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市场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10 19:51:29

养殖业市场研究

养殖业市场研究篇1

关键词:北方地区; 淡水养殖; 问题与对策

北方淡水养殖的发展历史并不算短,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速度一直不是很好。但是,相关研究者在研究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时,还应该注意到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潜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渔业产品越来越被广大公众所接受,尤其是一些渔业的“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人们对它们的青睐度也越来越高。所以,本文将重点研究北方淡水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促进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对策提出几点对策。

1 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历史不断,但是由于市场供应、养殖技艺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依然处于低迷状态。通过相关研究者的积极研究,总结出一下几点,在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1 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 在养殖业中,暴发性疾病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严重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北方淡水养殖业中的淡水养殖鱼类的暴发性疾病。这类型的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时间短、蔓延范围广、治疗较难,而且很多种鱼类对于这类型暴发性疾病都没有较强的抵抗力,致使这类型的暴发性疾病一旦爆发,则会迅速蔓延,而且随着时间延长、这类疾病的抗药性增强,危害性将会更大。在2006年,黑龙江佳木斯地区爆发这种急性的综合型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危害了近千家渔户的五万多亩养殖区,鱼类死亡400多万kg,损失更是直接打到千万元。

1.2 淡水养殖饲料的配合 我国北方淡水养殖业虽然由来已久,但是渔户对于养殖饲料的配比、选取问题依然存在很大的误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渔户对于饲料配比的认识严重不足,认为只要最贵的、国外产的饲料就是最好的饲料,对饲料的成分、配比,不同淡水养殖品种所需营养的需求不同等因素,都没有很好地考虑在内;另外,由于饲料的生产厂家多,品牌质量乱,饲料市场的管理力度不够,也是影响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之后的因素。而且,还有些质量确实很好的饲料,但是其价格却不是大部分渔户所能接受的,致使北方淡水养殖的饲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3 养殖品种混乱 因为大部分的渔户缺少系统的市场调查,致使他们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问题,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养殖品种混乱的情况严重。另外,在大部分的北方淡水养殖区,多以传统的养殖品种为主体,这些养殖品种的数量多,这样在价格上就会降低。同时,在选择养殖品种时,单纯只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很少考虑当地的自然情况与资金、设备、销路等供应因素,盲目的投资的后果严重。

2 促进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若想促进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相关研究者就必须解决渔户的养殖技术问题、市场供求问题、渔业产品的销路问题以及开发新型淡水养殖产品,以从根本上发展北方淡水养殖业。

2.1 积极学习新型养殖技术 在北方淡水养殖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鱼类的暴发性疾病问题。所以相关渔户应该将防病放在养殖的首要位置,另外在发生暴发性鱼类疾病时,要沉着、冷静,迅速制定出有效解决方案,尽量减少损失。所以,地区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淡水养殖渔户,进行新型养殖技术的学习,学会区分各种不同鱼类疾病的主要特征,进而对症下药;通过有意识地记录、研究,找到暴发性鱼类疾病爆发的规律,以进行及时的防范措施。

另外,还要注意对淡水养殖的饲料的选取技巧的学习,针对不同的鱼类等,选择不同的饲料,提高饲料质量,学习饲料成分的合理配置,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学习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适量减少单位放养的数量,以期在最佳的放养范围内,使利益最大化。

2.2 研究市场供需关系 北方淡水养殖市场的需求量还不是很多,所以在进行北方淡水养殖业促进发展计划时,就要对淡水养殖市场进行调查。相关工作人员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消费市场对淡水养殖产品的需求情况,进而指导渔户进行养殖规模、种类等条件的变更,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收取。另外,还可以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情况,合理地对淡水养殖产品进行精加工,以提高淡水养殖产品的价值,进而存进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2.3 积极寻找新的销售渠道 随着北方的淡水养殖业,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也在逐步提高,所以在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条件下,还要积极寻找新的销路,以提高淡水养殖产品的价值。在寻找新的销路时,首要还是要对市场进行调研,研究市场的供求情况,以适当的时机进军新的市场,才可以将利益扩大到最大;另外,还可以寻找国外市场,以积极的态度举办相关的淡水养殖产品展销会,宣传淡水养殖产品的优势,进而吸引投资,再进行市场的开拓,将我国北方淡水养殖的市场扩大到国外。

2.4 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的开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国北方淡水养殖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开发新型的渔业产品,以满足人们对于食品的高质量、高标准要求。经过相关研究得出,开发新型的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此做出如下建议:当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提高渔户的积极性;相关科研单位加大研究经费与精力的投入,开发新型的渔业养殖品种;严禁使用工业废水或者生活污水养殖,加强对于淡水养殖业相关药物的监管、控制,严厉打击假药;各地渔业部门加强对渔户的技术培训,强化渔户的无公害意识。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促进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的开发,促进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2.5 结成联盟,进行一条龙服务 北方淡水养殖多以小户散养为主,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样的养殖形式是不利于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的,所以应该加强各养殖渔户之间的联系,组成联盟,相互之间共同学习、帮助;另外,积极寻找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者,将养殖、加工、销售等工作形成一条龙服务,提高淡水养殖的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北方淡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3 结束语

在北方发展淡水养殖,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市场对渔业产品的需求与淡水养殖业对市场的供应关系,然后相关研究者积极研究,找出在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

题,然后“对症下药”,一一攻克在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促进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最佳对策,最后再进行市场调查,努力开发市场,拓宽淡水渔业产品在市场中的销路,将北方淡水养殖渔业产品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同时,还要考虑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北方淡水养殖渔业产品的安全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淡水养殖渔业产品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郝彦周.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渔业致富指南,2009(05):66-69.

[2] 陈金林. 淡水养殖的主要病害防治. 新农村,2009(07):23-27.

[3] 宋长太. 提高淡水养殖效益的养殖模式和技术. 渔业致富指南,,2005(12):153-157.

[4] 任凤英. 淡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初探. 现代农业,2005(01):113-118.

[5] 赵明森. 淡水养殖市场前景分析. 农技服务,2006(08):79-83.

养殖业市场研究篇2

1.1直接投喂新鲜藻液

裂殖壶藻体型微小(4~13μm),可作为水产动物苗种的直接开口饵料,其富含DHA且易于培养、产量高。直接投喂,相当于婴儿母乳,可作为一种高DHA含量的优良强化饵料,提高苗种生长性能和成活率。大量研究表明,多数虾蟹贝及部分鱼类的幼体阶段大多以植物性饵料为食,单细胞藻类的种类、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其人工育苗的成败(王维娜等,2000)。孙杰等(2008)通过微藻与西施舌混养不仅降低了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而且提高了幼贝的成活率及生长量。朱路英等(2009)研究表明,裂殖壶藻可作为海水仔稚鱼、牡蛎等贝类的一种高DHA含量的优良强化饵料。

1.2作为配合饲料的营养添加剂

规模化培养富含DHA的裂殖壶藻,经过处理可作为仔鱼等基础饲料的营养强化添加剂,即微藻DHA饲料。焦建刚等(2014)研究表明,在对虾基础饲料中0.5%的裂殖壶藻发酵粉可明显促进其生长,降低饲料系数(FCR)3.4%,同时提高了肌肉中蛋白(约2%)及DHA(约1%)的含量,从而改善对虾品质。Matthew等(2007)研究表明,在大西洋鲑鱼的饮食中用裂殖壶藻油替代鱼油可显著提高鱼肉组织中的DHA含量。Ganuza等(2008)也指出了裂殖壶藻作为鱼油DHA替代资源在金头海鲷养殖上的巨大潜力。Li等(2009)通过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裂殖壶藻粉的研究表明,其可增加鱼的体重及饲料转化率(FCR),2%的添加量可显著提高肌肉中的DHA和总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s)水平。黄亮华等(2014)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裂殖壶藻粉能提高刺参的生长性能,并可明显提高其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等的活性;1.25%的添加量可显著提高肠道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刺激其生长。

1.3对动物性水产饵料进行营养强化

一些用于投喂鱼虾等幼体的动物性饵料如轮虫、卤虫、桡足类和枝角类等水产养殖次级饵料生物,相当于婴儿食品,其本身缺乏足量的DHA,但在投喂之前,可先用富含PUFA的裂殖壶藻进行营养强化,提高次级饵料的营养值,从而达到促进鱼虾生长、提高存活率等效果(TakashiYamasaki等,2007)。以经过裂殖壶藻强化的卤虫喂养半滑舌鳎稚鱼的研究发现,其体长、体重、碱性磷酸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以及T3和T4水平等都显著优于对照组(马静等,2012)。通过采用裂殖壶藻对褶皱臂尾轮虫进行营养强化研究也表明,添加量为80mg/L时,12h后轮虫体内的DHA/FA值为13.44%,干燥轮虫粉中DHA含量为8.14mg/g,与对照组相比轮虫密度增长了132%,可明显促进轮虫的生长和发育,显著提高轮虫体内的DHA含量(宋晓金等,2007)。

2裂殖壶藻在产品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裂殖壶藻产品主要有微藻DHA粉、微藻DHA油及微藻粉,在水产养殖中以微藻粉的应用为主。而在裂殖壶藻发酵产DHA的市场方面全球都在高速发展,但主要技术和市场却被少数公司占据,并且成果转化艰难,如生物量、藻油产率、质量、DHA纯度等。虽然目前裂殖壶藻发酵及生产DHA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多数观点认为两年是一个更新换代的门槛,如果没有技术支持,很快被新升级产品所超越。想要进一步占领市场,降低成本是一个重要因素。就目前市场上裂殖壶藻发酵生产DHA而言,原料占据成本很大一部分,寻找廉价高效的原料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重视稳定、高产DHA的裂殖壶藻选育,优化生产工艺,缩短发酵周期,加强主流代谢,改进适合裂殖壶藻发酵生产LC-PUFAs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提升菌种的产率,也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3展望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及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新型营养强化剂得到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其需求量也将大幅增加。作为大部分商业化养殖水产动物所必需脂肪酸中效果最显著的一种,DHA已经成为一些饲料的理想营养强化剂和营养价值评价的重要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加剧,海洋资源不断匮乏,传统的DHA来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寻求可替代资源已成为必须。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富含DHA裂殖壶藻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方面已经趋于成熟,但在我国发展较晚,尚处于市场导入阶段,虽然速度迅速,但受制于发酵技术和高成本的限制,导致市场并未完全开发,尤其在饲料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实现产业化,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取得裂殖壶藻的生产批号。全球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作为水产养殖大国,我国政府对渔业发展的投入在不断增加,因此裂殖壶藻的市场生产规模和需求量将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养殖业市场研究篇3

