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生存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2 07:47:29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生存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新医改是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本文通过对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的生存环境因素分析,提出了促进医院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新医改 医院 生存发展 对策研究

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制定是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

目前,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新改革的全面实施,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同时提上了议事日程,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如何体现“人道博爱,大医为民”的医院精神,如何让人们群众享受到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便利和温暖,需要医院行业认真面对和思考。

一、 医院生存环境因素分析

(一)医疗资源缺乏形成合力,不能有序协同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院行业在硬件建设和服务质量上得到了迅猛提高,医院规模的扩大、数量的提高、医疗水平的提升确实有力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但不容忽视的是,医院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多的改变。现在一般医疗资源分布为三甲医院,二级医院和数以百千计数的社区卫生所和乡镇医院等医疗服务部门。如果这些医院能够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肯定能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目前现状是各个医院各自为战,争夺病源,相互检测检查结果不能共享和互相认同,造成的卫生资源浪费现象;医疗水平较低的医院不愿将处理不了的病人往本系统上级医院转诊,没有形成逐级转诊的网络程序,造成误诊等现象严重;医院在设备购置方面互相攀比,这样既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又造成设备利用率低下,不利于医院的整体提高。

(二)政府补助相对滞后乏力,医疗效率下降

国家医保政策的强力推进,医保待遇提高和医疗费用降低,使老百姓得到明显实惠。根据国家发改委数字显示截止到2011年9月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2.95亿人口,覆盖面超过95%。

医保政策的推行有力的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但是巨额的医保支出也给财政提出了新的问题,带来了新的考验。尤其是财政对非营利性医院拨款不能及时到位,直接影响到了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的购入、医疗水平的提高。政府定位不清、财政转移支付相对不足、单位成本不断增加,医院为谋求发展,不得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形成发展的怪圈。政府补助相对滞后,医疗效率下降,致使医院发展后劲乏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三)医患关系相对紧张,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

由于医疗领域充满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很多疑难杂症未能攻克,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期望值过高,稍有不满意就投诉,殴打甚至杀死医务人员的事件发生;随着医疗风险的增加,医生职业投责任大,收入相对较低,同时媒体、舆论等对医务工作者也有较多负面看法。加之部分医务人员态度冷横硬、工作不负责,同时受经济利益驱使也发生了很多腐败案件。这些都降低了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形象。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由于医院机构庞大,各部门,各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现象。科室设置多、冗员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阻碍了竞争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抑制了个人的独立性发挥。医患关系相对紧张,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极大的阻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

二、破解医院生存难题,促进健康有序发展的措施。

(一)深化医院管理模式,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医院管理模式,做好发展规划的制定,深化医院文化建设,实现“人道博爱,大医为民”的医院精神,首先要探索医院管理制度改革,改变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构建“绿色医院”、“人文医院”、“品牌医院”。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激发医院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医院建立责权利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有利于调动医院的自主性,同时提高医院决策的科学性。医院工作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管理体制的完善,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医疗规章制度管理,病历管理,医疗安全管理,感染管理,医嘱管理,会诊管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应急预案等制度建设。

(二)树立人文关怀,强化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

通过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改变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医院服务是解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过程,这就要求提供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人性化服务可以帮助服务机构赢得市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医院人性化服务就是要求时刻以患者为核心,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聆听病人的心声,强化以人为本,给患者以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人性化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患者的服务满意度。

(三)组建医疗联合体,加强分工协作机制

据报道,上海市首先实现了“区域医疗联合体”,即由一家三级医院牵头,联合区域内的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各种优惠就医措施吸引市民签约。签约市民在联合体内的社区医院首诊,根据需要逐级转诊,从而改变就医无序状态,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缓解看病难。

根据国家新医改政策的要求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医疗资源共享这个目的,建立医疗联合体势在必行。通过构建松散型医疗集团联合体,设备共享,人才共用,利益分成,群众可在联合体建立包含健康档案,可享受优先门诊、转诊通道,预约专家门诊等服务,从而增加了医疗设备利用率,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负担。

三、结束语

在国家强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医院通过深化管理模式,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分工协作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医疗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上一篇:企业投融资管理问题及策略 下一篇:新形势下加强经济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