污染的举措。国家层面关于农村、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精神和要求,对于上海重新设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2.地方有关农村环境治理的要求。2015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并提出:“积极主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实际畜禽养殖量,编制实施《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2015年12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提出:“开展不规范畜禽养殖户清理整治,进一步控制畜禽养殖总量,编制实施本市养殖业布局规划,开展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严格控制规模化场污染物排放”。此外,在上海市贯彻国家“气十条”、“土十条”的实施方案中,也有规范畜禽养殖场污染排放行为的具体内容。上海市出台的这些文件都对畜牧业生存形成无形压力,再不进行畜牧业顶层设计,这个产业在上海大部分地区很快就会全军覆没。

三、规划编制的过程

规划按照“上下结合”的工作思路,由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牵头、专业规划设计公司编制、技术专家论证、市区政府审核通过。编制过程主要分为前期准备、试点工作、区县推进和市级成果四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1月)。2014年10月9日,市农委、市规土局和市环保局联合召开了全市养殖业布局规划工作大会,确定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本规划编制分为“1+9”两个层次,分别为市级层面的总体布局规划和9个区县的分区县实施规划,并选取浦东新区作为规划试点区。2015年2月10日,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2015—2040年)编制工作的通知》。2.试点工作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4月)。浦东新区作为养殖业布局规划的试点区,率先开展了扎实的现状调研和规划方案编制,通过“三上三下”不断完善规划方案,至2015年3月底形成汇报方案,2015年4月召开了试点方案专家评审会,初步完成了规划试点工作。之后,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多次减量调整后,浦东新区养殖业布局规划最终确定。3.区县推进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在浦东新区开展试点的同时,2015年3月全面启动其余8个涉农郊区县的养殖业布局规划工作。至2015年6月中旬,各区县养殖业布局规划编制完成,评审工作全部完成。光明食品集团分布于郊区县的养殖场纳入所在区县的布局规划。4.市级成果阶段(2015年3月~2016年2月)。市级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区县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同步推进,期间市农委、市规土局和市环保局领导和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规划编制工作。2015年6月23日,市农委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规划方案。6月26日,市农委组织召开三部门联合会审会议,规划方案通过了联合审议,形成了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成果。7月15日,三部门以《关于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联合上报市政府。市级领导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于8月19日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情况汇报,指出转变保有量观念,发挥大市场、大流通以及企业异地养殖的优势,形成可控的养殖量。要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原则,形成域内、域外合理的生产布局。9月17日,市级领导再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全市养殖业布局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2016年2月市政府最终批复《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2015—2040)》。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是一部涵盖近期和远期的专项规划,2020年是规划的近期目标,2040年是规划的远期目标。规划包括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和水产养殖业布局规划(限于篇幅不涉及此部分内容)两大篇章。畜禽养殖布局规划主要包含两种畜禽类型,共计六大品种,一是有管控要求的四大畜禽品种:生猪、奶牛、蛋鸡、肉鸡;二是无管控要求的两大畜禽品种:种鸽和肉羊。编制范围包括上海市域范围的九个郊区县。规划编制分“1+9”两个层次,分别为市级层面的总体布局规划和九个区县的分区实施规划。包括总则、相关规划衔接、畜禽养殖业相关研究、水产养殖业相关研究、畜禽养殖业布局规划、水产养殖业布局规划、各区县养殖业布局规划和实施措施与政策建议八个部分。1.规划目标。综合统筹养殖业发展要求、规划土地管控要求、环保控制要求,按照“规模减量、布局优化、环境优先”的规划导向,明确畜牧业总体发展目标,合理确定近、远期畜禽保有量指标,保障畜禽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养殖业生态环境,最终形成养殖结构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产品高端优质的都市型养殖业新格局。2.研究结论。规划配套开展了相关专题的研究,作为规划编制的技术支撑。在现状统计标准方面,本次规划现状调研统计对象为具有独立用地(用于养殖的独立结构房屋),且占地面积在1亩以上的养殖场户,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统计畜禽品种为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羊、种鸽六大类品种,其中,生猪、奶牛、蛋鸡、肉鸡纳入本次规划管控。在保留畜禽养殖场规模标准方面,纳入本次规划保留的畜禽养殖场规模标准为:奶牛存栏300头以上,生猪年出栏10000头以上,蛋鸡存栏10000羽以上,肉鸡年出栏100000羽以上,种鸽存栏10000对以上,肉羊年出栏500头以上。在畜禽品种间的换算标准方面,确定不同畜禽品种按畜禽粪尿量折算成出栏标准猪的换算标准为:1头存栏奶牛折算成20头出栏标准猪,15只存栏蛋鸡折算成1头出栏标准猪,150只出栏肉鸡折算成1头出栏标准猪。在土地承载标准方面,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畜禽环境承载力的有关标准,结合上海地区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得出每亩永久基本农田的畜禽承载力为存栏标准猪1.5头(即出栏标准猪3头),同时提出畜禽环境承载力的预警值,即郊区永久基本农田承载比例为40%,农场为80%。在畜禽养殖量控制方面,上海市域范围内出栏标准猪不低于200万头,涉及9个区县的规划导向分为三类:一是全部退养的闵行区、宝山区和青浦区,二是逐步消减的嘉定区、浦东新区和奉贤区,三是适度保持现状规模的金山区、松江区和崇明县。3.现状概况。规划开展了“一点一档”的现状调研,摸清了底数。全市现状独立占地1亩以上的畜禽养殖场共计1496个,总用地面积约2.31万亩。其中涉及管控的四大畜禽品种现状养殖总量(折算成出栏标准猪)为343万头,养殖场数量为1237个,占地面积为20697亩。另外,不涉及管控的种鸽场91个,占地面积为1118亩,肉羊养殖场168个,占地面积为1326亩。4.规划最终结果。至2020年底,计划退养畜禽养殖场数为1013个,新建27个,届时纳入规划管控(规划保留)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251个,养殖规模为200万头出栏标准猪,占地面积为12567亩。到2040年底,纳入规划管控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178个,相比2020年减少73个场,养殖规模为160万头出栏标准猪,占地面积为9656亩。