关键词:冷水性鱼类;养殖;现状;建议;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S965.9.01(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216-04

Current Situation and Healthy Culture Proposals of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in Shandong Province

YU Zhen-hai,CHEN You-guang,JING Ying

(Fresh Water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013,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d water fish, including area, yield, species and culture mode and the technique problem in culture, was investigated by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f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in Shandong province.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healthy culture might develop from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fry breeding, disease prevention and feed nutrition according to data analysis for Shandong culture industry, and the cold water fish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t was also proposed carefully conducting the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hybrid sturgeon, persisting in thefish culture and reserved broodstock cultivation should be persisted, using the advanced culture mode of ‘company, base and peasant household’ and greatly enhancing the scale of deeply processing to form the industry chain of ‘culture-process-sale’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Key words: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current situation; proposal; Shandong province

冷水性鱼类是指生活于冷水水域中、栖息适温在20 ℃以下、繁殖适温在15 ℃以下的喜冷性鱼类和冷温性鱼类[1]。通常我们将以鲟鱼(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为代表的亚冷水性鱼类也称为冷水性鱼类[2]。冷水性鱼类多生活在清凉、流动、无污染的水域中,并且其除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可食比率大,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的优质鱼类[3,4]。冷水性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强、饵料易于解决、饲养技术简单等优点,发展冷水性鱼类的养殖前景在业内非常看好[4]。

目前全球冷水性鱼类的年需求量约为5×106 t,但年产量只有1×106 t;而国内的冷水性鱼类年需求量约为1.3×105 t,但年产量约为6×104 t[5]。国内冷水性鱼类的养殖地域几乎遍布全国,其中山东省的冷水性鱼类养殖发展较快,已经成为淡水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每年对冷水性鱼类的需求量将以35%~40%的速度递增[6],市场供需缺口大,但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因此从市场需求来看,冷水性鱼类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7]。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和市场前景的利好,使冷水性鱼类产业已经成为全省特色水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代渔业养殖结构的调整中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在对全省冷水性鱼类养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山东省目前的冷水性鱼类养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有关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1 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自然条件

1.1 资源条件

山东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11~14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710 mm。但山东省属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水资源具有地区分布不平衡、年际年内变化大等特点[7]。不过鲁中南山区及周边山前平原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冷水资源,该地区的冷水资源主要为地下泉水和水库底层水,泰沂山脉周围的临朐县冶源镇和泗水县泉林镇都是山东省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著名的部级风景区老龙湾和泉林泉群就分布于此,其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水温稳定在18 ℃左右,是开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优质水源。

1.2 区域分布

山东省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冷水性鱼类的养殖,但规模不大,基本上处于试养阶段。直到近几年随着养殖技术的积累和经济能力的提高,冷水性鱼类养殖才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加之政府的引导、科研院所在养殖技术上的大力支持,冷水性鱼类养殖新技术的普及宣传也深入养殖户中,使许多冷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养殖。从地理位置来看,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地多集中于冷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鲁中南地区,目前养殖规模比较大的地区主要有潍坊、临沂、济宁、淄博等市。

2 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发展现状

2.1 面积与产量

调查结果显示(表1),2010年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面积超过3×105 m2,商品鱼年总产量近7×103 t,年产苗种超过7×106粒(尾)。随着养殖效益和市场前景的利好,冷水性鱼类的养殖面积和产量正逐年提高。许多适合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地区,正在把发展冷水性鱼类产业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如潍坊市正在大力推进“山东半岛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临沂市也在规划集养殖、试验示范、加工贸易及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园。潍坊市的临朐县、临沂市的罗庄区和河东区等地依托政府的支持和凭借冷水资源的优势,已成为山东省鲟鱼养殖的“领头羊”。

水源的流量是决定养殖产量的关键,由于流水养鱼,养殖水不再循环使用,又受水源流量所限,导致有些养殖场养殖面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量达不到设计产量,养殖密度较低。临沂市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水源主要为地下井水,平均流量仅为0.4 m3/s,平均养殖单产仅为6.95 kg/m2。潍坊市养殖水源则为泉水,尤其是临朐县老龙湾的平均流量达到20 m3/s,潍坊市的平均养殖单产达到39.32 kg/m2,远高于其他地区。

2.2 生产方式

2.2.1 流水池塘养殖 流水池塘养殖设施以“源水预处理+进水管渠+砖混鱼池+排水渠”为代表模式,流水池塘设施的养殖产量占水产养殖总量的比例虽然很低,但却是高价值鱼类的主要生产方式[8]。流水池塘养殖是山东省冷水性鱼类主要的养殖模式,冷水性鱼类养殖设施多为山泉水和地下水加露天的砖混结构鱼池,其苗种繁育和成鱼养殖对水资源和地域环境条件依赖性较大,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①养殖水体理化因子可控程度低。冷水性鱼类养殖主要依赖流量和水温,源水流量是养殖生产成败的关键。没有一定的流量很难采用有效的措施保证高密度养殖用水质量和高饲料利用率的要求,且养殖池塘大多采用串联模式,一旦发生病害,传播极为迅速。②用水量大,养殖排放处理困难。采用流水池塘养殖模式,每生产1 t鱼的用水量达到180~270 m3,是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用水量的10倍以上,相比循环水养殖模式用水量更是超过1 000倍,而且养殖排放易造成水域环境的二次污染。由于养殖流量较大,采用设备处理养殖用水,显然使能源消耗剧增;生物处理是节能降耗处理养殖用水的有效方法,但关于耐低温的微生物、藻类和水生生物进行水处理的研究成果较少[9],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还未见报道。

2.2.2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设施是一种见效快的集约化养殖技术集成,是内陆湖泊、水库和沿海内湾养殖的重要养殖设施。与流水池塘养殖相比,网箱养殖具有养殖密度大、产量高、生产周期较短的优点,但是山东省多数水库水温较高,库底水难以达到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水温要求。因受水质、水温等因素的制约,山东省仅有少数地区使用网箱养殖适温性较强的鲟鱼,养殖面积和产量都没上规模,冷水性鱼类发展有限。

2.3 养殖种类及苗种繁育

2.3.1 鲑鳟鱼 山东省最早于1981年在临朐县引进朝鲜品系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随后虹鳟的养殖技术开始在全省推广。1983年由山东海洋学院率先引进道尔逊氏虹鳟(道氏虹鳟),与朝鲜品系虹鳟相比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产高的特点,是目前省内主养品系。此后,又先后引进培育了三倍体虹鳟、全雌虹鳟、金鳟等鲑鳟鱼类。在2005~2006年,又从黑龙江省引进哲罗鱼(Hucho taimen Pallas)进行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山东省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养殖量,仅济宁市泗水县一地,养殖产量就占全国养殖产量的17%左右。哲罗鱼虽然产量较低、养殖成本较高,但营养价值高、市场紧俏。此外山东省还有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太平洋鲑(Oncorhynchus spp.)等鱼种,但没有形成生产规模,产量不高。虹鳟鱼、哲罗鱼等冷水性鱼类繁殖对水质水温要求苛刻,培育亲鱼的温度为4~13 ℃,最适产卵温度在8~12 ℃,山东省境内的冷水水温一般在14~18 ℃,达不到繁育水温的要求,如进行人工干预,则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因此山东省尚没有鲑鳟鱼的繁殖企业,苗种主要从黑龙江、甘肃等省引进,经过长途运输,成活率较低,尤其是哲罗鱼鱼苗,成活率仅为30%~50%。

2.3.2 鲟鱼 山东省最早于1993年在济南市虹鳟鱼养殖场开始一定规模的鲟鱼试养,由于鲟鱼是亚冷水性鱼类,适应性比较强,适温范围比较广,并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所以养殖面积较鲑鳟鱼大,产量也高,经济效益更好。山东省于1998年以后开始大规模的养殖,并且有一部分的养殖户已经从鲑鳟鱼养殖转为鲟鱼养殖。目前,全省鲟鱼养殖种类繁多,主养种类有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Brandt)、俄罗斯鲟(A. gueldenstaedti Brandt)、小体鲟(A. ruthanus Linuaeus)、史氏鲟(A. schrencki Brandt)以及杂交鲟等。与鲟鱼纯种相比,杂交鲟因生长速度快、适应范围广、抗病强等优点,引起养殖业界的重视[10],现在全省有许多养殖企业已开展了杂交鲟养殖生产。鲟鱼繁殖温度因种而异,山东省主要鲟鱼种类繁殖温度约在9~18℃。鲟鱼的性成熟年龄长,一般在8~10年,且多数鲟鱼种类不是每年产卵而是隔年产卵,在秋冬季繁殖,所以亲鱼养殖的投入很大,省内仅有少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养殖企业开展了培育亲鱼和苗种繁育工作。近年来,由于鲟鱼市场供不应求,促使许多养殖企业开始培育亲鱼,开展鲟鱼的苗种繁育准备工作。如临沂市等地养殖企业已开始鲟鱼的自繁自育,并进行苗种生产。

3 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存在的问题

3.1 苗种繁育与病害防治

原种引种工作滞后,养殖种类单一。山东省的鲑鳟鱼类养殖所需鱼苗基本依靠从外省直接引进苗种或者发眼卵进行孵化,缺少鲑鳟鱼苗种繁育企业。鲟鱼的繁殖情况相对较好,但由于鲟鱼性成熟周期较长,培育鲟鱼亲本需较大的投入以及培育环境受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使鲟鱼的苗种生产也受到限制。此外,当前杂交鲟种类繁多、良莠不齐,性状相对稳定且被广泛认可的种类较少,一些企业自行实施鲟鱼杂交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偶然性,选育目标也不明确,缺乏系统繁育理论的引导。冷水性鱼类最初进行人工养殖时,疾病相对比较单一,且发病率也较低。经过长期养殖后,冷水性鱼类所发生的疾病已从病菌性疾病发展到原生虫类疾病,现在已出现了病毒性疾病,并且在诊断与治疗上都非常困难,发病也比较频繁[11]。在病害防治过程中,不少养殖户还存在着停药期执行不到位、药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少数养殖户还出现误用违禁药物的事例。

