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知识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2 06:33:21

浅谈心理学知识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学的运用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的通畅,对于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运用心理学可以使教师教学更加便利的展开,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对教学的方法进行调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同时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沟通和辅导,可以帮助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走出困境,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学生因学习困难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关键词】心理学 钢琴教学 心理相容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一般最重视的是专业知识的训练和应用,但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之外,学生的心理因素不容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学生能够在钢琴的学习中迅速的进入状态,掌握钢琴弹奏的相关知识,心理学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它可以解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知识的接受更加迅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态度友好,平等交流

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把握相当重要,要学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产生的抵触心理进行疏导。在教学中注意观察,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在钢琴学习中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鼓励和肯定,对他们的演奏习惯、特长给予足够的尊重。在进行教学指导时,注意自己的态度,一定要亲切友好,使学生打消心理上的顾虑,取得学生的信任,进行心理接触。

同时无论教学对象的年龄大小,都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教学热情和真诚,这样才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肯定。只有获得学生的认同,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心理接触,才能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是使自己的教学的到学生的认可,同时学生才能更好的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接受。在进行心理接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表现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行赞赏和鼓励,要用足够的耐心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疏通,让其对钢琴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以及学习热情。

二、正确诱导,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是进行学习的良好助力,在钢琴教学中,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打消学生的顾虑,正确引导学生心理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心态,是钢琴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由于个人条件的不同,学生的钢琴基础、音乐的节奏感、识谱能力、手的条件也有着不同的差异。这中差异在教学中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会有差异。这种成绩上的差异会使一些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消极面对教学和授课使得教学的效率变低。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的疏导,提高学生的抗打击能力,让学生更多的体验成功,在学生取得成绩是应积极鼓励,提高学生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认同,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于学生进行沟通和鼓励,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念。

三、把握学生群体心理活动特点,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中,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引导和交流时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由于年龄的和时代的不同,现在的学生拥有者广泛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不同兴趣如果的到正确的引导,可以在钢琴的教学中产生积极的作用。在信息发达的时代,现在的学生可能拥有众多不同的爱好,也许和钢琴不想关。在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中,教师应该对积极向上的兴趣进行认同和鼓励,对不良的爱好进行正确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同时也能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学生对自己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自己的钢琴教学能够更好的展开。

对学生而言,兴趣爱好是可以培养的,钢琴的学习有时是枯燥和繁复的,但完成整曲的演奏同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对于钢琴教学应对学生采取诱导鼓励的方法,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荣誉感,从而把学生的好奇转化成对钢琴的兴趣和热爱,只有让孩子对产生了热爱,那么教学中出现的困难都可以轻易克服,打开兴趣的大门,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日常的教学练习中可以让学生互相观摩,举办小型音乐会,让学生登台演奏,这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增强学习的动力,让其克服练习时的枯燥,体会学习钢琴的乐趣。

四、结语

在钢琴教学中,心理学知识的运用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也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分析,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诱导有利于学生克服在学习中产生的焦虑、自卑等心理,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建国.浅谈钢琴教学[J].钢琴艺术,2007,(7).

[2]应诗真.钢琴教学基础训练的几个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2).

[3]陆兰.寓德育于心理学教学之中[J].现代教育科学,2006.

[4]郑顺.声乐教育创新的心理学导向[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上一篇: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