五、规划实施带来的思考

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的编制实际上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判断而顺势推进的一项工作,得到了绝大部分区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社会反响也比较平稳。目前,贯彻、实施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已经写入市、区两级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同时也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虽然上海市级层面至今还未出台配套支持政策,但是,各个区县层面的畜禽场退养的支持政策已经陆续出台,规划不保留畜禽场的退养工作和规划保留畜禽场的环保提升工作均在紧锣密鼓展开。纵观规划出台后近一年的工作实践,有些问题还得关注。1.在畜禽场退养进度上存在着极度不平衡性。要在五年时间里对1000多个规划不保留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施退养,已经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近来随着上海贯彻“国家水十条”重拳治理黑臭河道专项工作的展开,上海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规划不保留养殖场的退养工作调整为“五年工作三年完成”,这对经济相对薄弱的金山、崇明等区县以及要靠企业自有资金退养的光明集团,实在是雪上加霜,这不仅引发了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畏难情绪,而且也加大了一些畜禽养殖场户的抵触情绪,退养工作难度陡增。而一些财力雄厚的区则频频突破年度专项预算,紧紧发动各级政府的力量,组织宣传、动员工作,加班加点赶进度。现在,区县之间养殖场退养进度的不平衡性相当明显。所以,在市级层面筹措财政资金,对困难区县和有关单位实施适当奖补已经刻不容缓。2.在畜禽养殖场生物安全控制上存在着很大的威胁性。伴随着不断掀起的畜禽场整治退养高潮,人畜不规范流动屡禁不绝,畜禽养殖场生物安全堪忧,加上养殖场主忙于商讨退养的补偿,疏于日常管理,畜禽养殖人员忙于寻找下家,心不在焉,这些场乃至整个区域防疫隐患凸显。同时,由于畜禽场整治退养地区的长效性管理没有及时跟上,从非法途径购入苗鸡、苗羊进行家庭养殖的案例也不少,重大动物疫病引入的风险极大,无形之中增添了动物疫病防控的难度。3.在畜禽场粪污处理能力水平提升上存在着相当的迫切性。那些规划保留的畜禽养殖场将实行“双证管理”,即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排污许可证“双证管理”,不仅接受农牧部门的日常监督,而且还要接受环保部门的严格监管。众所周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最大的短板是粪污的处理问题,现有的粪污处理设施、处理工艺还不能完全达到环保监管的要求。规划保留的畜禽养殖场若要长久生存下去,必须加大环保投入,更新设施设备,完善处理工艺,实施种养结合,加强末端监控。同时设法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承担畜禽粪污处理运行相关事务。4.在绿色生态农业打造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绿色、生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是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当前,上海正在大张旗鼓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以实现农业的永续发展。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是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化,要求至2020年化肥的施用量在2015年的基础上下降20%。但是,没有了畜禽有机肥,少用了化肥,怎能生产出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的农副产品?好让业内专业人士担忧!特别是青浦、奉贤、浦东三个区,仍将保有全市总量三分之一以上的永久基本农田,仍将种植大量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而这些地区由于畜禽养殖业退养过度,极有可能造成农业内部生态循环链断裂,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可能也会无从谈起。

养殖业规划范文第2篇

苏坂乡位于市新罗区东北部,东南与漳平市的基太、拱桥镇交界,西南与雁石镇相邻,气候温和,全乡现有耕地面积10838亩,林地面为15万亩,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等较为丰富。近年来,我乡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突出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形成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相融合的新格局,我乡养殖业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在生态建设、环境整治、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详尽细致的工作部署。

乡目前养殖业污染现状

我乡除了一家达标养殖户以外,其它的畜禽养殖都还处于粗放养殖阶段,普遍存在污染能力治理弱、缺乏统一规划、养殖布局不合理及“重养殖、轻防治”等问题,一些养殖户对污染治理不重视,存在着偷排、漏排的现象。村庄内有大量的散养户,对村庄内环境造成很多污染。

我乡现有养殖业污染治理面临的问题

我乡是农业大镇,全乡污染治理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成为农村环境为题突出的主要原因,全乡农业人口多,人均收入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产业项目投资偏低,粗放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了全乡的环境污染整治压力,很多农户都是要靠养猪养家糊口,这对治理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不利于整体环境改善。

2、我乡环境保护和养殖业污染治理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由于我乡财政比较困难,无力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全乡村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资金来源上缺乏必要的投资渠道,政策上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

3、我乡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基础薄弱,治理难度大。各村养殖户分步很散,污染分布面广,治理难度大,相关的污染治理等环保体制也极不完善,一些大型养殖户对环保设施不重视。

4、我乡是农村占主导的乡镇,对农村环境污染和治理的重视度和社会关注度不够,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宣传教育不够,意识不强。

在“十二五”期间我乡环境保护和养殖业污染治理的规划原则、规划时限及目标

1、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对全乡养殖业综合整治进行规划,根据我乡实际情况和环保及污染治理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突出解决全乡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规划集中养殖模式,选择发展前景好、有典型意义的村进行示范点治理。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规划中力求实事求是原则,根据上级部门对我乡的关心,完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美山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3)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引进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治理设施(现阶段已有多家养殖户开始使用海荣技术和ABS生物固氮技术),有效解决我乡面临的环境问题,并结合本乡实际,创新机制,保证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的保护和治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制定有利于我乡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优惠政策。

(4)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充分发挥乡政府及乡相关智能部门、单位的主导作用,落实环保和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维护群众的权益,加强对全乡群众的环保及污染防治教育,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群众及社会力量参与本乡的环保和污染防治。

2、规划时限及目标

(1)规划时限

规划时限为2011年至2015年,其中分为2011年-2012年为第一阶段,2013年-2015年为第二阶段。

(2)规划目标

①到2012年底,对全乡11个村的环境连片整治综合治理基本上完成验收,并开始投入使用,这一部份上使部分养殖废水得到处理,各村庄生活区内实现无猪,2012年底对全乡所有养殖户建立长效的干清粪管理模式,一些大型的养殖户(16家),完善其处理模式,使其污染设施必须达到深度处理工艺的要求。

②2013-2015年,属于保持期,对全乡养殖业污染进行综合评价后,对2012年取的成绩进行巩固,其本上拆除关闭掉一些处理设施不合格的猪场,探索新的养殖模式,争取所有养殖户实现达标排放和零排放。

到2015年底,要达到全乡人居环境和生态明显改善的要求,环保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全面提升,养殖业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全镇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

我乡“十二五”期间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方案、措施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1)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的宜养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合理布局,推行种养结合,走生态养殖道路;推进健康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积极推进人畜分离和圈舍改造,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科学划定畜禽养殖区域,改变传统人畜混居现象,全面开展养殖业的污染监测和防治。

(2)实行村村集中养殖模式。各村因地制宜,实现集中选址,集中养殖,这样使资金更加集中,使处理模式更加规范,也可以使处理设施更加完善。当然也可以使村庄生活区内过到无猪,实现人畜分离。

(3)创新机制,综合治理。按照区、乡养殖规划,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的养殖区域规划,控制养殖总量。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两违”整治和畜牧业发展有关政策兑现,削减养殖总量。鼓励和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原则,对畜禽粪便及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鼓励和支持新发展林果业实现林牧结合,对自觉开展猪粪配送到果蔬基地、苗木基地、果园等田头的生猪养殖场给予一定贴补,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实施。积极探索推广新的环保机制。拟确定一个村为试点,组建生猪养殖合作社,通过社员内部自律和互相监督实现废物废水零排放,呈请区政府给予批示。

