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多元化发展

时间:2022-10-22 07:20:53

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多元化发展

摘 要:倡导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音乐教学,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一股潮流。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就要求学生能够不断地加深对音乐与其他艺术、及非艺术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理解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以及世界与西方音乐文化。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科融合;多元发展

倡导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音乐教学,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一股潮流。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应接受多元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的存在的事实,以及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点作为音乐教育的新的起点。”这一观点是国际教育在促进全球音乐教育信仰宣言中提出的。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就要求学生能够不断地加深对音乐与其他艺术、及非艺术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理解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以及世界与西方音乐文化等等。

要让高中音乐教学体现多元文化,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以音乐作品和其姊妹艺术作为相关联的选择,还需要涉及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科学等人文学科知识,充分体现音乐艺术的文化积淀。在充分了解了高中音乐教材和其他学科教材的基本内容后,我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采用了联系相关学科和打破一般教学次序的办法,以花城版的高中音乐教材的各单元为主题,进行了一些尝试。

让生活诠释音乐。花城版音乐教材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一节生命之歌,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一学时,音乐与生活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在教学目标上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个问题: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每首音乐的表现形式;乐意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意义和作用。作为高中音乐鉴赏的第一堂课,除了让学生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以外,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兴趣。本课共四首作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单从课本入手依次欣赏,未免太过程式化,与学生思想中的音乐课反差大,学生兴趣不高。那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下生活当中的经历,我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人生当中的几个和重要的阶段分别写下来,让学生把他们对这些阶段的感彩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表达出来,正所谓音乐是生活最直接的表达,那我们在指导学生欣赏乐曲的时候就可以很自然感受到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感悟到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意义和作用,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让文学衬托音乐。《阳关三叠》是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二节情感之声当中的作品,这首琴歌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改变而成,在这首作品的讲解上,我们可以稍稍打破一下教学次序,将这首《阳关三叠》作为单独的一部分进行讲解,新课标下的音乐教育,更是一种创新的情感的教育,我们可以把“情感”作为主线,结合中国古文化,进行拓展讲解。《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诗人和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怀。这首乐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

让历史带动音乐。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第一节西方音乐的时代特征,本节由“古典与浪漫的追忆”、“乡土 的情怀”,“多元的时代”和“历史的回响”四个部分组成。主要讲述了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聆听历史、追忆历史、感悟历史、体验历史、感受音乐演绎历史带来的震撼力。这一部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了解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现代主义各阶段的代表人物、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特征。一个有经验的音乐教师完全有能力将这一内容讲得生动而有条理。如文学的繁荣讲到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都先后被美国百老汇改编成了音乐剧,在全球久演不衰,并且还在我国的上海、北京演出;美术的辉煌中所讲到的印象主义画家塞尚、莫奈的作品,对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拉威尔的音乐有着直接的影响,也体现了产生于19世纪末的印象派音乐是受印象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而在音乐的发展与变化这一单元中更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欧洲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课中还对当今的流行音乐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流行音乐的含义、发展过程、类型、评价等,介绍了一些流行的乐队,诸如“甲壳虫”等。这些历史课的内容正好安排在高一的下半学期,和我们的音乐课教学几乎是同步的。我在授课时就利用了这些资源,在音乐课的这一内容接近尾声时对这一历史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他们经过再次的学习,对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我们自己也对这些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适应了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让语文提升音乐。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一生有着丰富的经历和众多的作品,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的景色,宛如f小调叙事曲的开头几节;秋天的落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冬天,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这些话虽然出自一位文学家之口,但生在波兰的笔者肯定比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肖邦的音乐。我们在这一课题的讲解时,可以采用跟语文教师合作的方法,在语文教师上这一内容的同时我在音乐课上介绍肖邦,这样的做法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音乐课上,学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欣赏更多的肖邦音乐作品;语文老师也反映,听过肖邦音乐的学生们更能理解这部文学作品中的景语和情语,在课堂上,教师学生在字里行间,时时产生共鸣。

让数学反衬音乐。将音乐知识加入到高考的考察范围,这就对学生的音乐常识及乐理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比如音符时值这一部分的讲授当中我们可以联系数学当中的分数相加来进行讲解。两个四分音符时值相加等与二分音符时值,1/4+1/4=1/2,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分母的走向来判断音符的时值。高中学生对分数的了解可以说比较透彻,将数学与音乐加以融合,学生可以更快更准确的掌握音乐知识点。

以上的几个课例,只是我进行尝试的一部分,在高中的新课程教材中,能进行这样的尝试的课例还有很多,诸如:中国民歌和地理课的结合等等。我觉得音乐与相关文化和姊妹艺术等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拼凑,而应该是有机的结合。所以,教师不但要使自己的知识面开阔,全面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还要能够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寻找结合点,在课堂里创设多元文化的教学氛围,以此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

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创新的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不仅能够在本专业上有一定的知识深度,能够对音乐教学轻松把握,还要对其他学科有所研究,并使之能恰当合理地融入音乐教学之中,更好地为实施新课程服务。

上一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下一篇:生物学科教学中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