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时间:2022-10-22 09:00:08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胜学习,培养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意识:自主探索:创新思维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而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则需要我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活动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时,我先让学生随便报一个数.然后我很快就说出它们能被几整除.随后又有几个同学报出的数,我都马上说出了答案。同学们在验证答案正确后感到很惊奇,纷纷要求我道出其中的“奥秘”。看到学生急于知道答案,我卖起了关子.不紧不慢地说:“这其中的‘奥秘’嘛就在今天学习的内容中,上完今天这堂课,说不定你们比老师算的还快呢”。这样,我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的别致新颖、富有悬念的“情境”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引导探究,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学生在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并掌握了乘法的读法和写法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3+3+3+3+4.“这个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大部分学生不假思索地说:“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对于学生的回答,我早有心理准备,而之所以出这道变式练习就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和灵感,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找出最本质的东西。这种练习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开始积极思考,不一会有学生高兴地说:“老师,我写出来了,是4x3+4”。“老师,我也写出来了,是4x4”,一名学生迫不及待地说。还有学生写出了“5x4-4”。针对这三种写法,我让学生再想想哪个是乘法算式,哪个不是乘法算式。学生经过观察分析得出只有4x4才是乘法算式,其它两个不是乘法算式的结论。此时,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的含义,而且得到了深化。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十分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独特的体验,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创造,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在更深的层面得到挖掘.在更广泛的空间得到延升。

三、自主尝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我在教学长方形的特征一课时.一改以往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结论的这种表面上看似全体参与.全体动手而实际上是流于表面的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的教学模式.而是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参与兴趣和灵活的思维方式.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了结论。整节课都是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尽力给学生创设开放的、宽松的、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经历、感受、探索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全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合实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与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可激情引趣的数学活动,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真正成为自主学习中的主体。一位教师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针对学生对“为什么要统一面积单位”这一难以理解的问题。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活动:事先准备了两张相同大小的纸片.一张画有16个格子.一张画有18个格子.然后让男孩子起立来看一张画有16个格子的纸片.女孩子起立.来看同样大的另一张画有18个格子的纸片。在学生看完后,让学生猜谁看的纸片面积大,谁看的纸片面积小。学生凭感觉会认为女生看的纸片大,因为女生看的有18个格子,男生看的只有16个格子。这时老师将两张纸片同时出示.并比大小.学生这才发现两张纸片一样大。为什么会出错呢?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急于想知道错的原因,经过观察分析,研究思考,终于发现是格子的多少让自己产生了错觉,进而明白只有格子一样大了,我们才能通过数一数,知道哪张纸的面积大.哪张纸的面积小。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只有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生物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下一篇:初中地理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