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经验交流

时间:2022-10-22 04:10:42

群众文化经验交流

眼下,又到了申评专业技术职称的旺季,职称申报者无不摩拳擦掌,毕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全凭着职称评聘对号入座。

笔者也是上述申报“军团”之一员,在近40年的群文岁月中,论接触的群众,该有“千军万马”;论组织的活动,该有“成百上千”;论辅导的学员,也该是“桃李芬芳”;论研究的对象,该有“五花八门”,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老群文、货真价实的“万金油”。

也许,当今再谈“万金油”有点过时,因为时下更强调知识化、专业化。但是,依笔者管见,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群文发展史,重温文化部有关文化馆、站管理意见、工作条例,结合本地实际,群文工作者理应是素质全面的组织者、一专多能的“万金油”。

群众文化是人民的文化事业,较之文物、博物、图书馆等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群众文化更有它的公众性与综合性。就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工作任务、业务范围而言,组织群文活动、培训群文骨干,才是群文工作者的分内事、重头戏。至于“创作”,笔者认为,我们的任务应该是群众性文艺创作的组织辅导、宣传发动、倾情扶持,而不能理解为馆内人员的自身创作。当然,在出色完成组织辅导群众、繁荣社会创作等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不妨尽力搞搞艺术创作,这样不但可以内增素质、外塑形象,对自身所担负的组织、指导与研究工作也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然而,现实是大多数文化馆站限于编制与经费,工作人员不但要独当一面,还得身兼数职。来自方方面面的中心任务、应急差事,往往使得基层文化工作者喘不过气,哪来精力著书立说搞创作?申报条件中有关论著与创作成果的门槛太高,使得多数申报者望洋兴叹,也因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首先,挫伤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大家觉得守望阵地没有奔头,于是一心转行;其次,不少专业技术人员为了申报“达标”,关起门来写论著,一心一意搞创作,分散了组织辅导的精力。

笔者认为,群文工作者还是应该以组织辅导为主业,否则其公共文化服务的特性将失去根基。如何强调文化馆站的组织辅导职能,如何给基层群文工作者在申报时以切合实际的条件和人文关怀的政策,应该是决策者及广大群文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上一篇:群众文化建设思考 下一篇:公共文化权利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