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研究

时间:2022-10-22 08:11:10

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研究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开展竞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音乐中的快乐;师生创编动作,在美妙的音乐中师生共同分享快乐;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使其感受到创新的愉悦。

关键词:兴趣;音乐教育;主旋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2;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88-01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一个“更”字,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等的评价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教育理念下的评价机制,使得素质教育的轮廓更加明晰,并具有明显的导向性。这无疑将音乐教育带向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科学的轨道,也必将激发音乐教育工作者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

一、开展竞赛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并且争强好胜、不甘人后,这样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认知世界是感性而非理性的。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教师必须从这一特点入手,来寻找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游戏,无疑是学生们最愿意接受、最愿意参与、最易于情感释放的活动,那么,设计一些与教学相应的竞赛游戏,让学生对感性的游戏与音乐学习产生快乐的对接,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途径。例如,教唱一些歌曲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诸如“红领巾合唱团”“小百灵合唱团”“小红花合唱团”“小黄莺合唱团”等等,让各合唱团之间展开竞赛。对那些唱得好的合唱团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譬如:“真棒,我们班的同学唱得真棒,说不定以后还能成为歌唱家,但骄傲不行,要更上一层楼”;对唱得不好的合唱团,先找出他们表现好的地方加以鼓励,然后再指出不足,譬如:“你们唱得不是挺好吗?音非常准,就是发音方法不太准确,要是在唱歌时讲究点发音方法,肯定比老师唱得还好”。总之,无论是对唱得好的同学还是对唱得不好的同学,都应以鼓励为主,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从游戏中找寻到歌声带给他们的快乐。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用竞争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用鼓励坚定学生渴求肯定的好强心,循序渐进,就能把学生们带进美妙的音乐世界。

二、师生创编动作,共享快乐

舞蹈与音乐也是密不可分的,它富有动作性,而“好动”正好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把歌曲欣赏与舞蹈相结合,即把歌曲反映的内容编成优美的舞蹈动作(鼓励学生自己创编),与歌曲教学同时施教,也是音乐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因素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唱《过新年》这首歌曲,可以发给同学们每人一顶八角巾,教师和学生共同创编动作,边歌边舞。让同学们把对“过新年”的欢快和喜悦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歌曲和舞蹈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们凭借对音乐的理解,通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融入大量的肢体语言,其陶醉兴奋之态可以想象。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心灵已经同美妙的音乐在一同起舞。“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人尚且知道舞蹈对音乐的辅助补充作用,今天的音乐启蒙,绝不可丢弃这样一个既能愉悦身心又能加深理解音乐的法宝。

三、激励学生创新,创造快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并体验创新带给他们的快乐,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比如,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提到的“利用绘画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创编舞蹈动作,除了教师具体的教学用意之外,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具体说明这一问题,不妨再举一个例子。在教五年级《春来了》时,可以进行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先让大家听音乐,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每人描绘一幅春色图,用图画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这样,音乐与图画相互结合,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当学生学会歌曲后,把歌名改为“夏来了”“秋来了”“冬来了”,让学生重新填写歌词。在歌词的创作中,学生们加深了对一年四季特征的理解和认识,教材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拓展和延伸。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懂得了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道理,同时,创新意识在音乐活动中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就在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必要的先决条件。”音乐启蒙的主要任务,显然是教育工作者如何架起音乐与兴趣、音乐与快乐这座立体“桥梁”,使每个同学都能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并在日常生活中尽情享受音乐赐予的美。音乐教师应该注重更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式,带领广大学生跨越这座“桥梁”,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华.例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4(11).

[2]王滔.儿童音乐游戏要把握“四性”[J].教学月刊,2011(03).

上一篇:学讲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挖掘故事美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