(4)严肃纪律,强化考评。严格按照区里丈量要求及补偿标准测量己关闭拆除的养猪场,杜绝和敷衍了事的工作作风;坚决落实村环保“一票否决”制及干部问责制,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村和责任人,将给予“一票否决”及通报批评、效能告诫。

(5)强化耳标管理机制。对耳标分配采取层层管理审批。对不配合或治理不过标的养殖场,乡兽医站不给发放。对需要耳标的养殖场应提前书面申请,由包场干部实地检查其排污设施后在签字,在交由分管领导审批,审批后由党政办开出证明给乡兽医站,然后才能发放耳标。在发给耳标时,养殖户必须按他耳标发放数量缴纳排污费,确保不漏掉一头猪。

养殖场申报耳标包场干部签字包片领导签字动物防疫员签字乡镇畜牧站领取

养殖业规划范文第3篇

1.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发展现状

据2012年末数据显示,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620万头(只),其中主要畜禽饲养量:生猪39.96万头、奶牛1.18万头、肉牛2.05万头、绵羊(肉绒羊)38.88万只、禽类530万只,全区现有备案在册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147家,其中奶牛场31家、肉牛场6家、蛋鸡场21家、肉鸡场5家、生猪场41家、养羊场38家、养鹿场3家、养鸽场1家、养貉场1家,畜禽规模化养殖生产总量接近300万头(只),规模化养殖生产比重占畜禽总饲养量的48.2%。

2.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规模养殖用地难 发展规模化养殖缺乏总体规划,建设规模化养殖场用地没有纳入用地计划,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无章可循,随意性强。《畜牧法》和各级政府促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发展相关政策中“畜禽规模养殖场(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的规定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发展规模化养殖占地难的矛盾十分突出,制约了规模化养殖场快速发展。

2.2建场选址不科学 有的畜禽养殖场选址距离村庄、学校、居民区和主要交通要道较近,存在不同程度疫病的流行和环境污染隐患。

2.3场区布局不合理 大部分畜禽养殖场存在场区布局缺乏科学规划,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粪污处理区不分离,圈舍建设标准低,净、污道不分,防疫消毒和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很难为畜禽健康生长营造适宜环境。

2.4饲养管理不规范 一些养殖场标准化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建立或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养殖档案填写不完整,低水平、高耗能养殖导致经营效益不高。

2.5养殖污染压力大 畜禽规模化养殖使得粪污产生量增加,由于建造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投入成本大,依靠养殖场自身出资负担过重难以实施,一些养殖场采用简单粪污堆放处理形式,给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2.6产业发展水平低 洮北区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比较少,企业基地建设和带动农户能力差,企业与农户缺乏有效对接,农村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不足,作用发挥有限,组织化程度不高,畜禽养殖存在着无序性,受市场影响较大,市场行情好时养殖量剧增,行情低时陡减,时常出现产品的“短缺”和“过剩”现象。

2.7发展资金较短缺 畜禽规模化养殖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一些养殖企业由于财力有限,小额农贷额度偏低,难以对规模养殖提供支持,再生产投入不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3.促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发展的建议

3.1科学布局规划 一是要制定畜禽养殖总体发展规划。在养殖场(小区)建设中,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及标准化养殖“六化”要求,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的禁养区、限养区;二是要科学选址。规模养殖场应该地势高,水源足,远离污染源,排污方便,距居民点、铁路和主要公路500米以上;三是养殖场区布局要合理。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分离,净道、污道分开,防疫消毒和污水处理设施健全;四是圈舍设计要科学。既要冬暖夏凉,又要利于通风,为畜禽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2培育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骨干力量,要积极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配套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通过订单连接、服务连接、资产连接等形式,建立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各类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增强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安排养殖生产。

3.3重视减排环保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建立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养殖生产与粪污排放无害化处理同步进行,防止造成环境污染。鼓励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开展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环保、生态养殖。

3.4搞好技术服务 牧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突出科技兴牧,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力度,定期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养殖者学标准、用标准意识;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养殖场需求,送科技入户,指导养殖场规范化建设,引导养殖场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先进技术,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建设,坚持“引、育、繁”相结合方针,推广冷配技术,满足畜牧业发展对良种的需求,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搞好防疫监测预警,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和消毒灭源工作,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3.5实行规范管理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推行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途径。政府部门要把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实际,增强服务意识,营造良好氛围,引导、组织广大农户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二是建章立制。养殖场要建立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畜禽养殖场管理制度”、“畜禽养殖场饲养员岗位职责”、“畜禽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制度”、“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畜禽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等,完善畜禽养殖档案,详实记录养殖档案中规定的各种内容;三是依法治牧。相关部门要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普法力度,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严格行政执法,打击违法经营行为,保障全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养殖业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牧区;养殖业;环境影响

1一些养殖场拆迁、关停的原因

党的十以来,保护生态,建设美丽乡村,“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渐成共识。随之而来的农村环境整治及综合执法检查,使人们开始关注养殖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导致部分养殖场被执法部门叫停,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1污染水源地

有些乡镇,牛、猪、鸡等养殖场(舍)被环保部门叫停而搬迁,原因是位置处于水源保护区内,距饮水管道太近,存在污染隐患。

1.2污染空气

泾川县某养殖大镇,养殖业种类齐全,规模庞大,水平高,效益好,是领跑全县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但形成规模之后,养殖对该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趋严重,主要是造成了明显的空气污染。到此镇后,无论在街道、机关单位、居民区里,到处能感觉到弥漫在空气中的猪、鸡粪便的刺鼻味,外来者往往感觉很不适应。经济效益上去了,空气质量下降了,这是一个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甚至相冲突、“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两难抉择的实例,值得引以为戒。

1.3影响交通

有的养殖场过于贴近公路主干线,公路稍有改扩建,就得搬迁,导致重复建设和养殖中断,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交通,增大了国家财政负担。

2发展建议

养殖业能够带动各项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收入,但其导致的环境污染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2.1养殖业需要科学、可持续发展

2.1.1必须立足长远,做好规划布局在养殖区域规划上,要至少着眼20年甚至50年的未来发展,把养殖业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去定位,做考量,增强前瞻性,给其他民生项目建设作出让步,这不是自卑,而是高瞻远瞩,未雨绸缪。2.1.2对辖区的养殖业做好区域规划县级畜牧部门,应划出片区,限定范围,确定养殖项目,预设养殖规模,做到计划领先,宏观指导在前,有监督、有规范、有约束,把一切置于规划与计划之中,避免一哄而上的不理智行为。2.1.3要结合划片,做好养殖业总体布局特别是要把居民区(住宅区)与养殖区严格分开,养殖区必须远离村庄、学校、街道、社区、住宅、道路等人口稠密和活动区域,特别要远离水源地,坚持500m的距离标准,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必须遵守。2.1.4要规划到位,必须做足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决策者应充分熟悉县情乡情和民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部署,突出重点。一要考察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水、草、土地等各种资源,了解这些客观条件到底适合干什么,是适合养殖、种植、兴办工厂,还是适合发展旅游;二要调查群众意愿,是否愿意从事养殖,是否有相关经验和知识,是否有决心和勇气。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做好准备工作,形成规划预案,打好规划基础,保证规划质量。