3.2 销售与加工

目前山东省尚无冷水性鱼类深加工企业,冷水性鱼类产业产后服务落后于生产发展的水平和市场的需求,冷水性鱼类上市方式绝大多数为鲜鱼批发,也有极少部分小规模养殖户采取直销酒店的形式销售;冷水性鱼类产业还没有形成养殖、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加之冷水性鱼类销售还处于千家万户、自由买卖的局面,存在着不良竞争、竞相压价的现象;并且一些养殖户受眼前利益驱动盲目上马冷水性鱼类项目,缺乏科学指导,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扰乱了市场。这些现象既不利于冷水性鱼类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鲟鱼属大型鱼类,有很大的生长潜力,但苗种培育处于食性转化阶段,成活率低,1龄后抗逆性逐渐增强,成活率提高,因此养殖大鱼的相对成本较低[12]。鲟鱼全身都是宝,利用率极高,鱼肉、鱼皮、鱼骨、鱼卵都可以制成高级食品、鱼胶、皮具等,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尤其是鱼卵制成的鱼子酱被称为“黑色黄金”。目前湖北、浙江等省鲟鱼深加工企业的效益可观,带动了全国的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形成了朝阳产业。山东省因受饮食习惯的影响,鲟鱼养殖到0.6~1.0 kg就作为商品鱼销售,在资源有限、苗种来源紧张的背景下,显然存在着认识的误区,这种生产和消费方式是极不合理的。

4 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建议

4.1 开展健康养殖,挖掘发展潜力

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办法,着力研究节能环保、循环水养殖在冷水性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技术,并针对养殖过程中的苗种繁育、病害防治、饲料营养等关键技术展开技术攻关,开展冷水性鱼类健康养殖[13]技术探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开展健康养殖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现有循环水养殖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应用耐低温的微生物、藻类和水生生物等生物处理养殖用水技术是开展节水、节能、高效的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二是对现有养殖鱼种提纯复壮,加大冷水性鱼类新种类的引进、培育、繁殖力度,需要注意的是鲟鱼杂交研究开展较晚,大量的基础工作尚未完成,盲目开展鲟鱼杂交可能会造成物种的生存危机[11],因此对于杂交鲟的研究与推广要持谨慎态度;三是利用中草药和绿色生物制剂防治鱼病,减少药物残留,降低养殖风险,生产无公害产品;四是规范冷水性鱼类饲料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营养学的角度生产适合不同鱼种的全价配合饲料。

4.2 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链

借鉴浙江、湖北等省的成功经验,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点带面,在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集中的地区,引进鱼肉、鱼胶、鱼子酱等的深加工技术,促使鲟鱼商品鱼以小规格鱼为主的现状转变为养殖成鱼为主,并逐年选留和不断扩大后备亲鱼群体数量,加强现有后备亲鱼的培育,充分挖掘鲟鱼的经济价值。逐步形成“繁养-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冷水性鱼类产业的技术含量,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冷水性鱼类产业的快速高效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崇智,李怀明,牟振波. 中国淡水冷水性鱼类[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3.

[2] 王 冲.贵州冷水鱼养殖现状及展望[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6):116-117.

[3] 孙中武,尹洪滨. 六种冷水鱼肌肉营养组成分析与评价[J]. 营养学报,2004,26(5):386-392.

[4] 孙大江,王炳谦.鲑科鱼类及其养殖状况[J].水产学杂志,2010, 23(2):56-62.

[5] 王庆文,朱 未,肖文芳,等. 利用山涧溪水养殖冷水鱼[J]. 黑龙江水产,2006(6):23-25.

[6] 杜 军.四川冷水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07(10):5-6.

[7] 孙艳军.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问题与对策[J]. 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2,23(3):22-27.

[8] 徐 皓,倪 琦,刘 晃. 我国水产养殖设施模式发展研究[J]. 渔业现代化,2007,34(6):1-6.

[9] 陈中祥,曹广斌,刘 永,等. 低温工厂化养殖水体氨氮处理微生物的初步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8):132-136.

[10] 王念民,彭 涛,孙大江,等. 鲟鱼杂交优势的利用及问题[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2):21,38.

[11] 王 荻,刘红柏,卢彤岩,等. 鲟鱼病毒性疾病研究进展[J]. 水产学杂志,2008,21(2):84-88.

[12] 孙大江,曲秋之,马国军,等. 中国鲟鱼养殖概况[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3,18(3):216-221.

养殖业市场研究篇4

关键词:规模经济 奶牛养殖

一、规模经济的涵义

无论是规模经济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还是其后的经济学家,其对规模经济的定义基本上都是围绕成本概念来展开的。微观经济学认为,所谓规模经济又称为规模节约。规模经济最核心的涵义是指在投入增加的同时,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即规模收益(或规模报酬)递增;反之,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即规模收益(或规模报酬)递减;当规模收益递增时,称作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规模收益递减时称作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规模经济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照生产要素在企业的集中程度和投入产出量的大小,可以把规模经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单一产品的规模经济;第二个层次是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第三个层次是多工厂水平(多种产品工厂)上的规模经济,或叫企业水平上的规模经济。本文主要研究单一产品的规模经济。

二、规模经济的理论综述

自经济学成为一个专门学科起,对经济生活中规模经济现象的研究就开始了。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乃至斯密理论的继承者阿林杨格,都从分工角度对市场与经济规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然而,自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创者马歇尔之后,对规模经济的研究则基本放弃了分工理论,转而采用边际分析的方法。这些不同的研究方法为人们更好地认识规模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分析工具。

(一)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在其传世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序言中指出了国民财富增长的两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分工。他认为通过社会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从而在既定的资源基础上增加社会的资财。为了说明分工能够产生的经济利益,他详细地比较了独立生产与分工组织生产的效率差距。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分散生产、简单协作与工场手工业等不同分工形式的比较,说明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下大规模组织生产带来的生产效率的巨大进步和财富的巨大增长。同时也使人们看到了机器大工业所引起的对工场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消亡。

马歇尔是第一个重视并较为系统地研究规模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家。根据分工与生产专业化的程度,马歇尔从企业的角度将规模经济的多种形态归结为两类,即: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他认为,内在经济的产生是由分工和机械的使用造成的。企业内部的分工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与管理的分工;另一种是生产过程中工人之间的劳动分工。对于外在经济,则主要是从分工与决定工业地点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上来论述。当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时,外在经济就产生了。

阿林・杨格发展了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中的分工理论,第一次论证了市场范围(规模)与迂回生产、产业间分工的相互作用、自我演进的机制,从而超越了斯密定理“关于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的思想。杨格的分工理论被后人命名为“杨格定理”,即:“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分工,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就存在于上述条件之中”。

(二)新古典经济学规模经济的思想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领域是在价格机制引导下的资源配置。由于规模经济包括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两种情况,而外在经济是与报酬递增联系在一起的,这在杨格和马歇尔的分工理论中都可以看到,但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静态分析无法解释报酬递增的动态增长。因此,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理论就仅仅研究由技术决定的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尽管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理论存在一定缺陷,但它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观察和认识的有益视角。

(三)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科斯在《企业性质》一文中提出了有关企业存在的交易费用理论,其核心内容是:企业将倾向于扩张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交易费用理论进一步阐明了企业代替市场交易中管理对规模经济所起的作用。当时正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价格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协调机制能够自发地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科斯交易费用理论的产生恰恰是从研究产业一体化的规模问题中遇到的困惑而引发的。

(四)“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又被称为“短板理论”,指某一事物的发展和成效取决于全部因素中最为不利的一个因素,即“短板子”,其实质是要求对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目的是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

三、制约规模经济的因素分析

规模经济效应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可将这些条件分为内部可控因素和外部不可控因素(能否控制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而这些因素一旦不能满足或变化,将改变农户的规模经济效应。即影响到规模经济性曲线斜率的变大或变小,左移或右移。如图所示。

(一)外部不可控因素

1.市场需求规模

产品不同,对生产企业的规模要求不同。在发达国家中,市场规模较大的产品要求生产企业必须超过大规模地生产,通过与生产技术相适应的规模化生产来实现低成本,如汽车业、钢铁业的生产规模一般很大。就奶牛养殖业而言,养殖规模的大小与市场对乳制品的需求直接相关。奶牛养殖业所提供的原料奶是乳品行业生产链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奶制品平均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具有很大的消费市场。

2.买方市场

在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只要提高价格,就可立竿见影提高经济效益,因而降低成本被视作是次要因素。这时,生产经营的目标是迅速扩大生产规模,以获取更大的利润,生产企业的规模经济性将不被考虑。而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由于出现激烈竞争,企业无法通过降价来获得更大盈利,因此,谈规模经济必须是在买方市场的前提下。就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户而言,他们多是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不能与大市场抗衡,且处于近乎完全竞争市场,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无法通过改变原料奶市场价格获得经济效益,只有通过扩大养殖规模,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来获得更大的利润。

3.行业状况

行业不同,生产企业进入退出的壁垒不同。大企业是以高投入高产出方式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资本后盾,其高额的资金投入是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壁垒。而对于呼和浩特市地区的奶牛养殖业来说,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95%属于分散养殖,养殖户进出相当自由。

4.饲料供应

规模化低成本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供应是形成规模效应的重要前提。奶牛成本及日常的饲料消耗是影响奶牛养殖户规模效应的主要因素。由于乳制品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奶牛饲养出现“泡沫”,拉动奶畜价格上升,增加了奶农的投资负担,同时,提高进入壁垒。充足的饲料供应及饲料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影响奶牛饲养的成本支出。完善的、稳定的饲料供应市场,有利于奶牛养殖规模的扩大。

