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的计算机导论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22 09:29:06

基于多元智能的计算机导论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与现代教育观相结合,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教育模式之一。把多元智能理论与高校计算机导论教学整合,更能使课程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本文主要阐述基于多元智能的计算机导论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

关键词:多元智能;教学模式;评价模式;计算机导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5-0000-02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s based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 Teaching Practice

Long Yuejin

(Changsha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410003,China)

Abstract: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the concept of modern education combined will become one of the mainstream of 21st century education model.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but also can optimize teaching.This paper remarks were based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teaching mode and evaluation mode.

Keywords:Multiple intelligences;Teaching model;Evaluation model;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一、引言

随着人才市场对高校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应突出知识与操作技能,以培养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素养为目标。然而在当前一些高校的教学实践中,计算机导论的教学效果仍然无法满足要求。在计算机导论的传统授课模式中引进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使得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

二、基于多元智能的计算机导论教学模式

(一)教学实施框架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部“十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之一。智力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力理论进行了突破,更着重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认为人在解决问题时不只使用单一的智能,而是将多种智能进行综合;而且,人类的智能还能随着时空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在计算机导论的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能为我们提供独特的启示或帮助。

将多元智能教学理论与高校的计算机导论课程相结合,探索出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计算机导论教学模式,建立起该课程的评价模式,从而培养学生注重实践、面向应用的能力,以及研究创新和应用开发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改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也应转换自身角色,从教会学生知识转换为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去主动完成是知识的探究和建构,发挥团体协作精神。与此同时,教师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关注其心理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二)教学实施具体方案

1.教学实施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就其基本结构来说,智力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而且,这组能力中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计算机导论其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机会去进行上机操作练习。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要积极引进和建设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支持系统,将多种媒体综合利用起来,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避免枯燥、被动的接受讲解,从而提高兴趣,注重实践,学以致用

2.教学组织形式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一种积极、乐观、平等的学生观。在班级授课中采用基于兴趣小组的协作学习模式。所谓协作学习,指的是一种通过团队或小组的形式来组织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在计算机导论教学中以协作学习作为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协作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协作学习中,交往与学习合二为一,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彼此合作。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获取在线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形成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也是多元智能综合性的体现。

3.教学实施步骤

探讨多元智力理论,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与现实意义。将上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计算机导论教学应用到实际中的实施步骤为:

(1)准备阶段

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问题解决”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大方向.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包括编制教学案例,构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环境,了解学生的智能分布情况。

(2)实施阶段

基于学生智能倾向和结构存在差异这一事实,多元智力理论提倡多元切入教学,“教育家应该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也就是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教育”,因此,以自愿结合的小组为基本单位,将任务驱动模式引入教学时间当中,达到发展多种智能的目的,以小组作品作为任务驱动信息的成果,在学生之间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3)总结阶段

对以上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统计分析,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

4.教学评价方式

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课堂授课内容使用闭卷考试,对于时间操作则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相结合,而平时成绩中则包括了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有利于将评价与测量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循环促进的作用。

三、基于多元智能的计算机导论教学结果分析

通过基于多元智能教学理论的计算机导论教学,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主动学习来主动探索知识,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从而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发展,达到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效果。

四、基于多元智能的计算机导论教学评价模式

(一)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价针对学生个体的多种智能类型,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进一步发展,评价的关键是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评价,使学生能够看清自己学习中的优势与弱点,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客观反馈。在评价过程上,应注重动态发展的原则,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充分结合终结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两种不同的模式,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治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寻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系统的评价模式

传统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分类排序、利于选拔。这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和表现的热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观,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多元评价,而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的评价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识别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智能强项,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都有其质的不同,都有相对于他人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评价就要帮助他们发现和识别自己的智能强项,鼓励学生在智能强项方面的发展,增强他们对成功的体验,同时,把他们在强项智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智能特点和品质迁移到其弱项智能中去,以增强其弱项智能的活动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

基于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已经日益引入计算机导论课程之中,使教学行为更加具有了交互性与灵活性,突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络与教学信息系统,对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为学校调整教学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这可以充分体现教学的服务性,有助于提升教学体系知识的更新频率,也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为教与学提供更加通畅的沟通路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五、结束语

我国引入多元智能教学理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展现了其独特效果,多元智能教学理论已经在一些高校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成果,其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第三版.霍力岩,沙莉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周振朝,章竞思.智力理论和测验整合发展的基本走向[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 卷(6)

[3]冯国凡.从智能类型划分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29

[4]段美荣.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7(6)

作者简介:龙跃进,1958年10月,男,汉,湖南会同人,讲师,本科,计算机及应用

上一篇:如何培养信息技术双语复合性人才 下一篇: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