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

时间:2022-10-22 09:04:17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

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风险的威胁。因此,正确把握企业财务风险的运行规律,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财务危机发生,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负债筹资已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经营策略,所以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企业财务活动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第一,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

由财务风险含义得知,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危机。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负债融资而产生的。对企业来讲,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而安排欠妥,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成本较高,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导致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恶化。如果付息偿债后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加大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财务危机成本增加,则会加速企业破产。所以,企业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本质的原因。

第二,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是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

企业筹措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到期偿债,并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有多少资产能变现;并不只看企业是否盈利,而是看企业拥有多少现金流量。企业如无足够的现金或资产难以变现,则直接会促使财务风险由潜在转为现实,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第三,企业经营不善、投资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催化剂。

企业筹措到资金后,一般用于生产经营或通过项目投资来扩张企业,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经营利润与投资效益的获得是到期还本付息的保证。如因企业经营不善而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于息税前利润,必将促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使企业负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财务风险。

第四,外部环境的多变性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通常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有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汇率及其波动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或缓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第一,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结构平衡。

一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二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三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第二,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

全面预算制度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控股公司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也是促进公司各级经营管理人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由于预算涉及企业现金收支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以它对风险可以产生一种系统性的控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这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工作别重要的一环。

第三,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增强盈利水平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保证与标志。

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短期影响,即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对偿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另一方面是长期影响,即企业资产营利能力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营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往往是企业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营运能力对一个企业负债能力来讲极其重要。

第四,树立风险意识,构建起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承认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风险的前提。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

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即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使从决策、实施到评价得到有效全面的监控。

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员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制。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

上一篇: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文化 下一篇:工会助力企业文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