5.政策制度安排

生产企业的规模经济与当时的社会的政策制度安排有着密切关系。不同时期,政府的制度安排不同,企业对生产规模的选择不同。目前,国家很倡导乳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呼和浩特市,要努力打造“中国乳都”,积极鼓励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并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对奶牛养殖户的贷款支持,技术培训、完善服务体系等。

(二)内部条件

1.农户素质

养殖人员素质的提高反映在规模效应上,即在相同的投资、生产规模条件下的成本降低。养殖人员素质高,可更快吸收先进的养殖技术,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科学饲养奶牛,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还可减少单位产出的工时或提高单产,从而降低牛奶的单位成本,提高奶农收益。

2.基础设施投入

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设备要求较高,生产设备的高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费很高,这就要求规模化的生产以降低单位产出的固定成本分摊。因此,在生产规模不是很大时,设备的投资越少,经济性越高。对于奶牛养殖行业,经营适度的奶牛头数有利于养殖户采用合理有效率的饲养管理,同时也降低了单位牛奶的固定成本分摊,便于提高养殖规模效益。

3.饲料地面积

对于不同的产品,考虑到各个产业的投资要求、资金使用不同,有不同的自制率要求。自制率越低,降低成本的因素越少,产品的规模经济效益越差;反之,产品的规模经济效益越好,投资规模要求越大。对于不同的产业,合理的制定自制率将有完全不同的规模经济效应。对于汽车工业来说,自制率不应低于30%;对奶牛养殖业而言,饲料成本占饲养总成本的70%~80%左右,没有足够的饲料地面积,很难满足奶牛的饲料消耗,容易造成投资收益不明显现象,奶农扩大规模的积极性受到挫折。因此,饲料地面积对养殖户饲养规模有很大的制约性。

4.养殖经验

养殖经验丰富的奶农,饲养管理经验丰富,饲料配置合理,同时可以及时地发现奶牛身体的异常,疾病防御能力极强,能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由于多年的养殖经验,他们已经从养殖中获得了甜头,愿意继续投资,完善养殖中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这样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5.经济效益

养殖投资回报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规模经济性,它主要表现在奶牛养殖的投资收益是否大于其从事其他职业的机会成本。如果养殖的机会成本很高,养殖收益不明显,乳品市场不稳定,鲜奶收购不及时,则会造成奶农屡屡倒奶现象。饲料价格攀升,而鲜奶的单位价格基本保持不变,奶农无奈杀牛卖肉。低投资、高收益,是奶农继续养殖和扩大规模的主导因素。

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中,除了上面论及的需求问题和市场条件问题外,规模经济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也值得注意。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愈来愈大,在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作用升值已居于最主要的地位。在我国养殖业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也日益递增。

四、结论

由“木桶理论”可得出这样的推论:奶牛养殖户的发展规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发展必须关注“瓶颈”环节,即找到最短的一块木板,只有做长了那块木板才可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因而,由规模经济内外部条件的特点、复杂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在研究奶牛养殖的经济规模及规模经性时,必须进行详细分析和调查,以免得出错误结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养殖业市场研究篇5

关键词:水族;现状;发展对策;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4-130-02

水族产业属于休闲渔业范畴,具有产业链条延伸广、产品附加值高、生产要素集约型强等优点。近几年,随着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安徽省水族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包括水族用品销售,水族产业总产值超过3亿元,水族产业已成为安徽渔业经济发展新的亮点。

1 安徽水族产业发展现状

1.1 观赏鱼产业分布区域化 2015年,安徽省观赏鱼养殖基地80多个,年产观赏鱼商品鱼1亿多尾。观赏鱼养殖基地区域化特色明显,主要分布在合肥市、阜阳市,淮北市、滁州市、六安市、铜陵市等市也有少数基地分布,合肥市、阜阳市已成为安徽观赏鱼产业发展的聚集地。目前安徽生产的观赏鱼主要是金鱼、锦鲤,金鱼的品种100多个,主要品种有草金、五花、虎头、凤尾、蝶尾、泰狮等,锦鲤品种有10多个,包括红白、大正、昭和、黄金、秋翠、黑金等。安徽红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标准化观赏鱼专业生产基地集种苗繁殖、养殖、研发为一体,年观赏鱼繁殖能力达到2亿尾,2015年省农委认定为省级水产良种场,养殖观赏鱼出口英国、德国等国家。

1.2 观赏鱼养殖生产标准化 安徽省大力发展观赏鱼健康养殖,推进生产标准化,提高观赏鱼产品品质。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阜阳市颍州区水产站等单位先后制定了草金鱼繁殖、草金鱼养殖、紫蝶尾龙睛金鱼繁育、兰寿金鱼繁育等4项观赏鱼养殖省级地方标准。阜阳市全州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1.3 水族市场发展专业化 安徽每个地级市都形成了从事观赏鱼、水族用品、专用饲料销售的专业水族市场或者集散地。观赏鱼销售主要品种包括金鱼、锦鲤、龙鱼、热带鱼和观赏龟类,水族用品主要有水族缸、观赏鱼专用饲料等。销售产品中金鱼、锦鲤、观赏龟类主要来自本省养殖基地,龙鱼、热带鱼、水族缸、专用饲料等都来自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和观赏鱼产业发展较好的省份。合肥市较大的水族专业市场有裕丰花市、海汇花市、清溪路花市等,其中裕丰花市有水族经营户50多户,年销售额近亿元。

1.4 水族产业形式组织化 在省渔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安徽省于2012年成立了安徽省水族协会,现有会员100多个。安徽省水族协会的成立,为推进观赏鱼健康养殖,为协调、规范发展以及服务行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安徽省水族协会于2013、2014年连续2a在合肥市成功举办水族展暨观赏鱼大赛,宣传展示安徽水族产业发展成就,为全省各地从事水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士建立同行之间的联络,交流研讨新思路新经验,沟通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为广大水族消费者普及水族知识,扩大安徽水族产业社会影响,推动了安徽省水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安徽水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族产业总体规模还不大 安徽水族产业与广东、上海、北京等省市相比,总体规模还不大,安徽目前还没有水族用品、专用饲料研发和生产的专业企业。

2.2 水族产业品牌意识不强 安徽观赏鱼生产单位品牌意识不强,全省观赏鱼注册商标很少,也没有区域性特色品牌。

2.3 水族产品销售模式有待创新 安徽水族产品销售还以传统的批发、零售市场销售为主,网上销售量较小,拍卖销售基本没有。

3 安徽省水族产业发展对策

全国“十二五”渔业规划提出要鼓励发展文化多元的休闲渔业,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也提出要加快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安徽是内陆水产大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捷,发展水族产业条件优越。

3.1 推进生产发展 观赏鱼繁殖、养殖是水族产业发展的基础。渔业部门要把观赏鱼养殖基地建设作为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依托资源条件,推进观赏鱼养殖向多品种、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指导观赏鱼养殖基地根据实际确定健康养殖模式,制定执行生产操作规范,建立生产投入品采购、保管和使用规章制度。养殖基地要做到场区内环境整洁,道路平整通畅,养殖生产设施现状良好,养殖用水符合无公害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养殖废水达标排放,确保观赏鱼品质优良。

3.2 加快品种研发 品种是观赏鱼养殖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发展观赏鱼产业,必须加强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安徽现有观赏鱼生产单位多数是从养殖食用商品鱼转产而来,其研究开发新品种的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都十分有限。要充分利用观赏鱼产业发展科研资源,建立科研团队,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开展观赏鱼的品种研发,在维护好传统观赏鱼品种特有品质的同时,不断推出大众喜爱的新品种、好品种,促进观赏鱼消费的时尚化。引导观赏鱼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观赏鱼品种研发,形成万众创新的局面。

3.3 强化品牌建设 水族产业发展的方向是高档化和大众化,品牌建设至关重要。要通过强化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以品牌赢得市场。要支持观赏鱼生产经营单位注册商标,打响企业品牌。观赏鱼生产聚集地要打响区域品牌,根据安徽观赏鱼生产区域布局,阜阳市可以主打“阜阳金鱼”、“阜阳锦鲤”品牌;合肥市主打“合肥金鱼”品牌。要创新观赏鱼销售方式,大力推广网上销售、拍卖销售等方式,提高产品价格,提升产品知名度。通过举办展会和评比活动,宣传推介安徽观赏鱼和水族产品,向消费者普及观赏鱼养殖知识,推动观赏鱼进千家入万户。

3.4 加强技术服务 目前观赏鱼爱好者众多,但多数缺乏专业养护知识,家庭饲养成功率不高。要实现观赏鱼养殖大众化,必须做到观赏鱼饲养技术的便利化。要研究观赏鱼家庭饲养技术“傻瓜”技术,方便大众运用,提高观赏鱼家庭饲养的成功率。要组建专业化的售后技术服务队,开展观赏鱼配送与管护服务,解决家庭饲养中不易解决的鱼病治疗、水质调节、水族箱观赏鱼繁殖等技术难题,对高档豪华水族箱实行定期上门维护,推动观赏鱼进千家入万户。要制定观赏鱼品种标准,为广大水族爱好者在种类繁多的水族市场选择购买观赏鱼提供鉴别、识别依据。

养殖业市场研究篇6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00193)