2.2养殖业发展必须考虑环境因素

规划时既要考虑养殖对环境的依赖性,以及环境的承载力,又要注意该养殖项目未来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要提高忧患意识,注意规避风险,趋利避害。譬如,养殖对周围水、空气、土壤、农作物等有何正负面影响,都要考虑清楚。

2.3认真做好对环境形势的预判和评估

规划中要减少盲目性,防止头脑发热,感情用事;更要增强法治思维,将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主动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不撞底线,更不碰“红线”,彻底杜绝盲目乱建。

2.4要增强决策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养殖业的每一项决策,关乎群众利益,关乎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甚至影响到脱贫致富目标的实现,国家输不起,群众赔不起,要提到扶贫攻坚的高度来对待,所以,需要科学、理性的决策,要有严密的论证,谋划长远。

2.5要避免短期行为和短线思维

避免急功近利,不按科学决策,不按原则办事。决策者尤其要克服搞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的思想,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脚踏实地,敬业奉献,真正把自己管辖的养殖业办实、办好,除弊兴利,取信于民,造福大众,让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如此,养殖业发展才能走上正轨,“建而拆、开而停”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非牧区养殖业才能良性循环,获得可持续发展。

养殖业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防控;对策

1引言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步伐的加快,近几年蓬安县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一方面满足了城乡居民对猪、牛、羊肉类的需求,另一方面造成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水、粪便与污水更加大量与集中,所带来的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有很多养殖场修建时不规范,大多实行农家分散饲料养殖,造成养殖业纳入环境管理的比例较低,达不到管控的要求。

2养殖业现实基础

近年来,蓬安县畜禽养殖业全面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贡献较为突出,畜牧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水平显著提高。蓬安县委、县政府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建立标准化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基地,大力发展“三百工程”等惠农政策。目前,蓬安县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仅占26%左右,多数农户仍为小规模分散饲养,全县养殖最多的畜禽品种为生猪和羊,两者存栏数之和为全县存栏总数的86%。养殖环境差,养殖水平低,疫病易发生和流行,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未能全部到位,畜禽粪污无法有效处理和利用。

3养殖业面临挑战

蓬安县作为一个畜禽养殖业大县,近年来,全县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篮子,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畜禽养殖业在建设初期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滞后,环保治理设施不完善,畜禽粪便或露天堆放,滋生蚊蝇、产生恶臭,或直接排放污染水体和空气,或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及畜禽养殖废水过量施用于农田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所产生的这一系列环境问题日显突出。畜禽粪便产生的污染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和农村环境脏乱的主要因素之一。

4蓬安县畜禽养殖污染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4.1尚未全部完成养殖区域划分,并未科学调整空间布局

由于以前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同时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一些养殖场过于靠近河流、居民集中居住区、国省干道等禁养区和限养区。

4.2养殖业污染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环保意识较差

多数养殖户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引起高度重视,普遍存在重养殖、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

4.3畜禽养殖散养户多,环保资金投入缺乏保障性,污染防治设施配备较为简陋

近年来,蓬安县委、政府大力发展“三百工程”,对畜禽养殖业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但是养殖户对养殖企业自身投入小,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发放量大,大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处理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畜禽粪污不能全面得到有效利用。养殖户又没法做到“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导致粪污直排、污水乱流等现象。

5对策及建议

5.1加强领导和健全制度

充分认识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将蓬安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全县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由县政府领导任组长,负责全县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明确目标,建立三项制度即台账制度、通报制度、奖惩制度。健全机制,加强考核督查,确保取得成效。

5.2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管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蓬安县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编制《蓬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加大畜禽养殖业环保监督执法力度,依法严格查处未批先建,违法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对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场,限期完成污染治理设施,做到种养结合。对在规定期限内治理不达标的养殖场和禁养区的予以取缔,以彻底消除畜禽养殖废物排放。

5.3建立完善的畜禽养殖业环境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养殖场建设环保审批制度、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对严重污染环境的畜禽养殖场,要进行限期治理,环保部门要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监测,逐步建立一个对畜禽养殖污染的在线监测和评价体系。

5.4开展畜禽养殖技术推广

养殖长设施采用的减排技术较为简单,缺少系统、成套的综合利用与治理工艺,不能充分发挥治理效果。根据蓬安县地理条件,养殖规模,经济发展等特点,建议畜禽养殖防治实用技术模式,积极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示范点,通过试点示范,总结经验为大范围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总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奋斗,蓬安县畜禽养殖业的管控得到较大的改距,在以后的工作中,经进一步畜禽养殖业加强管理,为“十三五”的生态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养殖业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S8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203

1 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养殖业的发展,现已步入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养殖的新阶段,然而很多养殖场还是选择将畜禽粪便排泄物等随意堆放在露天环境当中,带来土地污染、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

1.1 粪便污染

农村养殖业中,畜禽养殖占了很大比例,如猪牛羊鸡鸭等,这些畜禽会产生大量的粪便。而现代化养殖过程当中,畜禽养殖多为饲料喂养,这使得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这些粪便随意堆放在露天环境当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2 水质污染

一些露天堆放的粪便在雨季来临时会随雨水进入水系当中,尤其是一些养殖场故意将粪便堆放在河流附近,这样一来就容易污染到地表水和地下水。当这些污水排入河中后,会造成水质不断恶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养殖场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出来的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直接污染到地下水的品质安全。水质污染会严重影响到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在一些污染情况严重的地区,已经严重威胁到集中饮用水源地的安全。

1.3 大气污染

在农村,很多养殖场距离居民区比较近,畜禽的排泄物和饲料清扫不及时经高温发酵就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氨氮、硫化氢、甲烷等,危害居民身体健康。此外,在养殖场在经营过程也会产生一些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

2 原因分析

农村养殖业规模化养殖起步比较晚,很多是在散户饲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使得农村养殖业的基础并不牢固,如缺乏统一规划、选址不合理、污染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理落后等。为了用水及排污方便,很多农村养殖场将地址选在溪流河沟附近,将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直接通过溪流河沟排入较大流域当中。究其原因,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不配套,污染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理跟不上养殖业的发展进度,缺乏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使得粪便综合利用率低且在消毒、粪便管理等方面污染防治设施不规范;农村养殖业从业者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并未将养殖业的发展与生态利益联系到一起,人为阻碍了农村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 农村养殖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农村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水质污染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要高度重视农村养殖业环境污染这一问题,找准源头,切实将农村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纳入环境管理工作中来,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农村生活环境。

