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学校化学教育的新思路

时间:2022-10-22 05:08:18

论职业学校化学教育的新思路

摘 要:职业教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不像本科教育那样谋求理论研究的高度,而是追求更追求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这和化学强调实践的学科精神恰好是不谋而合的,由此,化学教育成为我国当下职业学院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而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职业学院生源、教学的特点,其化学教育也要求一种新思路,那么职业技术学院的化学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职业学校;化学教育;职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217-01

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09年影响世界的十大发明中,与化学有关的便占到了六项之多,这足见化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其实早在数千年前人类便掌握了朴素的化学知识,古代的炼金术以及药物的配置都是化学的雏形。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科研设备的更新,化学这一学科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化学能力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职业教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不像本科教育那样谋求理论研究的高度,而是追求更追求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这和化学强调实践的学科精神恰好是不谋而合的,由此,化学教育成为我国当下职业学院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而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职业学院生源、教学的特点,其化学教育也要求一种新思路,那么职业技术学院的化学教育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呢?大致来说,有以下几点。

1 传统教学的弊端

1.1 对教材对位不够准确,过分重视理论教育

照本宣科是当下职业学院化学教育的一大弊病,不少学校甚至是“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教材没有的一概不纳入教学计划”。这样的做法与谋求实践的化学精神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教材对教学是一种引导性的纲领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有大量的扩充性内容,而绝不因该将其作为教学的唯一标准。不仅如此,目前在各个职业学校的化学测验当中,实验类和实践类的分值所占比例并不高,而理论类的问答题、名词解释等反倒占了不少的比重,过多的理论教学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花大量时间纠缠于基本理论和概念之争与职业学校的教学理念也和很不符合。

1.2 教学模式单调

由于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原因,职业类学校的基础设施与本科院校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职业类学校教学方法的单调和落后,在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化学课堂上,还是一成不变的“黑板加粉笔模式”,一节课下来,一黑板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老师也体力透支,稍好一点学校的所谓多媒体设备也多半成了摆设,流于形式、

2 化学教育的新思路

2.1 以职业为导向

化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学科体系,内容十分繁杂,而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理论研究基础较低,职业性方向较强的特点,我们完全可以以职业为导向来改变我们目前的教学软环境。首先,我们可以职业导向对学生进行分类,对有意从事生物制药类的学生,我们的教学重点就放在有机化学上,而有意从事日化产品的学生,我们则重点教授实验化学,对于无意从事化学相关工作的学生,我们则只教授基本化学理论,不做深入要求。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和社会各个机构。企业谋求合作协议,给学生大量的参观实践机会,让学生到香水、杀虫剂等生产流水线去参观,去操作。以职业为导向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首先,通过对学生的分类,大大节约了教学资源,其次以职业为导向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就业,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而大量实践机会在使学生摆脱化学枯燥性,加快与社会融合度的同时,更让学生牢牢树立了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这样的观念。

2.2 丰富教学形式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大力引入CAI教学系统,该系统投资并不高但凭借强大的模拟能力和交互式功能在教学上却有不俗的表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想法是无法得到验证的,而恰恰是由于此,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抹杀。而CAI可以模拟实验过程,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验证,学生通过自己调用一个个实验模块来搭建自己的实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CAI也可放慢各个化学反应的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职业学校的化学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发展前景却十分看好,只要我们紧紧把握住职业学校和其生源的特点,大胆创新和借鉴,那么我们职业学校的化学教育工作一定能取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骆德汉.多媒体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06,(2).

[2]张剑萍.论CAI在教学中的应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8).

[3]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化学新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4]刘冠军等.科学教育方法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上一篇:论如何快乐地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 下一篇:语文课堂的素质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