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汇编语言教学内容和方法及特点的认识与思考

时间:2022-08-08 10:48:01

对汇编语言教学内容和方法及特点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首先阐述了汇编语言课程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汇编语言的教学质量,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汇编语言;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5-0000-01

Knowledge and Thinking on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Language

Shi Dongshe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d,Baotou014010,China)

Abstract:Assembly Language and Programming Design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computer majors. The thesis sets out to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ssembly Language course and based on the narrations and in consideration 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tasks, analysis has been carried out regard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course while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analyzed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regarding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Words:Assembly Language;Course Characteristics;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汇编语言是计算机及电子信息类专业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好徽机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的知识准备。它能充分发挥和利用计算机硬件特性的语言,能够完成高级语言难以胜任甚至无法完成的任务。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及教学方法做以下探讨。

一、汇编语言课程的特点[1]

汇编语言是计算机能提供给用户的最快而又最有效的语言,同时能够利用计算机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所以高级语言简单、易学且开发效率高,而汇编语言复杂、难懂、开发效率低。对汇编语言的课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汇编语言的优点

主要变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用汇编语言容易得到高时空效率的程序。由于汇编语言本质上就是机器语言,可直接、有效地控制计算机硬件,因而与高级语言相比,容易得到运行速度快、执行代码短、占用内存空间少的高时空效的目标程序。

第二,用汇编语言能设计出高级语言无法实现的程序。正是由于与机器的密切相关性,使得汇编语言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硬件特性,编写出与硬件紧密相关而高级语言又无法实现的程序来。

(二)汇编语言的缺点

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汇编语言难学、难理解、难调试难维护等。第二,汇编语言程序可移植性差。

二、对汇编语言课程教学内容认识

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对汇编语言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经验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于十六进制的加减法运算、有符号数的补码计算要充分了解学生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复习巩固。

第二,对处理器中寄存器的介绍,存储器的组织结构,操作数有关的寻址方式这一版块的内容,建议不要介绍与转移地址有关的寻址方式,因为相关知识还比较少,学生很难理解。

第三,就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和逻辑指令、系统功能调用简介来说,应该重点介绍这些指令,而其他指令分散到后面章节中或者舍去。而且每种指令也是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指令进行介绍,如传送指令中只介绍mov、xchg、push、pop、lea、lds和les指令,力争讲过的内容精通,课堂没有介绍的可以触类旁通。

第四,伪指令用于辅助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不作为重点,使学生可以理解汇编语言程序的格式即可,不引申不常用到的伪指令和不必要的细节。

第五,分支、循环和子程序设计版块的内容,介绍用到的一些指令及程序设计方法,采用短小精悍的程序训练学生,培养汇编程序设计的基本功能。

第六,输入输出程序设计、模块化程序设计、混合编程等高级汇编语言技术内容,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扎实的汇编语言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程序设计,引出实用技术,可以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提高汇编语言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

(一)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汇编语言由于其基础性,而又它不同其他基础课一样以实践操作为主,体现着它的比较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特征。如在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以及源程序结构都比较抽象、复杂、难于理解。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内容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计算机科学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最初愿望和最终目标都是模拟和实现人的思维过程,体现出计算机系统成为人的思维的延伸。因而它的许多理论与算法本质上是在人的思维基础上获得创建与发展。基于这一特点,我们教师就可以将课程中有关难于讲解和难于理解的原理、算法,和人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处理方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联起来,结合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列对原理与算法进行讲解。

第二,要利用功能程序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指令系统。微机的指令系统的指令多达上百条。进行机械地记忆会很枯操,学生往往难以掌握和运用。但程序设计又需要熟练掌握其中的部分指令。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指令系统,可借助各种程序范例来理解相应的指令。这样不但使学生能够知道如何在程序中具体应用指令,而且对以后的程序设计也有帮助。

(二)强实脸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专业的两个最基本教学目标是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文化。计算机科学主要是传授学生计算机有关的专业知识,对计算机系统要进行深人了解,强调计算机的学术价值。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对理论及算法的学习和研究。而计算机文化,它的含义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操作和程序设计的能力,它十分强调实践,即上机操作。对于任何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来说,上机实验操作环节都是不可或缺重要环节。

(三)发挥现代教学媒介的优势

按照任的认知规律,人的认知活动是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筛选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以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促使学生短时间内准确理解。我们应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介,使教师脱离繁琐的推理、论证、讲解,使学生在适中的教学时间内理解、掌握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质量。

四、结束语

教学质量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而课程特点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因而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改革,对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与丰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成耀.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张全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学研究,2005,25(10):545-546

上一篇:计算机警示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面对对象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