3.1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发展农村养殖业必须遵循科学的生态发展规划,有关部门需要制定整套的工作机制,确保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彻底整改。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紧密贴合农村的环境建设规划,科学划定宜养区、禁养区、限养区等,科学指导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在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将养殖业纳入到生态农业发展体系中来,实现禽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双重目标。

3.2 强化宣传引导,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要采取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让农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步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养殖习惯,建立起科学、健康、文明的养殖方式。同时大力加强环境教育,开展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让农民认识到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必然联系,进而将自身利益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3 加大惩治力度,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协同作业,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增进执法合力,坚持“执法从严,处罚从重”的原则,严查严管,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责成不达标的养殖场进行限期整改,整改仍未达标的要予以停产治理或关闭。

4 结语

伴随农村养殖业迅猛发展而来的是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认清现实,加快整改,科学引导农村养殖业朝向绿色可持续的道路上发展。

养殖业规划范文第7篇

近年来,作为重要民生工程、菜篮子工程的畜禽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加快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污水等养殖废弃物的产生量也迅速增加,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专业户)的畜禽粪便产生量为2.43亿吨,尿液产生量为1.63亿吨,已居农业污染源之首。目前,大部分养殖场污染防治水平低下,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滞后,畜禽养殖粪便和废水未能得到妥善处置和处理,严重威胁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

2造成污染的原因

2.1国家法律法规不够完善。2001年5月8日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实施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和2014年1月1日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仅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污染治理要求。但对于养猪500头以下、鸡3万羽以下、牛100头以下的养殖场未作规定,且其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条款还是原则性的,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加上国家没有统一出台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技术规定和标准,尤其是对上述养殖规模以下的小型养殖场法律监控还是空白,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畜禽粪便依法监管和查处难以到位。

2.2地方政府和养殖业主环境意识淡薄。有些地方政府在大力扶植和发展畜禽养殖的同时,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没有对辖区内畜禽养殖业提出规划布局、污染防治等建设要求,致使辖区内大、小畜禽养殖场无序发展;另外,畜禽养殖业主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效益轻管理、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谋划的心理,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环境保护,畜禽养殖场未经环保部门环评审批和验收,擅自将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和污水直接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2.3治污设施不齐全,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度,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另一方面,由于养殖是微利经营,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养殖户单独治污资金匮乏,负担过重,大多数养殖场自身很难承受,致使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甚至直接排放等粗放模式上。

2.4缺乏部门联动,环保部门监管力不足。目前,畜禽养殖企业主要受畜牧部门管理,能养能卖已经成为养殖业主养殖盈利的最低门槛。对于畜禽养殖项目的环评审批及建成后的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特别是规模以下小型养殖场,环保部门没有有效的制约性措施。

3污染治理对策

3.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制。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养殖业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立畜禽养殖行业准入机制,从行业准入、建设施工等源头实施依法监管。

3.2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在全社会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环保工作方针政策,增强环保国策意识。结合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污染事件,加强对民众的警示教育,摄制、制作一些以破坏环境为题材的警示教育片到企业、农村巡回放映,将查处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公之于众,以案说法,教育广大群众,唤起环境忧患意识,使民众进一步加深对遵守环境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法制意识,提高群众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3对已存在的畜禽养殖场进行限期整治。对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范围内已存在的畜禽养殖单位,地方政府应及时制定综合整治方案,采取限期搬迁或者关闭、限期治理等措施,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集中治理。

3.4建立行业准入制度、科学规划、上大限小,合理布局。对新、改、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国家应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的要求,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统筹考虑人口、城市发展、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对畜禽养殖业进行合理布局,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科学指导辖区内畜禽养殖的发展。

3.5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各级政府应当采取示范奖励等措施,扶持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改造,鼓励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方式转变。

3.6上下协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建立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机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必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政府要对本辖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统筹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各级畜牧部门要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规划和引导,对畜禽养殖业生产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各级环保部门要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切实加强日常监管、监测和违法行为查;各级发改、国土、财政、税务、工商、电力、金融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协同环保、畜牧部门做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各级环保、畜牧等部门应采取联合监督、专项监督和日常性监督等多种形式,加大畜禽养殖业监管执法力度,定期对畜禽养殖企业进行环境执法检查,对涉及环境违法的畜禽养殖场依法查处。

养殖业规划范文第8篇

存在的问题

养殖区域布局规划性不强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造成海水养殖布局不合理,部分条件较好的海域养殖密度过大,超过了养殖容量,同时密集区养殖品种单一,如牡蛎养殖区基本上都位于迹头、狮岐头和松山垦区海堤外侧;网箱鲍养殖多数位于梅花至将军帽、古鼎屿至可门一带;网箱鱼类养殖多数集中于迹头至将军帽一带及岗屿、下屿海域等,养殖区布局及品种结构不合理,且过于密集,养殖环境条件较差,导致养殖生物生长缓慢、单产下降、病害较为严重。

殖比重增加,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养殖品种较为单一,结构比例不够合理,如网箱以养殖大黄鱼、鲍为主,多次发生较大面积发病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影响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由于水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仍不尽完善,养殖生产者的产品质量意识不强,加之养殖业多为个体经营,缺乏大型企业运作,行业监管较为困难,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有待于提高。

防灾减灾能力较薄弱海水养殖大多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大型企业少,生产者缺乏病害监测及预防的技术力量;各级渔业环境与病害监测仅开展定期定点监测,信息反馈和通报渠道不够顺畅,现有的病害预警技术尚不成熟,养殖病害防控体系有待完善,赤潮监测监控体系未完全建立。海水养殖业仍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养殖设施抗灾防灾能力薄弱。海水养殖业以传统的潮间带滩涂养殖、浅海延绳式养殖和小型木结构网箱养殖为主,养殖设施不能有效抵御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与区域规划发展矛盾渐显根据有关专项规划,罗源湾以港口航运及临港工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罗源湾港口建设以及发展临港工业与海水养殖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有限的海湾资源中,不但港口海运需要使用,而且海洋渔业发展、海上旅游资源开发都要使用,港口的建设管理特别是为了增加港口陆域而围填海造地必然会与近海海域的海水养殖和浅海养殖产生直接冲突,并导致纳潮量减少,水动力条件改变,港湾环境容量降低;大部分临港工业属于资源高消耗型产业,布局集中、紧贴或置于海岸带,将会增大海洋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随着罗源湾的开发,临海工业与海水养殖业的矛盾、生态环境的压力还会继续加大。部分开发项目预留区禁止养殖,造成海域资源浪费,必须做好开发项目建设进度与海水养殖区退出时间的协调,减缓罗源湾开发对海水养殖业的冲击。总之,随着其他涉海行业的发展,罗源湾水产养殖面积将逐步减少,养殖环境质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海水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沉重压力。

