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在幼儿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2 08:00:14

论音乐在幼儿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独生子女的比例已达到99%,不少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分溺爱,过分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只注意无休止地满足孩子的生理、物质需要,而忽略对幼儿性格的培养,造成了许多独生子女的独立性差,经不起挫折,不懂得关心别人,任性等问题。另外,不少家长怕孩子受欺负学坏,不让孩子出门与同龄伙伴交往,这些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幼儿能身心健康地成长……,这一教育思想必须渗透到各个领域教育中”。音乐教育正是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与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密不可分。

音乐是通过乐音为物质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这种艺术形象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人、教育孩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节奏和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最深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些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都说明,音乐对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范,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多么重要。

音乐所具有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对于本身就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更为重要。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积极的探索:

首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积极进行情感的体验。

幼儿期的孩子在情感方面是不断发展的,高级的社会情感发展也开始建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社会情感态度。喜欢音乐活动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易被孩子理解和感受,孩子们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积极愉快地参与,能体验音乐带来的各种情绪情感。如:孩子听到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亲切柔和的旋律,就能充分体验到对妈妈关爱的感情,会懂得要关心长辈的道理。通过演唱,这一社会性动机行为会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得以巩固。又如:幼儿歌曲《蚂蚁搬家》(李如会词,武庆森曲)

歌曲特别形象地表现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孩子在演唱中,会慢慢体验到这种情感,从而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

其次,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积极进行情感表达。

当幼儿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时,由于受语言发展、技能等方面能力的影响,其表达、宣泄会受局限。结合孩子天生活泼、好动、爱模仿的特点,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增加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毛诗序》曾指出:“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些话的意思是就是说,人们用说话、朗诵,歌唱表达情感,如果还感觉不足的话,可加上手舞足蹈,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音乐作品由于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存在差异而有不同的特点,有的优美,有的雄壮、有的活泼等等,它们都表现不同的情绪。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不同性质的乐曲,然后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即“唱游活动”),从而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情感态度。例如:幼儿歌曲《学做》(杨墨词曲)

这是一首旋律雄壮、节奏鲜明的进行曲,特别能唤起孩子模仿的欲望。当孩子随着音乐旋律合拍边唱边模仿动作,就能体验到军人勇敢坚毅、有力的精神气质。孩子们在音乐声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极大的审美满足。

今天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唱唱、跳跳,玩玩等音乐技能的培养,而是要紧紧地与“培养人”联系起来。(周妍贵阳市第九幼儿园教师)

上一篇:张靓颖:我的海豚音 下一篇:简谈《鹧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