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领域产学研模式协同与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13 08:34:46

航拍领域产学研模式协同与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创新不仅是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无人航拍是航拍领域的重要产品。如何建立在政府引导下、使市场在产学研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航拍领域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成为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无人机航拍 产学研 发展模式 协同

一、航拍领域产学研协同发展现状

四川产学研联盟自建立以来致力于形成以企业自身为主体、市场趋势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进行技术创新攻关体系。目前已建立四川省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四川省航空航天技术创新联盟、四川省核技术产学研创新联盟等49个产学研创新联盟试点,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创新能力不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研发人才力量薄弱、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组建十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前存在的问题有:

(1)缺乏有效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由于外部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善,目前四川省尚未形成影响力广泛、专业化协作、网络化运行的产学研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而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方式缺乏新颖独到之处,产学研合作信息内容更新速度缓慢而导致产学研协同各个主体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三方缺乏信息交流,使得市场信息、科研信息、供需信息仍主要存在于各自的主体系统。

(2)高校参与产学研协同积极性不高。在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之后,虽然承担着科技项目的技术研发,却很少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信息,而且并没有参与到企业内部成果的转化、保护和商业运作,导致对项目科研成果的转化没有进一步跟进,与此同时没有贯彻激励政策来鼓励高校科研人员进行科研产出,因此教师及研究人员对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

(3)产学研协同运行机制缺乏系统性。目前四川省产学研协同运行机制出现政府牵头、资源偏向于政府的政策目标的现象,没有形成在政策引导下由市场资源配置并进行风险控制和激励一系列系统性的运行机制。结果往往会导致产学研项目的效率不高、产学研协同运行机制绩效偏低、合作的实际成效不显著。

二、航拍领域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模式

从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所各协同主体来看,产学研协同是产、学、研三方在某种特定的协作模式下,通过某一主体作为主导进行选择以及对科研力量、人才和资金等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更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发展在不同的主体牵头下形成许多不同的模式,而在不同模式下,合作的领导组织特征、协同发展方向的选择和协同产出方式的选择都会形成不同的效果。

(1)企业牵头模式。由企业牵头而形成的产学研协同模式一般是在企业自身科研力量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遭遇瓶颈,而以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目标的情况下,通过科技中介机构等渠道主动联系高校及科研机构商议合作,形成以企业成为确定新产品或技术研发方向及科研成果产出推向市场的核心,高校及科研所针对创新研发、技术支持和后续咨询提供服务的产学研协同模式。在这种协同模式下,企业能更及时瞄准市场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相对于高校和科研所更具有市场前瞻性,在市场资源配置的导向下,有效的整合企业资金、高校和科研所研发力量和高新技术人才等资源,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更大效用的产品或服务,促进区域经济高效发展。

(2)科研所及高校科技园模式。科研所及高校拥有扎实的知识理论基础、强大的研发团队、先进的科研技术等先天优越条件,在科研方面有很多的创新点和突破点,但可能由于科研所及高校自身资金条件不允许或不具备产业化的基础,并且产出激励和社会投资政策体制不健全,很难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此时,科研所及高校选择与企业进行产业化合作促成了产学研协同的科研所及高校科技园模式,依靠自身高含金量的科研技术加上企业市场嗅觉比较灵敏、资金雄厚的条件,能够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使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惠及社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对策与建议

(1)构建产学研组织管理机构。为加强产学研协同发展,构建专业化的组织管理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措施。政府要创新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整合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金融行业等组织管理部门的资源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科技部的职能和作用,建立专门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织管理部门,形成对企业、高校及科研所统一联合的推进发展机制。搭建组织各方主体信息交流、项目合作、科研人员互动、成果转化,统筹协调组织产学研合作。

(2)加大产学研资金扶持力度。企业作为科研成果转化产出的主体,特别是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研发主体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政府要设立产学研专项扶持基金针对资金需求量大、社会贡献大、经济效益高的合作项目予以大力支持。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可以与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合作,建立专项产学研扶持资金,对这些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

(3)调动发挥人才在产学研协同发展中的作用。高校应积极发展科教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加强与企业合作,创新实践方式,使高校学生深入实践,通过理论教育和科研实践,培育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具备科研实力的人才。科研所研究人员应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科研创新点,加强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应出台相关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对研究出成果的人员给予科研补助,调动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发挥科研人才的资源优势,吸引各类技术型创新人才参与到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来,促进科研力量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 高教探索,2012.

[2]李祖超.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2.

上一篇:中职艺术设计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下一篇:地市高职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