海洋环境存在恶化趋势罗源湾为典型的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能力较差,海域环境容量有限。多年来,罗源湾海区实施大官坂、松山、白水等多处大规模围填海工程,造成纳潮量减少、水动力条件改变、污染物稀释扩散能力和环境容量降低;罗源湾沿岸城镇建设、工农业发展,导致排海陆源污染物逐年增加;近年来由于港口航运业的迅速发展,大量船舶进出罗源湾,含油污水排放量随之增加;湾内海水养殖持续发展,特别是网箱养殖发展迅速,残饵、排泄物等污染物排放增加。近年来监测结果表明,罗源湾海洋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营养盐含量持续上升,重金属、石油类、DDT出现超标现象,对养殖产品质量、养殖成活率、产量和效益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互花米草在罗源湾西部侵占大片滩涂,造成适宜养殖水域缩小。

对策与措施

优化养殖品种结构针对罗源湾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的情况,提倡适度发展江蓠、海带等藻类养殖,同时减少网箱鱼类和罗源湾顶部海域贝类(主要为牡蛎)的养殖规模;引进养殖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种和无公害海水养殖,促进传统渔业养殖模式向优高品种、规范化和生态健康养殖方向转化。

转变养殖效益增长方式在养殖面积大幅度缩减的情况下,着力发展优良品种养殖,改进养殖模式和布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海域的养殖效益;发展陆域工厂化养殖和水产种苗培育产业;适应城市发展,结合海上旅游,发展休闲渔业。

规范海水养殖区域随着罗源湾电力、冶金、化工、船舶修造等临港工业、港口航运的发展,将对罗源湾海水养殖业造成较大影响,养殖区域布局的调整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养殖区域布局和养殖品种、规模的逐步调整,使之与其他涉海行业协调发展,保障罗源湾海域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增加抗风浪养殖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养殖群众把海水养殖业逐步向罗源湾外转移。

挖掘提高养殖产量新途径由于罗源湾海水养殖业大规模拆迁引起的水产品产量大幅度降低,造成市场供应出现较大缺口,可以通过在规划养殖发展区发展海水养殖、增加淡水养殖投资等途径弥补。鼓励进入发展区的企业和养殖渔民增加投资,引进新型养殖设施,开发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推广高优品种养殖,提高规划养殖发展区的养殖效益和产量。

加快养殖劳动力转移由政府制定劳动力转移与安置计划,通过在规划养殖发展区再就业,经过技术培训后在水产加工区和临港工业区、港区实现再就业,在商贸、旅游、休闲、餐饮、宾馆等第三产业进行创业等实现养殖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与安置,保障社会稳定和养殖渔民利益。

养殖业规划范文第9篇

一、我区水产养殖业基本情况

*区水产养殖业发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二十年一直在粗放形态下徘徊。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引进虾类围塘养殖后,全区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但总体上还是粗放式经营。进入新世纪后,我区加大了渔业结构调整力度,水产养殖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20*年的几年间,全区水产养殖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20*年更是达到高峰。20*年以来,受临港产业快速发展等影响和制约,水产养殖发展势头趋缓并呈逐年回落态势。从发展历史看,水产养殖业在我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渔业结构。近年来,*区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科技创新等,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20*年底止,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为5.21万亩,养殖产量为1.55万吨,占全区渔业总产量(10.5万吨)的14.76%,养殖总产值为2.25亿元,占全区渔业总产值(7.03亿元)的32.*%。在渔场面积缩小、渔业资源衰退、捕捞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优化了渔业结构,为我区渔业的发展、渔区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渔农民致富的新门路。据调查,20*年以来我区有大批渔(农)民转产水产养殖业,如长白乡有25名捕捞劳力转产水产养殖业,小沙镇毛峙村30多名捕捞渔民上岸承包了近1000亩养殖塘进行水产养殖。目前,全区从事水产养殖业的劳动力已达2000多人。其中,还涌现出一些如陈文龙、黄秀癸等的养殖能人和养殖大户(旭旺养殖场的对虾亩纯利润11万元、绿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对虾单茬亩产1150公斤双双荣获浙江省首届农业吉尼斯记录)。20*年水产养殖劳均收入达3.5万元以上,为全区农渔村居民人均收入(9741元、比上年增17%)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3、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渔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水产养殖业为水产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加工原料,同时养殖产品加工后提高了附加值,也促进了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水产养殖业带动了饲料、药物、运输、服务、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为渔农民和社会富余人员增加了就业机会。水产养殖业促进了渔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我区部分二三产业不够发达的乡村,充分利用一些滩涂、荒田、低产田发展水产养殖,稳定了集体经济。

4、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增添了舟山的特色。一直以来,海洋渔业是舟山最倩丽的名片之一,来舟山的游客在游览完海山风光之后,都不忘品尝和选购舟山的特色海鲜。当前,我区水产养殖业已形成了虾、蟹、鱼、贝等四大类30多个产品的格局。水产养殖在丰富水产品品种、增加渔业产量的同时,弥补了海洋捕捞特别是伏季休渔期间水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此外有些水产养殖基地还为游客提供了休闲观光场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为我们舟山添彩加色。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区水产养殖业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水产养殖业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临港产业的发展与水产养殖业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主要反映在空间上的矛盾。一些养殖塘纷纷被征用,养殖空间被临港产业挤占。全区海水围塘养殖面积已从20*年的近3万亩,减少到20*年的1.9万亩。随着“南生活、北生产”战略的深入实施,原来编制的水产养殖发展规划中一些产业布局已不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预计我区的海水围塘养殖面积还将进一步缩小。同时,还有些认识上的误差,认为工业经济是强区之路,水产养殖产生不了多少GDP和财政收入,对发展水产养殖业热情不高。如有些地方对现有养殖塘采取一年一包的办法,以方便今后在发展临港产业征用养殖塘时的政策处理。

2、水产养殖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区海域环境质量主要受长江、钱塘江、甬江等江河污染物排放的影响。随着这些区域临江、临港产业的加快发展及人口的不断集聚,工业污水、生活废水等排放量不断增加,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舟山本地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近海水质的恶化。养殖户自身投放的饲料、鲜活饵料残余以及养殖产品排放的大量有机物,也对养殖区域周围的水域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目前,全区称得上设施渔业的养殖面积不到1000亩,约占围塘养殖总面积的5%。虽然我区有陈文龙、黄秀癸等一批养殖能人和一些先进养殖模式,且许多养殖户也有采用先进养殖技术和模式的意愿,但由于资金缺乏、技术落后、规划滞后,使得他们不敢投入。同时,由于我区水产养殖业受一家一户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制约,资金投入较少,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开发滞后,先进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难以大范围推广普及,影响了养殖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高。20*年,全区1.9万亩围塘平均亩产仅0.59吨,亩产值0.9万元,高低相差20多倍。水产技术推广机制尚不够完善,人员经费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养殖科技措施难以迅速推广,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4、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水产品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最近几年,对虾、梭子蟹、文蛤、泥螺等养殖水产品均有病害发生。其原因:一是环境污染;二是个别养殖户由于缺乏一定的科学用药知识,一旦遇到养殖品种发生病害,常常盲目用药,甚至在不知道何为违禁药物的情况下无意中使用了含有硝基呋喃类、氯霉素等禁用药物,致使一些养殖水产品的药物残留超标,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三、对策和建议