[摘要]基于中国养殖业面临市场、环境等现实困境,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养殖类家庭农场的内涵及其脆弱性进行探讨,并以宁夏Y县滩羊养殖家庭农场为例,分析了扶持政策对养殖类家庭农场可持续生计脆弱性与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类型的扶持政策能够增加养殖类家庭农场的生计资产,促进养殖类家庭农场形成适度规模化、家庭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的生计策略,进而可以有效地改善养殖类家庭农场生计的脆弱性,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养殖类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可持续生计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研究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韩振国(1988-),男,山西晋中人,博士,研究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胥潇(1991-),女,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刘晴(1992-),女,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发展;通讯作者:汪力斌(1967-),女,湖北孝感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扶贫与生计。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养殖业的发展进入转型期,传统的村屯养殖面临着市场和环境双重挑战,规模养殖场则面临着管理成本高和规模效益低的难题,而疫病频发更是影响着整个养殖业的发展。为此,政府推出了多种模式来推进养殖业的转型,例如养殖小区模式和“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然而这些模式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养殖小区模式中的养殖户难以形成集体行动导致养殖小区的很多功能无法实现,规模效益难以形成。而“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中公司和农户之间话语权不平衡导致双方之间交易和契约的不稳定。这两种模式都未能解决目前养殖业面临的困境,即无法实现养殖过程中保持劳动积极性和提升规模效益的平衡。2013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其中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融合科技、信息、农业机械、金融等现代生产因素和现代经营理念,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微观经济组织[1],这种模式强调集约化生产与市场化经营以提高生产和交易效率,其对经营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较高的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足够的物质资本与资金储备。伴随着家庭农场模式理念的推广,各种类型的家庭农场纷纷出现,畜牧养殖业也不例外。例如广东蕉岭县在2013年已有畜禽养殖家庭农场73家[2],品种涉及生猪养殖、肉鸡养殖和肉兔养殖,浙江慈溪市2013年全市登记注册47家畜禽养殖农场,品种包括:肉鸡、生猪、肉鸭、白鹅等[3],家庭农场生产模式已经应用在不同养殖品种的生产领域。2014年农业部出台了《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对家庭农场的多种扶持措施。为了促进家庭农场模式的发展,各级政府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支持。然而目前的支持政策大多是依照对种植类家庭农场的支持而设计的,对于养殖类家庭农场的作用还有待评估。为此,笔者到宁夏自治区Y县进行了调查,主要以当地的滩羊养殖家庭农场为例,来探究养殖类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目前的政策对其发展的影响。本文分析使用的是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因为可持续生计框架创新地提出五种生计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可以更多元化地阐释扶持政策对于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

一、养殖类家庭农场的内涵与脆弱性分析

养殖类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是家庭农场模式在养殖领域的应用,这种模式旨在保持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和提高规模效益两方面平衡,其产生是适应当前养殖业所处社会环境的结果。但从可持续生计的视角来看,这种模式还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其发展需要政府与政策的支持。

(一)养殖类家庭农场的特点以及适应性分析

养殖类家庭农场建立在规模扩大与技术提高的基础上,强调家庭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的结合,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养殖类家庭农场对于农场主的素质有较高要求,农场主既要具备使用现代养殖技术的能力也要具备借助市场进行经营的能力。其次,养殖类家庭农场有利于养殖户增加收入,调查显示畜禽养殖农场普遍具有规模大、经营效益好的特点[2],这样可以将一部分热爱养殖的劳动力留在养殖业,解决了未来我国“谁来养殖”的难题。最后,养殖类家庭农场大多附带有种植业的经营,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有利于形成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2]。因此,养殖类家庭农场的出现不单单是家庭农场模式的延伸,也是适应当前养殖业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模式。同时,养殖类家庭农场也契合于目前养殖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体现在非正式制度环境和正式制度环境两方面。

1.非正式制度环境。养殖类家庭农场大多位于乡村社会,必然受到乡村社会现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能否顺利嵌入到包括传统习俗、社会规范和宗教文化等非正式制度之中[4]。具体而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价值观念在乡村的蔓延,农民个体理性增加,农村社会整合功能减弱,人际关系逐渐原子化。在这种背景下,养殖户之间抱团进市场的难度增加,因为个体理性诱致的搭便车与机会主义行为频发,使养殖户之间的集体行动越来越难以形成。因此,通过养殖类家庭农场提升单个养殖户的规模和技术,以实现增产与保质的平衡,最终有利于养殖户单独入市,成为破解养殖业困境的一个必然选择。

2.正式制度环境。一种模式的发展同样需要考虑其所处的制度环境,这包括宪政、法律等正式制度,也即人类行为的博弈规则。与完全自发形成的社会嵌入不同,制度环境“也有可能具有被人为设计的机会”[4]。养殖类家庭农场处于整个家庭农场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各种支持政策纷纷出台,养殖类家庭农场可以借助这一机会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养殖业上有明显优势的地区,各级政府会通过多种政策来促进这种模式的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养殖类家庭农场可持续生计的脆弱性分析

可持续生计框架起源于Chambers和Conway在1992年提出的生计概念,其内涵为“能力、资本(包括物质和社会资源)和赖以生存的活动”[5]。而后逐渐发展为可持续生计概念,其中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比较常用的,其将农户视为在一个脆弱性背景中生存或谋生的对象,他们拥有一定的生计资本。而环境与禀赋会影响农户的生计策略、资本配置与使用的方式,目的为实现预期成果并满足他们的生计目标[6]。养殖类家庭农场是一种家庭性的生产组织,家庭会投入大多数生计资本来进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家庭农场往往成为农户的主要生计,而家庭农场收入也是家庭的主要收入。因此,家庭可持续生计的脆弱性也就体现为家庭农场生产的脆弱性。而养殖类家庭农场固有的结构和性质决定了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脆弱性:

1.风险因素。养殖类家庭农场面临的风险主要体现为两方面: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提高生产规模赋予了养殖类家庭农场独自进入市场的资格,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进而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农户自身搭建购销渠道的能力往往较差,如何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将产品顺利地销售出去是一个难题,因而市场风险是养殖类家庭农场面临的第一重风险。其次,养殖类家庭农场采用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规模化的养殖业需要应对各种疫病的袭击,即自然风险是养殖类家庭农场面临的第二重风险。

2.抵御风险的能力。养殖类家庭农场强调技术的提高与市场的引入,其劳动量并没有明显地扩大,家庭是其主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统一促进了产品的产权和控制权的一致,避免了“公司+农户”的产权纠纷和规模养殖场的委托难题。但这种模式对于农场主的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挑战,只有具有较高的生产和经营技能的农户才可以较好地应对风险,但目前的农场主大多为普通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

3.社会服务体系。为避免“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中同公司的博弈,养殖类家庭农场的生产性资产大多由农户自己投入,成本较高,因而大多数养殖家庭农场需要通过融资才能开启生产,但养殖户自身的积累及获得资金的渠道有限,进而这种融资渠道的完善依赖于社会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改善。同时,养殖户自身搭建销售渠道的能力也比较差,因而社会化的销售服务体系的构建也影响着养殖类家庭农场的发展。

这三个方面的脆弱性来源于养殖类家庭农场的生产组织结构,只有克服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养殖类家庭农场的生计才能保持可持续性。因而支持养殖类家庭农场发展的扶持政策的有效性决定于其是否能够减弱养殖类家庭农场的脆弱性。

二、扶持政策对于养殖类家庭农场生计资本与可行能力影响:案例分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Y县是农业大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是著名宁夏滩羊集中产区。滩羊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乃至全国稀有绵羊品种,滩羊肉是回族及各族人民长期食用的主要肉食,其肉质具有细嫩、鲜美可口,不膻不腻等特点,因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而深受消费者青睐[7]。滩羊还是我国特有的轻裘皮用绵羊品种,以生产洁白轻暖、美观耐用的二毛裘皮而著称[8]。驰名中外的宁夏滩羊是Y县主要的经济来源,Y县2013年滩羊养殖农户达7800家,全县拥有7家大型滩羊皮肉加工企业,全县滩羊产值可达6亿。在2013年中央大力推出家庭农场模式之后,当年Y县就出台了《Y县家庭农场认定及管理实施办法》,截至2014年7月3日,Y县已经注册成立家庭农场165家,其中2013年注册108家,2014年注册57家,而滩羊养殖家庭农场在所有家庭农场中占比65.74%。为了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Y县设计了多种政策予以支持。为了解这些政策对于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影响,笔者及团队在2014年7月份到Y县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案例研究、焦点小组访谈和关键知情人访谈的方法。调查发现,Y县家庭农场扶持政策提升了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物质与自然资本,进而改善了家庭农场的可行能力。

(一)金融政策使有技术和能力的滩羊养殖家庭农场获得经济资本

资金不足是大多数滩羊养殖家庭农场面临的问题,还有更多的养殖户有技术有能力但是缺乏资金,无法开展家庭农场经营。为了破解这一难题,Y县政府联合多家银行向养殖户进行贷款,渠道多样化,包括小额信贷、小微企业贷款都被整合到对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金融支持政策当中。同时,Y县政府还对养殖户的贷款进行利息补贴,进一步降低了养殖户使用资金的成本,增加了其可以使用的经济资本。

笔者访谈了当地的农业银行,县政府同该行联合推出了支持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金融政策,包括三种类型:第一为小额信贷,这种贷款年利率为9%,每笔最长期限一年,三年内可以重复借贷。第二为农村生产经营贷款,以不动产做抵押,额度为5万-1000万元。目前一半左右贷给养殖业,大多在40万-50万元之间。年利率也是9%,期限为5年。第三种是2014年宁夏农行总部按照市场需求专门制订的一种贷款类型,专门针对家庭农场、养殖园区、养羊大户、种粮专业大户等的贷款需求。贷款额度大概在30万-50万元左右,按年还款,贷款年利率也为9%左右。2014年,Y县仅第三种贷款已经发放了400万元,贷款给20户家庭农场。目前这三种贷款模式都针对滩羊养殖家庭农场开放,为滩羊养殖家庭农场扩大规模提供资金支持。

赵师傅是A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主要从事滩羊养殖,拥有羊棚10个,存栏量500只,年出栏量1000只。其养殖规模较大,资金压力紧张,在政策支持下,赵师傅向银行贷款,包括:宁夏银行无息贷款,5万元,期限为1年;农行小额信贷贷款4万元,年利率9%,期限为3年;宁夏农行贷款30万,年利率7%,期限为1年;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年利率8%,期限为2年;邮政储蓄贷款5万元,年利率12%,期限为1年。还获得村民互助资金1万元,期限为1年,赵师傅获得贷款总计50万元。与此同时,赵师傅还获得了政府贷款利息补助3000多元,利息补贴率达10%,减轻了其使用贷款的成本压力。

