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分析与探讨

时间:2022-10-22 06:20:13

有关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分析与探讨

摘要: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以施工阶段为主,抓住事先预防、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在管理过程中,抓“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地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本文在此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可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事先预防;施工组织设计;事后验收;隐蔽验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项目的施工阶段是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通过施工手段形成工程实体,即实现图纸中所描述的实体形态。因此,项目施工阶段对项目质量的影响是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预防为辅的管理办法,主要抓住事先预防、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

一、事先预防问题分析研究

1、 高度重视图纸会审。 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关键环节之一是高度重视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基建程序中的一项内容,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技术工作,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对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工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图纸会审的目的,一是了解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制定解决方案;二是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图纸差错,将图纸中的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图纸会审应抓住三个重点。第一,找出图纸自身的缺陷和错误。审阅图纸设计是否无证设计或越级设计, 图纸是否经设计单位正式签署;设计图纸与说明是否齐全,有无分期供图的时间表;建筑结构与各专业图纸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与建筑图的平面尺寸、标高、表示方法是否一致,预埋件是否表示清楚,钢筋的构造要求在图中是否表示清楚。 第二,材料来源有无保证,能否代换;设计地震烈度是否符合当地要求;防火、消防是否满足要求。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有无问题。 第三,地质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图纸的要求;周边的建筑物或环境是否影响本建筑物的施工等。

2、认真审核技术报告和文件。 首先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开工报告,施工现场是否水通、路通、电通。施工材料、施工机具是否进场,现场核实是否具备开工条件,下达开工令。 其次审核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体系是否健全,是否明确各级专职与兼职质检员的任务,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重点审核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现场施工的指导性文件,编制得好坏至关重要。 一个工程如果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好,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操作性强,放在施工现场能认真贯彻执行,施工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使组织与管理处以主动状态,取得好、快、安全的效果。施工组织设计脱离实际,不能指导现场施工,工作处于被动状态,管理混乱,容易引发质量问题,造成不良后果。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审核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是否考虑周全,可行,合理。 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分析是否准确、透彻,施工管理措施是否可行,符合相关标准,审核不合格的要重新编制。

二、动态控制问题分析研究

事中认真检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要加大检查力度,勤盯现场,变静态控制为动态控制,通过视觉检查、量测检查、试验检查等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施工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1、严把材料质量关。 原材料的质量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质量低劣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用于建筑工程,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一是遵循"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工程所用的建筑材料进场使用前都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 出厂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而且现场要进行复检,检验合格后才能用于工程中。 二是加强对原材料的日常抽检力度和频率。尤其是关键部分的材料,必须做到全检,确保每一批次的材料均符合要求,消除事故隐患。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进行整改并加以总结。

2、工序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在工序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操作人员、材料、施工机械及机具、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施工环境等因素进行跟踪检查,检查上述因素是否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是否能保证质量要求,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有些质量问题常常是由于施工操作不符合规程引起的,这种质量问题有时从表面看好像影响不大,但往往具有潜在的危害,所以监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施工操作质量的巡视检查。

3、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工序交接“三检”制度。 执行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不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每道工序完成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互检、专职检并签字送监理,会同甲方、设计、勘察经过现场检查或获取试验报告后签署认可意见方可进行下道工序,避免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

4、重点监控关键部位、关键工序。 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须全天候、24 小时跟班旁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重点监控那些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难以检查,出现问题后难以处理的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在巡视、旁站监理过程中,发现有违反设计文件、施工承包合同、强制性标准条文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行为时,应及时制止并督促整改。

三、事后验收问题分析研究

及时处理质量问题施工验收质量控制是指对已完工程验收时的质量控制,即工程产品质量控制。 包括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 单位工程验收和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过程的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 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 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检验批是施工质量验收的最小单位, 是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检验批的验收严格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建筑工程其它专业验收规范的要求验收,不合格现象在检验批的验收时应发现并及时处理,所有质量隐患必须尽快消灭在萌芽状态,否则将影响后续检验批和相关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验收。

3、坚持“样板引路”,即在各分项工程全面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组织技术熟练的操作工人做出样板墙、样板间、样板层、样板户。 在样板通过验收确认能达到质量目标和操作工艺要求后, 再大面积展开施工,按照样板质量标准进行跟踪检查验收,从而达到质量预控,少走弯路,一次合格。

4、对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要严把验收关,如隐蔽工程。隐蔽工程是指将被其后工程施工所隐蔽的分项、分部工程,在隐蔽前所进行的检查验收。是对已完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检查,由于检查对象就要被其他工程覆盖, 给以后的检查整改造成障碍,是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过程。 隐蔽工程在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后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不能口头讲,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场管理工程师应通过抓住以上所述的三个环节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多创建优质工程,树立管理公司的良好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监理工程师手册.银声音像出版社.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

上一篇:小议建筑物中变形缝的设置及后浇带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