渔业历来是*区的传统基础产业之一,水产养殖是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过去,尽管我区的水产养殖在省内面积不是很多、总产量也不是很高,但是养殖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很高的知名度,特别是高位池南美白对虾精养高产技术和大棚南美白对虾反季节养殖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是全区乃至全市渔业的亮点和旗帜。展望未来,受过度捕捞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后国内外水产品新增需求将主要靠发展养殖业来补充,而且养殖产品由于规格和品质比较统一、生长期和生产规模可控性强、质量标准容易实施以及贮藏和运输等方面的便利,深受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市场的青睐。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区水产养殖业仍是可以有所作为、可以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我们必须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规划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渔(农)增收为目的,把发展高位池和大棚养殖等设施渔业作为海水养殖业的主攻方向,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效益作为海水养殖发展的主要目标,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营造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水产养殖在促进渔业结构调整、渔民转产转业、渔业发展、渔村稳定、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处理好临港工业与水产养殖业、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大对水产养殖工作的领导力度,把水产养殖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来抓。建议区政府出台海水精养工程的扶持政策,设立精养高产专项资金,加大对公益性和产业共性技术的投入,对疫苗、良种给予资金补贴以引导渔民应用新技术,加大推广体系人才、资金和设备等的投入,以推动全区海水精养工程的发展。区政府设立的生态建设基金,要适当向无公害水产养殖生产倾斜,对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助和奖励。针对精养投入大、资本回收时间长的特点,建议将养殖塘承包期延长到十年左右,以鼓励养殖户大胆投资。渔业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省、市养殖专项资金,区财政要配套一定比例的资金。交通、科技、电力、水利等部门要做好基础设施向水产养殖基地的延伸工作。针对水产养殖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水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保险意识不强的现状,要积极开展水产养殖保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延伸保险公司对养殖户、企业开展保险业务。

2、保持重点区域长期稳定,着力推进养殖结构调整。要将重点水产养殖区纳入长期保护发展规划,在符合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将保护区域长期稳定,不作他用,以利全区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根据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围绕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认真做好养殖规划调整工作,做到有保有压。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可供选择的区域有:小沙旭旺养殖场600亩,长白绿源水产养殖公司1000亩,长白大满养殖场500亩,干览富田小芦畈养殖场300亩,册子大晒网80亩,册子双螺80亩,岑港韭菜塘230亩,岑港北斗岙300亩(包括100亩左右抛荒农田),长白小满涂280亩,环南大巨100亩,环南摘箬山东岙110亩,小沙小江尖60亩,岑港海景养殖区块100亩,全区合计约4000亩面积。建议在搞好高产精养基地建设规划论证工作的基础上,将这些区域开发为海水精养基地。

3、着力构筑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针对目前全区养殖大户投入不足、养殖规模不大的现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向养殖业。积极推行养殖股份合作制,通过养殖大户的技术与社会资金的结合,大力发展养殖民营经济,推进养殖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积极鼓励水产养殖户通过集资、合股、贷款等方式,发展高位池精养(每亩1.5万元左右)。鼓励养殖户通过引进民营企业,运用集资、贷款、合股等方式,发展大棚养殖(每亩15万元左右)。建议金融部门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要牢固树立“流通富民”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培植水产品营销主体,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要积极吸纳农民经纪人、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和企业家等能人贤才,组建规范操作、有效运转的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服务协调职能,进行生产营销的分工合作,争取市场主动。鼓励组建多种养殖协会,如南美白对虾养殖协会、三疣梭子蟹养殖协会等。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成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办社原则,发挥其新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养殖产品的加工增值问题,围绕西码头水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西码头中心渔港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各类资本新办或嫁接改造龙头加工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继续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出口龙头企业,引导和推动养殖加工出口上规模、上档次。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养殖户之间通过订单、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鼓励水产企业积极参与各类渔博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努力提高我区水产品的知名度。要围绕三年百家农渔家乐行动,把一些养殖基地培育成为休闲渔业基地。

4、加快实施“科技兴养”战略,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要结合全区水产养殖的品种特色,加强养殖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培训与普及,致力于提高养殖业从业人员素质,培养一批养殖优秀人才,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推进水产养殖现代化。要积极推广高产养殖模式,通过基地示范,使广大养殖户“学得进,看得见”,引导渔农民由粗放经营向精养效益型转变。要建立以养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养殖户加强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联合攻关,以求在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和防治、养殖新饲料开发和给饲技术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促进水产养殖业增收增效。要逐步健全渔技推广服务体系,落实推广责任制度,充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力量,强化渔技110服务功能。要大力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科技下乡、科技帮扶、技术联姻等活动,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和咨询服务。要积极培养渔业科技示范户,努力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渔业科技示范户,增强其创业、致富和带动能力,加快水产养殖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要适应水产养殖业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水产苗种体系、水产品检测体系为重点的水产支撑服务体系,加强市场、信息、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养殖品牌建设,在做大叫响现有“旭旺”、“长白岛”、“普陀山”牌南美白对虾等水产食品品牌的同时,积极鼓励申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从养殖产品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的转化。要加强对各类认证的工作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在提高自身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HACCP、GAP、ACC等国际认证,争取获得国外经济体规则和国外客户的认同。

养殖业规划范文第10篇

为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业生产,加强污染整治步伐,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效落实我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任务,确保市委、市政府200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顺利完成,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根据《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建立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目标责任追究制度。

一、政府及部门职责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职责分工,依照《南平市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南政〔2005〕综185号)、《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南平市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责任书的通知》(南政〔2005〕综182号)等文件规定,具体如下:

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的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负总责。组织制定并公布实施《畜牧业发展规划》、《污染整治方案》、《畜牧业发展布局规划》和年度整治工作计划,对限期未能治理达标及无望(无法)治理的养殖场负责关闭或搬迁;对各乡(镇)及有关单位下达目标责任书;负责对擅自在禁止养殖区和禁建区内新、扩、改建畜禽养殖场依法进行关闭或搬迁;负责污染治理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同时延平区人民政府还负责组织实施太平镇生态养殖试点和炉下镇畜禽养殖生物质能应用项目。