Y县整合的金融政策帮助滩羊养殖家庭农场获得了较多的资金来增加养殖规模,这样具有两方面的好处:其一,养殖类家庭农场不用和其他养殖户一起联合进入市场,避免了养殖户集体行动的困境,节省了协调成本。其二,规模较大的养殖类家庭农场可以直接和市场进行联系,不用通过贩子来进行销售,减少了交易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金融政策完善了滩羊养殖家庭农场获得资金的渠道,不仅支撑起养殖类家庭农场的规模化需求,而且为家庭农场的市场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二)培训政策提升了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人力资本

养殖类家庭农场与其他养殖模式的重要区别为人力资本的不同要求,家庭农场模式中家庭劳动力既是生产者,也是经营者。当然,养殖类家庭农场并非完全排斥雇佣劳动力,但家庭农场应以家庭劳动力为主,雇佣劳动力为辅。这就要求家庭农场的生产者既要掌握现代养殖技术,也要掌握现代市场经营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Y县针对性地对养殖类家庭农场的从业者进行了培训,既包括对养殖技术的培训,也包括对市场经营技能的培训。

中央对于家庭农场发展要求规范,为了体现出家庭农场的经营能力,政策要求家庭农场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等相关程序。为此,Y县专门针对这块进行了培训。同时,Y县农牧局还以村为单位进行养殖技术培训,主要包括饲养、防疫,2013年培训达到5次以上。另外,县农机局每年还对农户进行农机使用技能培训,主要是讲解技术和实际操作,使农户可以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

Y县对于家庭农场劳动力针对性的培训,使得养殖类家庭农场的从业者既可以生产也可以经营,有助于实现家庭农场的生产和经营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的目的,进而避免了雇佣带来的养殖场养殖产品产权和控制权分离可能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困境,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培训政策使养殖类家庭农场的家庭化生产以及市场化经营成为可能。

(三)品牌与市场建设改善了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制度型社会资本

市场经济体系下养殖类家庭农场生存的关键在于养殖产品能否以合理的价格顺利地销售出去。目前中央倡导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其中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农户建立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以形成稳定的制度型社会资本。以滩羊养殖家庭农场为例,Y县围绕滩羊销售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建立专门的滩羊羊肉交易市场,针对滩羊品牌申请地理商标等,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

Y县每年拿出4000万资金支持滩羊产业,其中滩羊品牌建设是重中之重,工作主要围绕媒体宣传、滩羊肉质量检验以及肉产品防伪追溯三方面进行。滩羊肉质量检验站是Y县滩羊品牌的持有人。到目前为止,经过农牧局认定批准使用滩羊品牌的滩羊流通企业有68家,县内44家,县外有24家。每年Y县畜牧局会联合工商局对滩羊肉经销店进行检查并评级,县内每周一次,自治区内一月一次,区外是三月一次。在发现问题时,农牧局会联合工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处罚。

Y县目前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滩羊流通市场——ZY屠宰市场,在这里滩羊肉比一般的羊肉贵4-10元左右,每公斤可达64元。滩羊养殖类家庭农场可以将羊直接拿到这个市场上销售,价格合理。这种规范的市场监管机制保证了生产成本较高的滩羊可以获得相对合理的价格,防止假滩羊肉影响市场,进而避免了“柠檬市场”的出现。据统计,2013年Y县滩羊养殖家庭农场年平均销售额可达46万元。

Y县滩羊交易市场的建立和滩羊地理商标的申请规范了滩羊的销售渠道,可以使生产成本较高的滩羊获得一个合理的价格。而且固定的交易市场可以使养殖户方便快捷地进行滩羊交易。保证了养殖类家庭农场市场化经营的顺利进行。

(四)补贴政策增加了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物质与自然资本

补贴政策主要指政府对经营养殖类家庭农场的养殖户给予资金或物质补贴,以提高家庭农场的养殖品种、设施和机具的现代化水平。目前,Y县对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补贴政策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直接的经济补贴,例如,被评上县级家庭农场直接获得资金1万元的补助。这种补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只要家庭农场符合条件,就可以获得这种补贴。第二种是更常见的专项补贴,是针对专门类型的家庭农场给予的补贴,为了扶持在Y县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滩羊养殖家庭农场,Y县提供了针对羊棚等基建方面的建设补贴,针对种羊的保种补贴,针对专用农机的购买补贴等。这些补贴政策降低了滩羊养殖家庭农场获得生产资料的成本,对于整个养殖类家庭农场的物质与自然资本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滩羊养殖是Y县的品牌工程。为此,Y县农牧局整合各种补贴对滩羊养殖家庭农场进行支持。以C家庭农场为例,农场主吴师傅从事养羊10年,白手起家经验丰富。2013年8月成立家庭农场,拥有18个羊棚,目前存栏量600只。吴师傅在开始经营家庭农场之后获得了一系列补贴,包括:被评上县级家庭农场获得的1万元补贴。2013年200元每只的种羊补贴,一道棚4000元的羊棚建设补贴。另外,其还获得了农机补贴,其购置了大小两个牧草粉碎机,大的7000元,补贴2000元。小的粉碎机600元,补贴100元。政府的各种补贴帮助吴师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料,提升了该农场的现代化水平,使其经营能够顺利起步。

养殖类家庭农场强调规模化生产,其实现的一个重要基础为技术提高,这有软硬两方面含义:其一为养殖户的养殖技术的提高,其二为养殖品种、设备与设施技术水平的提高。针对养殖品种、设备与设施水平,Y县通过整合各种专项补贴,降低了养殖户获得各种养殖生产资料的成本,促进了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养殖品种、设备和设施升级,进而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帮助其提高了技术水平,保证了家庭农场规模化生产的实现。

三、扶持政策背景下养殖类家庭农场生计策略的形成

从Y县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发展实践来看,政府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这种模式的发展。在扶持政策支持之下,养殖类家庭农场的各种生计资产发生了变化,进而其可行能力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之上,养殖类家庭农场形成了独有的生计策略,进而降低其生产和经营的脆弱性。

(一)适度规模化与风险的降低

养殖类家庭农场强调适度规模化,在政策支持中获得足够的经济资本、物质与自然资本之后,养殖类家庭农场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使其养殖的数量可以达到单独入市的水平,同时养殖类家庭农场强调生产的精细度,即以家庭自有劳动力为主,因此,养殖数量的上限不会超过家庭劳动力的生产能力之外。Y县家庭农场认定及管理办法规定,家庭养羊场的数量资格为年出栏1000只或存栏500只以上,调查过程中发现,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存栏量大多为500-600只,而年出栏量在1000只左右。这种适度规模化可以降低养殖类家庭农场的风险,体现在两方面:首先,适度规模化可以保证养殖户生产过程的精细程度,进而可以降低因照顾不周而产生的自然风险。其次,养殖类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大多为普通农户,适度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农户因市场经营能力有限而遭受风险的概率,即降低养殖类家庭农场的市场风险。

(二)家庭化生产与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加

养殖类家庭农场是一种家庭生产的模式,其产权设计与目前“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和雇佣养殖场模式有明显的区别。“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由于公司和农户之间赊购和代建等合作行为存在而导致产权界定不清晰,其生产规模也难以达到最优,特别是在面临一些风险时,双方很容易产生产权纠纷,交易成本被无限放大[9],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而雇佣养殖场则主要通过雇佣工人来进行养殖,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委托问题与道德风险始终难以避免,同时工人的养殖技术和精细程度参差不齐,使得雇佣养殖场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较差。相对而言,养殖类家庭农场的家庭化生产策略有利于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调查数据来看,Y县2013年108个家庭农场雇佣劳动力人数平均不到3人,而养殖类家庭农场平均雇佣劳动力人数为2.7人,家庭长期自有劳动力为3.2人。Y县养殖类家庭农场基本实现了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进行生产和经营。养殖类家庭农场在政策的支持下获得了经济资本,其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进行规模的扩大与设备的投资,进而避免了与公司的产权纠纷,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对于农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和经营能力,家庭生产精细程度更高,进而增强了养殖类家庭农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三)市场化经营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养殖类家庭农场旨在通过规模扩大来促进养殖户与市场的接轨,对养殖户贷款融资政策的实施完善了养殖户获得经济资本的渠道,为养殖类家庭农场的市场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同时,规范化销售市场的建立保证了养殖类家庭农场养殖产品顺利销售。调查的Y县滩羊养殖家庭农场主要的销售方式为送到ZY市场进行销售,年平均销售收入11万元左右,人均销售收入可达4万元。总的来说,养殖类家庭农场所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养殖类家庭农场的脆弱性背景逐渐降低。

四、结论与启示

养殖类家庭农场是顺应形势提出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能较好地嵌入目前养殖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但是,从可持续生计的视角来看,其处于一定的脆弱性背景之中,具体而言:养殖类家庭农场遭受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威胁,同时,农场从业人员的生产技能与经营能力较低导致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最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完善阻碍着养殖类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从宁夏Y县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现状来看,目前的扶持政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金融政策缓解了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资金压力,保证了其在产权稳定的情况下扩大规模,而对农场从业人员的培训则帮助其提升了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保证了养殖产品产权和控制权的统一。同时,政府还建设了规范的滩羊养殖产品交易市场,并就滩羊品牌申请地理商标,完善了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产品销售渠道。最后,政府的补贴政策则帮助农户以低成本获得养殖所需的生产资料,提升了滩羊养殖农场的现代化水平。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养殖类家庭农场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物质与自然资本得到提升,进而形成了适度规模化、家庭化生产以及市场化经营的生计策略。而适度规模化有利于降低养殖类家庭农场的风险,家庭化生产则有利于提高养殖类家庭农场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市场化经营则体现了养殖类家庭农场所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因此,从宁夏Y县滩羊养殖家庭农场的实践来看,扶持政策有利于降低养殖类家庭农场生产和经营的脆弱性,进而保证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总之,养殖类家庭农场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家庭农场,其本身的脆弱性对经营者的生计资本提出较高要求,因而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支持,而在对其进行扶持时也应当从多种生计资本入手,使其形成家庭农场特有的适度规模化、家庭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的生计策略,最终有利于改善其生计的脆弱性,保证养殖类家庭农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强,刘同山,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经济学家,2013,(06):48-56.

