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影放映问题对策

时间:2022-07-16 07:55:49

农村电影放映问题对策

[论文提要]电影是一种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具有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特点,在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的农村,具有其他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影市场日益萎缩,农民看电影难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农村电影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农村电影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电影工作的方法和思路,即通过农村电影放映的改革创新,靠灵活的形式,靠巨大的市场,让农村电影放映长久地生长在农村的这片沃土上,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文化电影放映思路对策

电影是一种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具有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特点,在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的农村,具有其他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以及多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过去那种"村村挂银幕,人人看电影"的农村文化娱乐方式正在渐渐地远离农民的生活。特别是电影体制改革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陷入了放映难、收费难及新片短缺的困境,农村电影放映难以为继,举步维艰,多数乡镇放映队被迫关门,放映员外出打工,农民一年都看不上一场电影。据有关资料统计,1991年,全国电影观众人次达144亿,而到了2004年,仅有750万人次,农村电影观众人数更是跌到了谷底。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1、电影市场日益萎缩。上世纪80年代,我们曾一度创造的世界上最动人的观影场景,每到露天电影放映之日,十里八村的人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扶老携幼,不管刮风下雨,依然雷打不动。"看电影"成为那个时代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精神文化大餐。随着大众文化消费形式的增多,有线电视、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农村电影遭遇到严重挑战,农村的电影市场逐步滑坡和萎缩。

2、放映质量有待提高。当前农村电影放映大多仍采用传统16毫米胶片放映方式,电影拷贝内容陈旧、单调,放映设备落后,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影放映质量、视听效果。先进的数字放映,卫星传输,农村流动放映的DMS数字放映系统仍未普及。现代化的发行放映和管理网络尚未建立。

3、电影放映机制不畅。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核心问题是收费,只有妥善解决收费政策问题,才能使农村电影久映不衰。过去农民看电影的经费,来源于农业人口的人均收费,列入农民负担的提留部分。1999年农村税费改革后,这笔钱没了,农民看电影费用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收费难问题阻碍了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单位纷纷停业,农村电影步履维艰,农村电影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萧条。加之国字号的县电影公司,包袱多、人员杂,改革滞后、经营困难,不能积极主动去找市场,一味地等、靠、要的软骨生存状态,阻碍了电影市场的开发和发展。

面对电影放映的低谷,有些人认为,随着文化娱乐、传媒的多元化,因特网、电视日益普及,有线电视入户率的日益提高,没有必要再下大力气抓农村电影。有些人认为农村电影无利可图,只有政府全包下来,投入大量资金为农民免费放映,才能使农村电影工作起死回生等等,众说纷纭……。究竟农村电影放映何去何从,是顺应市场,亦或政府包办?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村电影工作应该如何找到出路?如何解决当前农村看电影难问题呢?

二、农村电影工作的重大意义

我们不妨先认真思考并充分认识一下电影的功能和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首先,电影作为我国亿万农民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形式与精神食粮,它能够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净化社会风气。在农村,凡是电影放映活动正常的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一般就好,类似打架、赌博、封建迷信等违法愚昧行为就少。而且,放映电影还给农民群众提供了进行社交活动的场所,可以增进交往、活跃气氛,使人们的关系更加融洽。其次,电影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形象化教材,有些过去拍摄的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至今在农村久映不衰,说明这种教育形式深受农民欢迎。第三,在为农村和广大农民提供脱贫致富、发展经济、改变落后面貌的信息、观念、知识、技术和榜样方面,电影具有形象直观、事半功倍、群众喜闻乐见的独特作用。第四,放映电影也是召集群众大会的一种方式,利用开映前的时间,开短会、通报情况、搞宣传,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方法。

有人不了解农村的电影市场,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地认为农民不再需要电影了,对农村电影放映失去了信心。在调查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农村仍然有着一种力量,一种渴望,那就是农民们对文化的渴望和期盼。农村致富需要科教片指导,农民家里办红白喜事需要放礼仪电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电影来补充……电影放映推动农村工作的开展,那么我们又将如何走出一条农村电影放映的特色之路呢?

三、对策措施

1、以“2131工程”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放映新路子。

要切实解决农村看电影难问题,就要加大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力度,不断转变农村电影的经营思路,努力寻求农村电影工作的新亮点,激活了农村电影市场,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2131工程即21世纪一村一月一场电影)。

“十一五”期间我们应积极抓住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如省“三送工程”—送电影下乡)这种公益性活动的契机,从根本上寻找激活农村电影市场内在需求和农民消费潜力的方法,带动各级各类农村电影放映活动的开展,切实解决农村看电影难问题。在明确农村电影的公益性文化属性基础上,积极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在"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新思路下,积极推行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努力寻找一种崭新的农村电影放映模式,使我国农村电影迈入了体制性变革的崭新阶段

2、以“三结合”为载体,不断开拓农村电影放映新市场

(1)电影放映与企业宣传相结合,走出一条“影企联姻”新途径。即由企业出资,电影放映队送电影到农村放映,企业宣传其自身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和企业产品,电影放映队则解决了放映费用,而农民群众则免费看到了电影。此电影、企业、农民“三利”的合作方式,必将推动“2131工程”的顺利实施。

(2)电影放映与农村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灵活机动”新路子。结合当前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文化需求,因地制宜为广大农民订制出一份份求知、求富、求乐的电影文化大餐、套餐、小吃。通过优秀影片、科教影片展映等活动,将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致富信息送到田间地头,向农村传播先进的生产力,传播先进文化,满足广大农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不断加大农村电影的影响力。

(3)农村电影与学生电影相结合,走出一条“校园电影”新路子。

优秀国产电影特别是主旋律影片蕴藏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是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历史,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志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途经。我们要充分发挥优秀国产影片这一独特的教育功能,努力争取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积极开展农村学生电影放映工作,充分发挥了电影作为基础文化的重要作用。

3、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大力提高农村电影放映的效果

面对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文化传媒的冲击挑战,农村电影放映要吸引更多的观众,必须要提高放映质量、效果。要以电影的科技创新为手段,大力推广、普及数字化放映,加快农村电影改革。目前在部分省份试点的农村数字电影,利用卫星传输电影节目,不仅放映质量好而且适宜农村流动放映。这种先进的数字放映,不再使用拷贝,片源充足,内容时尚,画面清晰。此外这种先进的数字放映技术取代传统的16毫米胶片放映方式,更改变了传统的发行放映模式,简化了电影节目的发行环节,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发行放映和管理网络,有力地拓展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为农村电影事业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电影作为广大农民的主要娱乐形式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如何解决农村看电影难问题,使农村电影放映形成一个固定的、良性循环的市场,还需要解决许多的问题。从放映硬件的提高到放映环境的改善,从影片题材贴近农村到影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靠送电影下乡,靠公益的专场,都无法让其活得长久,活得有后劲。只有靠灵活的形式,靠巨大的市场,让农民走出来,走向电影市场,农村电影放映才能长久地生长在农村的这片沃土上。

上一篇:科学政绩考评建设交流 下一篇:群众文化建设思考