2、各乡(镇)政府对本辖区内的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负责。组织依法划定的禁止养殖区、禁建区和适度养殖区三区范围,落实到1:1万行政区域图上,采用红(禁止养殖区)、黄(禁建区)、绿(适度养殖区)三种颜色表示,并加以文字说明,同时向全社会公告,设立明显的范围标志。负责将限期治理责任任务下达到各行政村和养殖业主,并具体组织监督实施。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依法监管工作,负责落实辖区内畜牧业发展(三区)布局规划,对辖区内违规违章新建的养殖场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负责向所在县(市、区)的国土和环保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执法。

3、市和县(市、区)、乡(镇)有关部门职责:

畜牧水产部门负责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牧业发展布局规划》、《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和《规模畜禽场污染整治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和养殖业污染治理项目申报工作;协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资金、根据各县(市、区)治污办的进度验收要求,组织复核后,再下达专项补助资金。

环保部门负责对新、扩、改建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对未报批环评的规模养殖场,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并处罚款;对限期治理不达标或无法治理的养殖场,提请政府予以搬迁或关闭;对完成治理任务的养殖场做好监测验收工作;对规模养殖场开征排污费。

农业部门积极做好沼气利用的科普宣传工作和争取省上养殖场污染沼气治理的项目资金扶持,负责编制《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规划》;组织实施、把关污染治理大、中型沼气技术,负责做好达标排放;加强对畜禽规模场的沼气设施的管理和安全监管;负责畜禽散养户的户用型沼气技术和污染治理,以及“猪?沼?草?果?菜”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组织家庭散养户的畜禽养殖舍(点)推广“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实行相对集中饲养、污染集中处理;制定实施流域内农药、化肥减量施用计划。

林业部门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利用沼液浇灌竹山、林地的10个示范、推广项目补助;负责对征占林业用地新、扩、改进畜禽养殖场办理审批手续;对未经批准在林业用地上建养殖场的企业和个人,负责清理查处;对未经审核同意,擅自改变林地用途建养殖场的,负责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罚款。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占用土地新、扩、改进畜禽养殖场办理审批手续;对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养殖场的企业和个人,负责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建养殖的,应及时发现,并依法予以制止或拆除;南平市国土资源局和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负责对本辖区擅自违规违章乱建的畜禽养殖场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财政部门每年拨出专项工作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规模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和专户;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项目扶持资金的统筹管理,按项目进度拨款,防止被挤占和挪用,积极争取省财政污染治理项目资金。

发改委要积极争取省政府、省发改委的污染治理项目资金的扶持;把综合整治项目纳入“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牵头包装污染治理大项目,特别是利用循环经济原理治理污染的项目;负责“6?18”污染治理新技术项目的对接。

水利部门每年拨出专项资金对利用沼液进行滴灌、喷灌的5个畜禽养殖场,予以一定的节水灌溉和山地水利项目资金的扶持;对未经审查同意,擅自在江河新建、改建或扩大排污口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并处罚款。

科技部门要将科技“三项费用优先安排畜禽污染环保科技项目;积极为畜禽污染治理提供科技支持,寻找效果好、经济实用的治理技术和工艺;积极向省、部争取畜禽污染治理的专项资金。

交通部门要对整车运输畜禽粪便的车辆一律实行免征过路过桥费和整车运输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生产有机肥的车辆实行三年免征过路过桥费政策。

公路部门对在公路沿线建筑控制区建设的畜禽养殖场,依法责令立即停止、限期拆除,并处罚款;对公路两旁超出控制区范围,又在公路沿线一重山内的新建禽禽养殖场,进行登记造册,及时向各地治污办通报,由各地治污办通知有权处理的部门查处。

电力部门要对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的养殖场不予批准架设安装电路,同时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对要查处的违规新建养殖场,采切断电源等措施。

经贸委要引导、扶持畜禽粪便资源化企业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畜禽粪便综合加工利用企业发展,从源头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农村利用沼气等生物物质能发电的企业和个人,要给以自备柴油机发电同等电价补贴的待遇,鼓励利用沼气发电。

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有关行政部门依法履行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职责的监督,并依法追究违反规定的相关单位及责任个人的纪律责任。

效能办牵头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对各有关部门落实执行整治任务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没有履行好职责任务和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诫免教育和效能告诫。

二、责任追究

1、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污染综合整治任务的责任追究

对未按《南平市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南政〔2005〕综185号)要求,配专职工作人员、制定并公布实施《畜牧业发展规划》、《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方案》、《畜牧业发展布局规划》、年度整治工作计划、下达治理责任书和完成禁止养殖区、禁建区、适度养殖区三区划定并落实到1:1万行政区域图的县(市、区)、乡(镇)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相关人员,根据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的暂行规定》(南委〔2000〕39号)第十条予以通报批评、诫免教育或效能告诫。情节严重者,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2、对限期未完成规划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的责任追究

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南平市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责任书的通知》(南政〔2005〕综182号)要求,在2006年6月底前完成辖区禁建区规模养殖场治理达标排放的和未基本完成养殖重点乡镇污染治理;在2007年底前完成辖区所有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对在期限内未完成目标任务要求的县(市、区)、乡(镇)政府相关责任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南委〔2000〕39号文件规定,予以通报批评、诫免教育或效能告诫;对情节严重或的给予行政处分,出现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对辖区内出现违规新建畜禽养殖场的责任追究

在所管辖区域内的禁止养殖区和禁建区违规新、扩、改建畜禽养殖场,隐情不报告,不采取措施及时处理的县(市、区)、乡(镇)政府相关责任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视情节严重情况,依照法律法规予以通报批评、诫免教育、效能告诫,直至追究党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对各有关职能部门行政不作为的责任追究

市直及各县(市、区)有关职能部门在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中,应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南平市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责任书的通知》(南政〔2000〕综182号)和《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畜禽养殖业建场管理规定〉的通知》南政〔2000〕综207号)的职责分工要求,认真做好新建场审批、治理技术把关、违规违法乱建养殖场等日常监管工作,对不依法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各相关监管职责、行政不作为、监管不到位,造成污染治理工作进展缓慢、违规新建养殖场现象严重、治理不达标、项目补助资金被挪用等违纪违规行为,给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带来严重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相关责任人员予以通报批评、诫免教育、效能告诫,直至追究党政纪责任。

三、监督检查

1、各级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禽禽养殖业的日常巡查,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违法现象要依法依规及时处理,对不属于职权范围的违法现象要及时通报或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各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发现的畜禽养殖违法行为,可以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2、市监察局、效能办等监督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级各有关部门落实执行整治任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责任追究。

3、对在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中,需追究党政纪责任,移送纪检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依纪处理。

主题词:监察畜禽养殖业责任追究通知

抄送:市委办、人大办、政协办、纪委办。

上一篇:岩土工程勘察案例范文 下一篇:运动能力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