[2]林霞.畜禽养殖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农民致富之友,2013,(10):187,116.

[3]周琳,杨祯妮,程广燕.发展畜禽养殖家庭农场的制约因素及分析——基于上海、浙江两地的调研[J].中国畜牧杂志,2014,(20):13-17.

[4]黄鹏进.农村土地产权认知的三重维度及其内在冲突——理解当前农村地权冲突的一个中层视角[J].中国农村观察,2014,(06):14-24,94.

[5]李树茁,梁义成,MARCUSW.FELDMAN,GRETCHENC.等.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结构视角的可持续生计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0,(02):1-10,122.

[6]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01):61-69.

[7]钱文熙.滩羊肉品质研究[D].宁夏大学,2005.

[8]许百善.滩羊[J].宁夏农业科技,1983,(02):56,55.

[9]韩振国,刘启明,李拾娣,汪力斌.社会资本与治理视角下“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契约稳定性分析[J].农村经济,2014,(08):41-46.

养殖业市场研究篇7

关键词:生猪 规模养殖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238-02

我国在改革以来,经济在不断的增长,同时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得到了相应的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可知,在1985年中农民的人均收入仅有325.23元,到了2011年,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新的水平,人均为6977员,经相比增长了近21.45倍,实际增长了12.5%。同时,城镇的居民家庭中,从1985年人均可以支配的收入从739.1元增长到了21810员,年均增长了13.9%。快速发展的收入水平使得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特别是对动物蛋白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从肉类产品的生产结构来看,我国主要肉类品种按其产量由大到小排列为猪肉、禽肉、牛肉和羊肉,其中猪肉占总产量的2/3左右。随着人们对猪肉消费的增加,我国生猪养殖也逐渐趋于规模化和专业化。

据农业部统计,2008年末,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己经达到56%,比2007年度提高7~8个百分点,首次突破50%大关,这也意味着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首次超过散养比重,规模化养殖正式“控股”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随着规模化的继续发展,根据2012年《中国畜牧业年鉴》,到了2011年,肉产量和产值为5071.24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64.0%,生猪产值为9202.4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4.2%,中国生猪产业在畜牧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愈发体现。

中国生猪养殖同样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猪养殖普遍经济效益不高,养殖风险大;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明显,价格起伏较为严重;动物疫病给安徽省生猪养殖带来了较大影响;生猪散养在养殖中占主导地位,规模化程度依然不高;生猪养殖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或国内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其中生猪养殖经济效益是影响生猪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以下是对国内外生猪养殖效益的综述。

1 国外关于生猪养殖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进展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Paul D.Soloway(2004)研究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技术的出现和生猪养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刺激了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的进程,随着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的下降,大量的小生产者被市场淘汰,剩下的生产者进一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结果出现了生猪养殖场数量下降,而规模变大,地理分布趋向于集中的格局[1]。McBride与Key(2003)认为,美国生猪养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两方面,并对其变化进行了分析[2]。美国的爱荷华州大学Cheng Fang and Jay Fabiosa(2002)指出我国农户散养饲养生猪的饲养天数要多于专业户和大规模商业化饲养,农户散养饲养的饲料转化率低于专业户和大规模商业化饲养,这主要是源于不同饲养方式的饲料构成不同,农户散养饲养所用的青粗饲料在计算饲料转化率中没有被计入,我国专业户饲养的饲料转化率接近于美国中东部生猪饲养转化率,并且得出我国在农户散养饲养、专业户饲养和大规模商业饲养三种方式中,专业户饲养的生产成本最低,大规模商业饲养的生产成本最高[3]。美国爱荷华州大学的James Kliebenstein,Ben Larson,M.Honeyman和A.Penne(2002)发表的《生猪养殖成本和效益对比分析》一文中指出,美国生猪大中规模养殖效益一般高于散养或小规模养殖效益,可变成本如饲料成本大大低于散养或小规模养殖,规模养殖对饲用物质和服务费的价格(尤其是精饲料价格)的上升或降低不太敏感,这主要是由于规模养殖的利用率高,且规模养殖具有更高的管理技能和养殖技术,同时规模养殖有助于环境污染的治理[4]。Dr.Larry Martin,Dr.Zana Kruja,John Alexiou(1999)发表的 Prospects for Hog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in Canada (加拿大生猪饲养和加工的前景)分析得出,欧洲的人工成本大约是北美的两倍(丹麦生猪饲养的劳动成本最高),北美的人工成本是南美的两倍,美国的东部玉米带比美国的西部玉米带要高,而加拿大西部生猪饲养的饲料费在所有的生猪饲养竞争者中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其次是阿根廷和美国西部玉米带,丹麦和荷兰的生猪饲养的饲料费最高,这主要是由于欧盟的农业政策人为地导致了高的饲料价格[5]。

2 国内关于生猪养殖方面的研究进展

2.1 关于生猪养殖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进展

周世强(2013)针对生猪规模养殖经济效益不高,提出品种良种化、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免疫体系等措施[6]。沈银书(2012)在中国生猪规模养殖的经济学分析中指出,大规模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中小规模养殖生猪的经济效益最好,而散养模式可以节约饲料、减轻环境污染。总之,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四种生猪养殖方式各有优势,因此应坚持猪场“适度规模”原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逐步形成合理的、多元化的生猪养殖规模结构,充分发挥各种养殖规模的优势[7]。王松伟(2011)以南川区大观镇的调查研究为例,对农户生猪养殖的不同规模进行成本研究,指出农村生猪养殖正在日趋规模化,并且仔猪成本、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是影响农户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成本效益的关键因素,小规模生猪是最适宜的规模选择,完善小规模生猪养殖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8]。王奎(2010)以涪陵江东营盘村的调查研究为例,对生猪养殖规模及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生猪农户散养的比例在逐渐缩小,规模化养殖的比例在逐步扩大且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生猪养殖的主导力量,同时在规模化养殖中,小规模的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最优,中规模养殖模式次之。因此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模式也是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9]。谭美英、武深树(2009)认为要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具体提出“六化”,即规划科学化、建设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管理企业化、防疫程序化和污物处理无害化[10]。李桦(2007)对近三年来中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成本效益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小规模和中等规模饲养生猪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大规模饲养生猪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其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具有最低单位成本和最高单位纯利润,而中等规模生猪养殖可以降低我国猪肉产出的波动、缓和猪肉供需矛盾、减少生猪生产成本、增加我国生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1]。刘芳、江占民(2002)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对我1991―2005年生猪养殖业散养户和专业户两种养殖模式进行了成本效益的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劳动力成本、仔猪成本、饲料成本、管理成本和设备成本等是影响生猪养殖业成本效益的主要因素[12]。董天泽、胡晓明(2002)对江西万年县的生猪养殖散户和规模户进行调查得出,规模化养殖可以利用优良猪种和现代化的养殖设备等,大大节约了饲料成本,缩短了养殖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收益[13]。

2.2 关于生猪生产效率等方面研究进展

张园园、孙世民(2013)认为山东省生猪规模养殖技术效率波动比较大,总体而言不同规模技术效率从大到小依次是大规模、散养、中规模和小规模[14]。王乐、邓蓉(2012)对辽宁省生猪生产发展进行分析,提出辽宁省的生猪出栏量和产量已经超过了国内平均水平[15]。谭莹、邱俊杰(2012)中国生猪生产效率及生猪补贴政策优化分析,对生猪生产影响最大的是死亡费用,国家应该加大生猪防疫保险和补贴政策[16]。喻闻、孔繁涛、于海鹏(2012)认为农户散养生猪的养殖越来越依靠饲料,提高产出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饲料转化率[17]。徐雯霞(2010)对中国生猪不同饲养规模的成本效率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规模生猪养殖的物质费用成本高于散养,且规模越大,费用比例越高。从成本效益值的比较上来看,由于仔猪进价和精饲料费用在物质费用中占有很大比重,而规模饲养的这两部分费用远远高于散户养殖,因此农户散户的效益比规模养殖的效益高[18]。施凯(2009)对我国生猪市场波动因素进行研究,认为中国生猪生产结构和消费的变化会影响生猪市场的变动[19]。周胜利(2005)对我国生猪产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生猪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供了政策建议[20]。刘芳(2002)通过对中国生猪养殖业生产的水平比较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模式的生产效益要明显高于散养模式[21]。

3 结语

国外关于生猪养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养殖规模、成本、效益、效率、产地区位优势等方面,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以对发达的生猪养殖产业体系的建设总结为内容,以对生猪养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目的。其中关于生猪养殖模式的研究,对生猪产品质量安全、防疫卫生的高标准追求,对科学技术在生猪养殖中应用的重视,以及政府对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支持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从中国实际背景来看,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是有一段差距的,中国生猪养殖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汲取精华,来服务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

在国内有很多关于生猪市场波动、产业规模现状、生产效率方面的研究,而对于生猪规模养殖经济效益的研究主要是全国范围内的泛泛而谈,或者是某些局部地区的研究,缺乏代表性,给我国整体生猪养殖提供的借鉴作用比较有限。因此,期待有更多的研究,可以把生产组织理论、经济效益理论和计量模型三者相集合,来研究中国生猪主产区的产业发展,找到最适合中国生猪发展的养殖模式,切实提高生猪规模养殖经济效益,最终增强中国生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从生猪养殖大国转变为生猪养殖强国。

参考文献

[1] Paul D. Soloway.Have Hog Producers with production Contracts Maintained an Economic Advantage of Independent Hog Producers in Recent Years? May15,2004.

[2] McBride WD ,Key N.Economic and structural Relation ships in US Hog production.Resource Economics Division,Economic Rervice,US derpartment of Agriculture.http://ers usda.gov/publications/aer 818/,2003.

[3] Cheng Fang,Jay Fabiosa. Does the U.S. Midwest Have a Cost Advantage Over China in Producing Corn, Soybeans, and Hogs? [C]. August 2002.

[4] James Kliebenstein, Ben Larson, Mark Honeyman, Arlie Penner. A Comparison of Production Costs, Returns and Profitability of Swine Finishing Systems[C]. Iowa State University, March 2003.

[5] Dr. Larry Martin,Dr. Zana Kruja,John Alexiou. Prospects for Hog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in Canada[C]. March 1999.

[6] 周世强.提高生猪规模养殖效益的综合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7):81-82.

[7] 沈银书.中国生猪规模养殖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8] 王松伟.农户生猪养殖不同规模的成本研究[D].西南大学,2011.

[9] 王奎.生猪养殖规模及效益分析[D].西南大学,2010.

[10] 谭美英,武深树.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思考[J].猪业经济,2009(12):21-22.

[11] 李桦,郑少锋.生猪养殖规模及成本效益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2] 刘芳,江占民.生猪养殖业成本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2(1):35-39.

[13] 董天泽,胡晓明.发展规模养殖打造生猪产业――对万年县规模化养殖情况的调查[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2(5):11.

[14] 张园园,孙世民.基于DEA模型的山东省生猪生产效率研究[J].2013,2(32):72-76.

[15] 王乐,邓蓉.辽宁省生猪生产发展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4(27).

[16] 谭莹,邱俊杰.中国生猪生产效率及生猪补贴政策优化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3(27):61-66.

[17] 喻闻孔,繁涛,于海鹏.中国农户散养生猪生产成本要素分析[J].业,2012(3):4-6.

[18] 徐雯霞.我国生猪不同饲养规模的成本效率比较[D].浙江工商大学,2010.

[19] 施凯.我国生猪市场波动因素分析及稳定性对策[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0] 周胜利.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

养殖业市场研究篇8

长青海洋:科技兴海的领跑者

眼下正是海参、鲍鱼育苗的黄金季节。在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一间间宽敞的育苗厂房内,工人们有的忙着往育苗池放水,有的忙着测量水温,有的则在给海参苗投放饵料,到处一派繁忙景象。

“目前,我们拥有10个大型工厂化养殖车间,一年可繁育藻、贝等各类海珍品苗15亿多株(粒),是全国技术含量最高、育苗品种最全的海珍品繁育基地。此外,我们还有2.4万亩的优质海水养殖区,育苗和养殖年收入近2亿元。”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卞永平介绍说。

2008年,为加快产业发展和适应市场竞争,寻山集团整合涉海优势产业,成立了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青海洋)。长青海洋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积极打造引智和创新平台,成为全国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海珍品优良苗种繁育和养殖基地。

谈及长青海洋的发展,卞永平一针见血,直指根本:“推动海珍品产业发展不能靠天吃饭,必须依靠强大的科技支撑,走科技创新之路。”

科技兴海,平台建设是关键。围绕产业发展,长青海洋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引智和创新平台,大力开展海洋珍品育苗、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开发。

在长青海洋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来自全国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集聚在这里,进行海水育种、养殖及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科研课题的攻关。这一中心2011年1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是全国唯一一个海产贝类研发平台,今年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这是长青海洋走科技创新道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青海洋通过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聘请专家教授等方式,进行海产贝类优良苗种繁育、科学养殖等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和养殖效率。

“目前,我们已建立了拥有200多个皱纹盘鲍和300多个栉孔扇贝的全同胞家系种质库,培育出杂交鲍和蓬莱红栉孔扇贝等新品种。”卞永平说。

在长青海洋市场反馈调查中,由于采用先进的繁育技术,鲍苗成长快、成活率高的优势已逐渐被市场认可。客户购买的鲍苗成活率达到92%以上,较其他育种企业鲍苗的成活率高出30个百分点。仅鲍养殖与鲍苗的销售一项,每年便能为企业实现产值3000万元。

“随着海产贝类中心投入使用,我们的海产品特别是贝类产品的研发能力将产生质的飞跃,实现由传统生物遗传育苗到分子育苗的跨越,进一步壮大企业海产贝类育苗与养殖的规模和效益。”卞永平说。

创新技术,才能领先市场。胸怀这一信念,长青海洋瞄准提高海洋使用效率和海上产出率,开启了另一项先进技术的探索之路——海上立体生态养殖。

卞永平介绍说,近些年,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大,造成近海养殖水域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影响了海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破解这一难题,长青海洋主动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对接合作,首创了贝藻复合生态养殖模式,引领了现代海水生态养殖发展方向。

“在海水的上、中层,采取藻贝间养、藻藻轮养等多营养层次的养殖模式;在海水底层建设海底牧场,首先建设人工鱼礁群,然后移植海带、大叶藻等多个品种的藻类,每年放流牙鲆、黑鱼等鱼类,同时底播增殖鲍、海参等底栖生物。”卞永平介绍说。

这一养殖模式的优势在于,上中下层海水被分别利用,水体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上层的海带等藻类海洋植物为海参、鲍、鱼类等提供氧气、食物和栖息地,海参、鲍等的排泄物则成为藻类的生长肥料,既增加了海水的养殖容量,又有效避免了海水的富营养化。

采用复合生态养殖模式后,长青海洋的海带亩产量增加25%,鲍亩产增长27.8%,刺参养殖成活率提高21%,综合养殖效益平均提升26%。在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的同时,桑沟湾海域的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规定的一类标准,为全国仅有的8个环境质量为优良等级的海区之一。

向科技要效益,长青海洋大做海产品深加工文章,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着力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长青海洋投资1.5亿元建起了国内首家以鲜海带为原料,生产褐藻胶、碘、甘露醇、岩藻多糖、海藻粉及海藻肥等产品的新型海藻化工及生物提取企业,年加工鲜海带10万吨以上,不仅节省了海带晾晒、贮存等过程中的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海带资源利用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经济效益。

“我们已经与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主攻海带深加工产品,目前正在研发阶段,预计明年将有新产品上市。”卞永平说。

卞永平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加大在贝、藻等高档海洋精制食品加工和多糖、寡肽及药用褐藻胶等海洋生物制品的高效提取与应用方面的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企业向高端产业链条进发。

烤虾的“泰祥味道”

最近荣成泰红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常志云正穿梭在各地的市场,推销公司新研制的系列全新产品——干海产。

“这是我们针对国内市场,专门开发的干海产,共有烤虾、鱿鱼丝、鳕鱼条等8个单品。”常志云说。

作为泰祥集团的下属公司,泰红水产此举迎合了集团兼顾国内国外市场,坚持多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是泰祥水产食品转内销的重要举措。

“与市场的干海产相比,我们的产品绿色营养,安全可靠,完全有信心征服国内消费者的味觉。”常志云介绍起产品的独到之处。

“你看这烤虾,原料全部来自海南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为保证原材料的安全营养,鲜虾在海南当地工厂进行去头、清洗包装后运到威海,我们再进行深加工。”常志云说。

常志云坦言,作为一家农副渔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泰祥集团始终把持的标尺就是——质量和安全。

为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泰祥集团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自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了12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100万只禽类养殖场、10万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所有基地实行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组织生产、质量检测和收购销售“五统一”管理模式。

泰祥集团实行了“公司+基地+农户”三方互动、共同受益的经营模式,采取订单或契约式种养,建立了“成方连片”合同基地20万亩,对所有生产采购环节严格把关。在供货商的选择确定上,他们则采取竞标办法,制定了完善的“供方许可与采购控制程序”,只要发现抽检不合格的,立即取消供应商资格,同时定期对80多家源头公司进行考察备案。

“每一种原料产自哪里,用了什么肥料,有没有用农药,这些信息全部在掌控之中。就像这虾,从育苗、养殖、捕捞再到加工,各种数据信息都有备案。”常志云介绍说。

品质到底如何,检测数据最直观。在泰祥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的科技大楼内,各种先进检测设备一应俱全,能提供微生物、抗生素、添加剂等方面的近400项检测。泰红生产的烤虾就是在这里进行检测,一些关键数据都附在了产品包装上。

常志云表示,要生产出安全营养的产品,除了把好原料外,还必须建立更高层次的创新研发保障体系。作为干海产系列的一大主打产品,泰红公司的烤虾不仅原材料选择有讲究,制作工艺和配料也很有学问。

“为驱除烤虾的腥味,我们特意用人工方式逐一挑虾线。在口味方面,我们只选取盐、糖和味精作为调味料,但要把这三种调料的比例调到最佳,既保持虾肉的质感,又迎合消费者的口味,需要一些特殊的配方工艺和技术,这就是我们的独到之处。”常志云介绍说。

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泰祥集团坚持原始创新、全员创新,每年拿出主营业务收入的3%以上作为专项科研经费,先后开展了7项部级和省级重大科研课题研发,今年7月又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了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由于在技术上的领军地位和行业影响力,他们受邀参与制定了冷冻调理食品行业第一个安全诚信体系标准示范文本,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建设了产品可追溯体系,赢得了市场竞争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目前,标有“泰红”字样的干海产正在进军全国各大商超,成为泰祥集团产品体系中又一新的增长点。下一步,泰祥集团将按照“三年内企业规模翻一番,利润翻一番,职工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加快抢占海洋食品行业制高点。

壮大产业链 做强深加工

威海依海而建、借海而兴。依靠丰富的海洋资源、优良的海域条件,威海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比较齐全、优势比较突出、特色比较明显的海洋渔业产业体系。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全国最大的水产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海珍品养殖基地与远洋捕捞船队。“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等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威海扇贝、威海蚬蛤、荣成鲍鱼、荣成海参、荣成裙带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场与质量监管科科长袁晓丽说,目前,全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已达到65个。全市的渔业经济主要指标约占全省三分之一、全国二十分之一,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地级市首位,在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渔业产业发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产业先行,加快形成链条完善、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指出,积极开发鲜活、冷鲜等水产食品和海洋保健食品,提升海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设一批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今年筛选了30家渔业龙头企业和100家渔业成长型企业。针对这些企业的不同特点,将在政策、项目、技术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鼓励其做大做强。此外,按照《威海市实施品牌战略奖励办法》的规定,水产品加工企业要执行品牌战略,凡纳税额在200万以上的企业,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将奖励50万元。

上一篇:仿古建筑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资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